“貞觀之治”是歷史上著名的盛世,這離不開唐太宗的英明領導,更少不了壹大批賢臣的盡心輔佐。相比房玄齡、魏征這些耀眼的人物,岑文本就顯得有些遜色。但是作為唐初的宰相之壹,岑文本並不是勛臣舊將,卻憑借自己的才學和品德官至宰相,成為壹代名臣。
岑文本是鄧州棘陽(今河南新野縣)人,自幼勤奮好學,“性沈敏,有姿儀,善文辭,多所貫綜”。他的父親岑之象是隋朝的縣令,因受到誣陷而入獄,當時岑文本只有14歲,只身到衙門去申冤,“辨對哀暢無所詘”,在場的人都為之驚嘆和感動。主管官吏有意考驗他,命他寫《蓮花賦》,他落筆即成,文辭優美,官吏們都對他十分敬佩,願意施以援手,父親的冤屈得以昭雪。
隋朝末年,岑文本跟隨割據荊州的蕭銑,擔任中書侍郎,負責起草文告。621年,唐軍打敗蕭銑,為了減少傷亡,岑文本勸蕭銑投降唐軍。唐軍準備大肆搶掠百姓,岑文本又勸唐軍主帥約束士兵,使當地百姓逃過壹劫。
歸順唐朝之後,岑文本先後擔任秘書郎、中書舍人等職,憑借自己手中的筆,給皇帝闡述天下興衰的道理,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曾寫下《藉田頌》、《三元頌》等文章,“文致華贍”,深得太宗的賞識。當時,負責為皇帝起草詔書的是中書侍郎顏師古,此人經驗豐富,精通各類典章制度,很受時人推崇。等到顏師古被免職後,群臣都認為無人可以取代,太宗卻說:“我親自舉薦壹人,才能遠在顏師古之上。”於是,岑文本接替顏師古做了中書侍郎,成為太宗身邊的心腹近臣。
雖然官高祿厚,但岑文本卻認為自己仍是壹介書生,始終謙虛謹慎,侍奉母親以孝聞名,撫育弟侄恩義甚誠。從前的朋友,即使地位低微,也壹定要以禮相待,沒有壹絲傲慢輕視。他的生活十分簡樸清貧,從不奢侈,皇帝賞賜的財物都送給弟弟。有人勸他多置田產,他嘆道:“我原本只是南方的壹個平民,徒步入關,不過是希望做個秘書郎、縣令罷了。如今身居高位,使我惶恐萬分,又怎麽還能再談置買田產呢?”
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後,太宗想讓岑文本兼任太子的屬官,這可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美差,更是未來仕途的保障。可出乎太宗的意料,岑文本卻堅決推辭,說:“ 臣守壹職,已經害怕不稱職,不敢再希求太子的恩澤,只願壹心侍奉陛下。”太宗見其態度堅決,也就不再勉強。但是讓他多與太子交往,並囑咐太子以賓友之禮待他。
644年,岑文本被任命為中書令,成為宰相之壹,位高權重。這本是讓人高興的事,可岑文本回到家卻面帶憂色。他的母親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什麽,他回答說:“我既非開國元勛,又非皇帝舊臣,過度承受寵榮,責重位高,所以憂懼。”這時,有很多親戚朋友聽說岑文本成為宰相,紛紛登門祝賀,他竟很掃興地說:“今天我只接受吊唁,不接受祝賀。”
不得不說,岑文本還是很清醒、很明智的。自己沒有跟著皇帝壹起打天下,也不是皇帝的三親六故,“無汗馬勞,以文墨位宰相”,責任重大,眾人矚目,怎能不憂慮呢?再者,太宗在位後期猜疑心頗重,又剛剛經歷了太子的廢立,岑文本懂得謹慎克制,不驕傲浮躁,皇帝知道後自然會對他更加信任。
面對太宗的信任和重用,岑文本努力回報,總是勤勤懇懇,嘔心瀝血。645年,太宗親征遼東,所有的後勤事宜皆由岑文本負責。他殫精竭慮,“籌不廢手,由是神用頓耗,容止不常”,太宗看到後,十分擔憂地說:“文本今與我同行,恐不與同返矣!”果然,沒過多久,岑文本就病逝於軍中,享年51歲。太宗悲傷不已,夜裏聽見軍營裏的鼓聲,說道:“文本死,所不忍聞。”下令停止夜警,追贈岑文本為侍中、廣州都督,陪葬於昭陵。
據《太平廣記》記載:在岑文本做中書舍人的時候,著名相士袁天罡曾給他看過相。袁天罡說:''妳的臉面寬大,眼眉又長過眼睛,文才將會名揚四海。從後面看,妳沒有宰相的命相;從前面看,妳可以官至宰相。但是妳的四肢虛弱,骨肉不相稱,如果成為宰相,恐怕是折壽的征兆。''後來果然如此,岑文本在成為宰相的第二年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