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上等的用兵之道是憑借謀略取得勝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為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上兵,上乘用兵之法。伐,進攻、攻打。謀,謀略。伐謀,以謀略攻敵贏得勝利。此句意為:用兵的最高境界是用謀略戰勝敵人。
在實際運用上,可分為兩個範疇、四個層次。“伐謀”和“伐交”屬於“不戰”思維;“伐兵”和“攻城”屬於“慎戰”思維。
擴展資料: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出自《孫子兵法·謀攻》。孫子認為,百戰百勝其實算不上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如果不通過交戰就能夠使政的軍隊居服,這才是最高明的。
孫子崇尚的是軍事謀略,而不是喋血殺伐,因面提出“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下攻城”的軍事理論。
字面意思會用兵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破壞別人的戰略意圖。伐謀其次的呢,就是破壞對方的盟軍。
伐交再差點的呢,就盡量在野外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伐兵最差的方法就是爬城墻去攻城,損失很大。
《孫子兵法》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璀璨瑰寶,也是先秦時期地域文化的珍貴結晶。長期以來,人們壹般將它歸入齊文化範圍。
比較公允的意見應該是《孫子兵法》顯示著多元綜合的文化品格,它在彌漫著齊文化基本精神的同時,也帶有深厚的吳文化特色,它的成書實際上是齊魯文化與吳越文化碰撞、溝通、融合的產物,反映了中國古典兵學開放進取、兼容博采、隨時創新的時代精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