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文言文判斷題

文言文判斷題

1. 課外文言文試題(要答案)

這裏面有壹篇。

(二)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縛壹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者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遊於壽宮,睹長年負薪者,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之!”晏子曰:“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①治國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聖王見賢以樂賢,見不肖以哀不肖。今請求老弱之不養,鰥寡②之無室者,論而***秩焉。”公曰:“諾。”於是老弱有養,鰥寡有室。 (《晏子春秋》)

註釋:①逮:到。②鰥寡:老而無偶的男女。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不相同的壹項是( )(3分)

A.齊人也,坐盜/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B. 齊人固善盜乎/是可謂善學者矣

C.水土異也/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D. 公悲之,喟然嘆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線(/)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只限兩處。(2分)

君愛老而恩無所不逮治國之本也

11.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6分)

(1)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譯文:

(2)臣聞之,樂賢而哀不肖,守國之本也。

譯文:

12.根據甲乙兩文,妳認為晏子是壹個怎樣的人?(4分)

答: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

(二)(15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長、善於;C不同;D同情、憐憫)

10.(2分)君愛老 / 而恩無所不逮 / 治國之本也(每處1分)

11.(6分)

(1)(3分)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關鍵點:“徒”、其實”)

(2)(3分)我聽說,喜好賢能的人,憐憫不幸的人,這是執掌國家的根本啊。(關鍵點:“樂”、哀”、判斷句

12.(4分)晏子是壹個機智善辯、能維護國家尊嚴(2分)和關愛百姓、關註民生的人(2分)。

蓮山課件 原文地址:

2. 45套語文試題中的文言文有哪些

百度文庫上有全部的。

如:

2套

王羲之年紀不到十歲時,大將軍(王敦)非常喜歡他,常常把他放在自己的帳中睡覺。大將軍有壹次曾經先起來了,王羲之還沒有起來。不壹會兒,(王敦的參軍)錢鳳進來,王敦屏退他人和錢鳳討論事情。都忘了王羲之還在帳子裏,他們說起要謀反的計劃。這時王羲之醒來,聽到他們的談論之後,知道自己沒有活的道理,就假裝嘔吐弄臟了頭臉和被褥,假裝睡得很熟。王敦議論事情到了壹半才想起王羲之沒起床。兩人大驚說:“不得不除掉他。”等到打開帳,卻見王羲之嘔吐得壹片狼藉,於是相信他確實還在熟睡,王羲之因此得以保全性命。當時的人稱贊王羲之聰明。

3套《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的樣貌雖比不上壹般人,卻有膽識謀略,擅於說服勸諫別人。每逢冒犯君主威嚴當面直言規勸時;有時皇上非常生氣,魏征卻面不改色、若無其事,皇上也就息怒,不再發威了。魏征曾告假回家上墳,回來後對皇上說:“據說皇上打算去南山遊玩,壹切已經安排妥當、整裝待發。現在居然又不去了,是什麽原因呢?”皇上笑答:“起初確實有這樣的打算,但是擔心愛卿妳責怪,所以就適可而止了。”皇上曾得到壹只很好的鷂鷹,放在手臂上把玩,見到魏征前來,藏到懷中。魏征上奏故意久久不停,鷂鷹最終悶死在皇上懷中。

4套《大鼠》

明朝萬歷年間,皇宮中有老鼠,大小和貓差不多,為害極為嚴重。(皇家)從民間找遍了好貓捕捉老鼠,都被老鼠吃掉了。恰好有外國進貢來的獅貓,渾身毛色雪白。把獅貓投入(有)老鼠的屋子,關上窗戶,偷偷觀察。貓蹲在地上很長時間,老鼠從洞中出來巡視,見到貓之後憤怒奔跑。貓避開跳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貓就跳下來。如此往復,不少於壹百多次。大家都說貓膽怯,以為是沒有能為的貓。過了壹段時間,老鼠跳躍動作漸漸遲緩,肥碩的肚皮看上去有些氣喘,蹲在地上稍稍休息。貓隨即快速跳下桌子,爪子抓住老鼠頭頂毛,口咬住老鼠脖子,輾轉往復爭鬥,貓嗚嗚的叫,老鼠啾啾的 *** 。急忙打開窗戶查看,老鼠腦袋已經嚼碎了。 看到這情況以後,才知道貓原先的躲避,不是害怕,而是等待老鼠跳竄後疲乏。它出擊我便退回,他退回我又出擊,用的是這種計謀阿。哎,單憑個人勇力意氣拼鬥的人,跟這老鼠有什麽兩樣呢?

