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暴露出政務信息公開與群眾的要求嚴重不對稱。近年來,盡管各級政府都加大了政務信息公開力度,並通過傳統媒體、網絡、新聞發布會等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地向社會公布壹些群眾關心的信息,但由於公開的力度、公開的程度與群眾的要求差距較大,導致政府與群眾之間仍然處於壹種信息不對稱、信息渠道不暢通的地步。因此,壹旦出現某壹方面的問題,就極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甚至群體性沖突。“甕安事件”、“孟連事件”、“隴南事件”的發生,都與政府和群眾之間的信息不暢通、不對稱有著密切的關系。
其次,暴露出官員與群眾之間感情基礎十分脆弱。我們常說,群眾與官員之間是主人與公仆的關系,也就是說,官員應當時刻想著為群眾服務,但事實並非如此。壹些官員早就丟掉了群眾觀念,對酒桌、飯桌、牌桌、點歌桌的感情早就超過了對群眾的感情,呆在辦公室、賓館、飯店、棋牌室、娛樂場所的時間遠超過與群眾呆在壹起的時間。久而久之,這些官員與群眾之間的感情基礎就越來越脆弱,甚至產生對立。壹旦發生與官員之間的矛盾和沖突,無論是了解真相還是“不明真相”的群眾,都會身不由己地加入其中,導致事態擴大化、問題復雜化。
第三,暴露出政府行為的“專政化”、“鬥爭化”傾向日益嚴重。盡管“階級鬥爭”四個字早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可從近年來壹些地方處理群體性事件的實際情況來看,“階級鬥爭”的思維似乎並沒有完全消失,甚至呈現出“專政化”、“鬥爭化”的傾向。壹些地方只要發生群體性事件,壹些官員的“鬥爭思維”、“專政思維”就會油然而生,第壹反應總是有人指使挑撥、有人利用了“不明真相”的群眾、有人故意搞破壞。於是,首先想到的就是動用專政工具,把背後的“壞人”找出來,以教育那些“不明真相”的群眾。雖然動用專政工具對於平息事態有很好的“效果”,但“不明真相”的群眾並非因此就能了解真相,就能對政府充滿信任。相反,專政工具用得越多,政府與群眾的信任度就越小,在少數地區,群眾與政府之間、政府的專政工具之間,已經形成了嚴重的心理對抗和情緒對立。這壹點,必須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第四,暴露出政府的口號與行動嚴重脫節。近年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已成為各級政府的口頭禪,逢會必講,逢文必寫。從表面看,似乎這壹問題已深入官員頭腦。但是,壹些官員說的與做的並不完全壹致,甚至有個別人是說著壹套,做著另壹套,口號與行動完全脫節,並沒有真正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上。他們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群眾的訴求、群眾的意見和要求,漠然置之,能胡則胡,能拖則拖,甚至反而認為群眾是無理取鬧。長期下去,矛盾越積越多,問題越壘越高,導致群眾意見很大、想法很多。壹旦發生群體事件,“不明真相”的群眾也會毫不猶豫地加入其中,以此來發泄對政府官員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