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怠是壹個漢語詞匯,意思是松懈懶散;怠慢不敬;松散怠慢;梵語。衡平法上的概念;中醫名詞。
示例:
1、《吳子·論將》:“停久不移,將士懈怠,其軍不備,可潛而襲”。
2、《呂氏春秋·季夏季·音律》:趣農收聚,無敢懈怠。
3、唐·薛調《無雙傳》:“仙客聞之,心氣俱喪,達旦不寐,恐舅氏之見棄也。然奉事不敢懈怠”。
4、孔傳:“今我周家皆成文王功於不懈怠,則德教大覆冒海隅日所出之地,無不循化而使之”。
5、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七九》:“我其實毫不懈怠,壹面發牢騷,壹面編好《華蓋集續編》”。
6、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壹七:只為壹時間心中懈怠,口內褻瀆,又不曾實做了甚麽汙褻法門之事,便言如此。
關於懈怠梵語
梵語kausi^dya,巴利語kusi^ta。又作怠。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壹,唯識百法之壹。為勤之對稱。即指懶惰之狀態。除意謂不積極修善行之精神作用外,並有積極行惡之含義。成唯識論卷六:雲何懈怠。於善惡品修斷事中,懶惰為性,能障精進,增染為業。謂懈怠者滋長染,故於諸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
據菩薩本行經卷上載,懈怠為眾行之累,居家而懈怠者,則衣食匱乏,產業不舉;出家而懈怠者,則不能出離生死。俱舍宗視懈怠為遍通於壹切汙心(不善心與有覆無記心)所起心所(即大煩惱地法)之壹;唯識宗則以此為二十隨煩惱之壹。
二宗俱以懈怠有其別體,為勤(即精進)所對治。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