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字始見於西周早期金文,字形從人、犬,表示犬趴伏在人身旁。表示趴下、俯伏之義;或以為像壹只狗正俯身守候在壹個人的後邊,準備襲擊他。本義是"伺機狙擊"。無論是人還是動物,想隱藏自己的時候,壹般都會趴下不動,所以又引申指潛藏、埋伏。中國農歷節氣中有"三伏"之說。"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每年出現在陽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是壹年中最熱的季節。可以組詞為:
伏天、伏維、伏惟、伏菟、伏兔、伏突、伏聽、伏帖、伏貼、伏特、伏臥、伏弢、伏藪。鎖伏板、俟伏斤、乞伏姓、駒伏轅、不伏手、埋伏圈、潛伏期、壹伏時、驥伏櫪、侯伏侯。伏案、伏闇、報伏、伏抱、伏豹、卑伏、迸伏、彼伏、閉伏、伏辨、鱉伏、鼈伏、伏槽水、伏辰、雌伏、伏雌、伏竄、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