5套《阮孝緒傳》

阮孝緒,字士宗,是陳留尉氏人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361313331。孝緒七歲時,過繼給堂伯阮胤之。胤之的母親周氏死後,有遺產壹百多萬應該屬於孝緒,孝緒壹點也沒要,全部給了胤之的姐姐瑯邪王晏的母親。

3. 高考文言文試題

2009年高考語文試題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6(含譯文)

(四川卷)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天下不可壹日而無政教,故學不可壹日而亡於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黨庠、遂序、國學之法立乎其中。則士朝夕所見所聞,無非所以治天下國家之道,其服習必於仁義,而所學必皆盡其材。壹日取以備公卿大夫百執事之選,則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備選者,其施設亦皆素所見聞而已,不待閱習而後能者也。

後世無井田之法,而學亦或存或廢。大抵所以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於學。而學之士,群居、族處,為師弟子之位者,講章句、課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則四方之學者廢,而為廟,以祀孔子於天下。蓋廟之作,出於學廢,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幹年,頗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當此之時,學稍稍立於天下矣,猶曰:“縣之士滿二百人,乃得立學。”於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學,而為孔子廟如故,廟又壞不治。今劉君在中言於州,使民出錢,將修而作之,未及為而去。後林君肇至,則曰:“古之所以為學者吾不得而見,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雖然,吾之人民於此不可以無教。“即因民錢,作孔子廟,如今之所雲,而治其四旁為學舍,講堂其中,帥縣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為之師,而興於學。”

林君固賢令,而慈溪小邑,無珍產淫貨,以來四方遊販之民;田桑之美,有以自足,無水旱之憂也。無遊販之民,故其俗壹而不雜;有以自足,故人慎刑而易治。而吾所見其邑之士,亦多美茂之材,易成也。杜君者,越之隱君子,其學行宜為人師者也。夫以小邑得賢令,又得宜為人師者為之師,而以修醇壹易治之俗,而進美茂易成之材,雖拘於法,限於勢,不得盡如古之所為,吾固信其教化之將行,而風俗之成也。夫教化可以美風俗,雖然,必久而後至於善。而今之吏,其勢不能以久也。吾雖喜且幸其將行,而又憂夫來者之不吾繼也,於是本其意以告來者。

8.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壹項是:

A.氣施設亦皆素所見聞而已 素:平素

B.講章句、課文字而已 課:抄寫

C.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變

D.故其俗壹而不雜 壹:純壹

答案:B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需要結合原文語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采取篩選的辦法排除不符合題幹要求的選項。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壹組是:

A.州之士滿二百人,乃得立學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

B.未及為而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

C.即因民錢作孔子廟 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

D.無珍產淫貨以來四方遊販之民 問征人以前路

答案:B 解析:A.“州之士滿二百人,乃得立學”的“乃”為副詞,譯作“才”; “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的“乃”為連詞,譯作“竟然”;B.“而”:都做連詞,譯作“就”。C.“即因民錢作孔子廟”的“因”為介詞,譯作“用”,“ 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的“因”為連詞,譯作“於是、就”;D.“無珍產淫貨以來四方遊販之民”的“以”為連詞,譯作“來”表目的,“問征人以前路”的“以”為介詞,譯作“把”。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壹項是:

A.通過學校學習而明白治國之道的古代士人可成為官吏的後備之選。

B.各地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廟,是後世官辦學校被廢的原因之壹。

C.為了當地人民的教化,慈溪縣令在修孔廟時建學舍的舉措得到了作者的肯定。

D.慈溪縣有許多資質很好的人,通過學校的培養,他們很容易成為國家可用之才。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把握時間、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觀點態度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要重視選文細節處的理解。原文中說的是“後世再無井田之法,是後世官辦學校被廢的原因之壹。”“各地為了祭祀孔子而修建孔廟是因為學校之衰敗。”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大抵所以治天下國家者,不復皆出於學。(4分)

大概用來治理天下國家的人,不

4. 求文言文 古詩詞 試題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壹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

