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望梅止渴出自什麽

望梅止渴出自什麽

“望梅止渴”最早的文獻記載出自南朝宋宗室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譎》。

(典故出自於三國時期的壹個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國時人曹操,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亦有相關記載。

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成書年獻晚於劉義慶。)

文獻記載:

1.《世說新語·假譎》: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翻譯:

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非常口渴,於是他傳令道:“前邊有壹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聽了後,嘴裏的口水都流了出來,曹操利用這個辦法促使部隊盡快趕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望梅止渴解釋:

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2.《三國演義》相關記載:(《三國演義》第二十壹回)

壹次,曹操和劉備同來到後園的小亭對飲,曹操說:“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壹計,以鞭虛指曰:'前有梅林',軍士聞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

於是二人對坐,開懷暢飲,論起天下英雄來。

 

從此,“望梅止渴”千年流傳。

現在這個成語常用來比喻人們不現實的想法,用空想來自我安慰。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望梅止渴並非無稽之談。

"望梅"確實能夠"止渴",是人類高級神經系統活動的壹種反應,是條件反射的結果。

二十世紀,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闡明了“望梅止渴”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