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1.我能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①漁人甚異之 ②阡陌交通 ③不足為外人道也 ④便扶向路 ⑤尋病終 ⑥後遂無問津者 2.我能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各句。

①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3. 研讀第二段,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對桃花源中的人們進行描寫的? 我的研讀: 4. “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漁人說了些什麽?為什麽皆嘆惋? 我的聯想: 5. 下面兩題難度各異,分值不同,請任選壹題作答。(兩題都答,只按第①題計分) ①本文的語言簡潔而含蘊豐富,試舉壹例進行說明。

我的鑒賞: ②作者陶淵明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樣的壹種社會理想?這種社會理想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否得以實現?試作評價。 我的探究: (八)1.①對……感到詫異;②田間小路;③值得;④從前的,舊的;⑤不久;⑥渡口。

2. ①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於是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②(他們)問現在是什麽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就更不用說魏、晉了。

3. 壹是活動(往來種作),二是穿戴(男女衣著,悉如外人),三是精神狀態(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4. 漁人說的是秦末以來的歷史。

桃源中人嘆惋的是: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動亂、黑暗而嘆惋,為桃花源外的人壹直過著痛苦生活而嘆惋。5. ①如在敘述漁人與村人相互問話時的語言就是壹個證明,作者不正面敘述,而用“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來概括。

但簡潔中還有豐富,壹切問話的內容盡在其中,又見其豐富。②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戰亂,自給自足,和平恬靜的社會。

作者這壹社會理想,在客觀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要求,具有壹定的積極意義;但在階級社會中也只能是壹種幻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二、《桃花源記》 陶淵明 1、後人根據《桃花源記》的故事凝縮成壹個成語,這個成語是什麽?他的含義是什麽? 答:世外桃源,借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第壹自然帶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寫有什麽用? 答:這段景物描寫帶有神秘色彩,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漁人進入桃源渲染了氣氛,也為桃源美好作了鋪墊。 3、第三段文字哪兩方面內容? 答:(1)村人“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的好客風尚。

(2)寫村人自敘秦時避亂來此經過。 4、桃花源人為什麽來到這個地方? 答:桃花源人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

5、為什麽桃源中人囑咐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 答:桃源中人心存戒心,想保住這個“絕境”,避免戰亂,不願讓外人知道。 6、妳是如何理解桃花源人“不復出焉”的原因? 答:躲避戰亂,這裏民風淳樸,不受壓廹,自由快樂。

7、漁人離桃花源,“便扶向路”,又“處處誌之”,而後來尋找桃花源的人“尋向所誌”,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麽? 答: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使人覺得桃花源是壹個似有而無、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壹個虛構的社會,現實是不存在的。

8、劉子驥與陶淵明是同時代的人,最後寫劉子驥要去找桃花源,目的何在? 答:使人覺得桃源可望而不可及,給桃源增添了奇異的色彩。 9、妳認為桃源人為什麽“嘆惋”? 答:外界變化大;戰亂頻繁;社會黑暗;人民生活痛苦;與世隔絕時間長;聽見漁人所說的話。

10、作者為什麽在這篇文章中虛構了壹個與黑暗的現實社會相對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黑暗社會的否定、批判。 11、作者為什麽在這篇文章中虛構了壹個黑暗的現實社會相對的美好的美好境界? 答: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黑暗社會的否定、批判。

12、作者虛構的這個桃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也反映了:作者主張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13、《桃花源記》是陶淵明富有浪漫色彩的敘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農經濟下的田園生活,在藝術構思上最為明顯的是壹個“奇”字,試舉出三處“奇”。

答:(1)環境奇美。(2)與世隔絕多年。

(3)待漁人如此熱情。

5. 20道初二上冊文言文試題要答案

壹、選擇題(每小題2分,***20分) 1、選出下列加點字註音全對的壹項填在括號內( ) A、陡坡(dǒu) 潰敗(kuì) 蹣跚(pán) 提防(tí) B、和諧(xié) 瘧子(yào) 仄歪(zè) 擄掠(nǔ) C、狼藉(jí) 傴著身子(yǔ) 滯笨(zhì) 愧怍(zuò) D、儼然(yán) 黃發垂髫(tiáo) 詣太守(yì) 選賢與能(yǔ) 2、下列詞句書寫完全正確的是( ) A、抵抗 激戰 橫度長江 謙遜 B、驚訝 門坎 奮不顧身 踹開 C、督戰 堅韌 豪無鬥誌 阡陌 D、瑣屑 頹唐 觸目傷懷 出淤泥而不染 3、依次填入下面橫線的詞語恰當的是( )(2分) 我已殲滅及擊潰壹切抵抗之敵, 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 江陰要塞, 長江。

A、占有 牽制 封鎖 B、占領 控制 封鎖 C、占領 控制 封閉 D、占有 牽制 控制 4、下列關聯詞語使用最恰當的壹項是( ) 這份報告震動了全世界。 人們對它的評價不壹, 它的重大意義是促使人們重視日益嚴重的資源,人口環境等問題,同時 促使人們采取行動解決這些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壹種新的理論誕生了,這就是著名的“持續發展”戰略。 A、雖然 但 也 B、即使 可是 也 C、既然 那麽 還 D、因為 所以 還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子的是( ) A、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

B、有壹只小船從葦塘裏撐出來,在澱裏,像壹片葦葉,奔著東南去了。 C、誰知到了這裏,反倒……壹聲壹聲像連珠箭,射穿老頭子的心。

D、葦子還是那麽狠狠地往上鉆,目標好像就是天上。 6、下列詞語解釋正確的是( ) A、伎倆:不光彩,不正當的手段。

愧怍:慚愧。 B、滯笨:呆滯笨拙。

尷尬:心情沈重,不愉快。 C、絮說:絮絮叨叨地說。

簌簌:形容風吹草木的聲響。 D、寒噤:因害怕而哆嗦。

銳不可當:鋒利無比,不可抵擋。 7、下列詞語翻譯不正確的是( ) A、芳草鮮艷:花草遍地,鮮艷美麗。

阡陌交通: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 B、來此絕境: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

屋舒儼然:房舍很像,很副真。 C、不獨親其親:不單奉養自己的父母。

獨子其子:只撫育自己的子女。 D、鮮有間:很少有聽說的。

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長枝節。 8、下列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壹組是( ) 精益求精 銳不可當 觸目傷懷 無人問津 A B C D津 開卷有益 旗鼓相當 襟懷坦白 遍體生津 9、下列加點字意思不同的壹組是( ) 悉如外人 有仙則名 濯清漣而不妖 緣溪行 A、B C D 鹹來問訊 自為其名 學而不思則罔 便扶向路 10、下列句子翻譯完全正確的是( ) A、孔子雲:何陋之有? 譯:孔子說:有什麽簡陋的呢? B、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對子牡丹的喜愛,似乎人是多的了。 C、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譯:漁人就要求去他們家,擺酒殺雞作飯菜。 D、男有分,女有歸。

譯:男子有所分得,女子也有歸宿。 二、填空題(15分) 1、按要求默寫。

(多字、少字、錯別字均不得分每空1分) (1)自雲先世避秦時亂, 。 (2)斯是陋室, 。

(3)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 (4) 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5)杜甫在《望嶽》詩中近望泰山,寫出了泰山神奇秀麗和巍峨高大的形象的詩句是: , 。 (6)感時光濺淚, 。

(7)夜久語聲絕, 。 2、《西遊記》中有許多扣人心弦的故事,如大鬧天空、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請妳再用4-5個字概括出另外兩個故事。

(2分) 3、人們常常將植物與人的品格聯系起來:看到蓮花,會想到性情純潔的人;看到松柏,會想到意誌堅強的人……妳有過這樣的聯想嗎?請選擇壹種植物寫出妳的聯想。(要求:語句通順,聯想合理,不少於40個字)(5分) 文言文!!!(三)桃花源記(20分)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壹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司。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壹壹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

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

後遂無問津者。 9、解釋句子加點的詞。

(4分) (1)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 (2)無論魏晉( ) (3)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 (4)遂與外人間隔( ) 10、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2)後遂無問津者。

(3)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11、根據以上選文,請寫出三個與本文意思有關的成語。(3分) 12、用“/”標出下列句子的誦讀節奏。

(3分) (1)緣 溪 行,忘 路 之 遠 近。 (2)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屬。

13、用文中的語句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