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的載體來供教師講授的,而是教師引導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可利用的資源。品生、品社教材圖多字少,壹方面吸引了學生,特別是中低段的學生,喜歡看彩圖,對文字的理解還不是很好;另壹方面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學會開發課程資源,不能單單局限於教材中的那幾幅畫。在這些課堂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能夠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並能聯系兒童的實際,及時將必要的內容補充進去,豐富學生課堂活動的內容,加深學生對道德的認識。在聽的這些課中,我發現每位教師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都很充分,他們能從壹個很小的切入口把課堂內容充實起來。如:《努力才會有收獲》壹課的教師在教材的處理上有獨到的見解,真正做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從班集體榮譽的取得過程到國家經歷困難時全國人民的***同努力,這些資料的補充對教材進行了有效的拓展,將活動主題努力才會有收獲從個人的努力提升到集體、國家,讓學生加深了對努力才會有收獲的道德認識。
二、以境激情,讓學生輕松的學習
情境品社就是:借助視、聽、觸等立體性感受作用於品社課堂中,從情感上施加影響,使小學生身臨其境、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品社教育的壹種方法。對於小學生而言,創設各種品社課堂情境,能豐富小學生的情感內涵,激發良好的情緒。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讓學生從感覺到知覺都能有深刻的反映。把課本中的圖片制成多媒體課件,適用圖像,再現情境,使內容具體形象,以當時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的熱情,會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如:濟南市章丘教研室牛紀軍在執教的山人版品德與社會三下《生活中的垃圾》時,先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臨沂美景圖片,壹幅幅美景勾起了孩子們對美好景色的向往,然而話鋒壹轉,接著出示壹幅幅垃圾圖片與美景形成鮮明對比,引出探究話題。激發學生探究的願望。在認清垃圾危害時又補充了白雲湖的故事。教師壹邊講述故事,先講了昔日的白雲湖是個美麗的地方,壹邊播放視頻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白雲湖的美麗。正當學生陶醉於白雲湖景色之美時,這個昔日碧水藍天、荷紅柳綠的北方小江南卻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垃圾村、垃圾鎮。接著播放圖片,地下水被汙染,村民們只能買水喝,癌癥、死胎,各種怪病層出不窮,因為長期與垃圾打交道,許多村民們換上了各種皮膚病。研究表明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最主要的動力,而最能引發這些興趣的則是外界的情境。這節課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創設了壹種情境,給學生的探究活動搭建了壹個平臺,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因此,壹名優秀的教師就是要以引發興趣和維持興趣作為重中之重,讓小學生投入到教師設置的課程中去。情境教學就是壹種激發學生興趣的好方法,這樣讓學生輕松學習。
三、親身實踐,讓學生學以致用
品德與社會課的主要目的之壹就是讓學生參與社會,適應社會,了解社會,以便能在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實踐出真知,學生把學到的品德和社會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不僅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有利於自己的認識有質的飛躍。例如孫文錦執教的山東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下冊《我的鄰裏鄉親》壹課時,鼓勵學生把自己與鄰居間的矛盾說出來,然後自己親自找解決的辦法。在分享自己和鄰居的感人故事時,讓學生講講發生在鄰裏之間的故事,感受到鄰裏之間不同的情感。同時,還選取班上典型的同學,對他的鄰居進行現場電話連線采訪,聽壹聽鄰居對自己的評價,讓學生懂得與鄰居和睦相處的好處。
另外,在這些課中教師還通過參觀,訪問,參加社會調查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到實際生活中去獲得與“品德和社會”有密切聯系的知識,這樣學生的道德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才會有大的提高。
四、教學形式“活動化”
活動是兒童認識的源泉,是兒童發展的基礎,是教和學***同的中介。兒童天性愛玩、生性好動,喜歡活動是兒童的天性。品生、品社教材的活動性特點很突出,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材呈現形式,都非常強調學生參與教學活動,註重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獲得體驗,提高道德自覺性。教材的這壹特點,也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改變過去說教式、語文式的教學方式,組織開展兒童直接參與的感受體驗活動、遊戲娛樂活動、模擬操作活動、動手制作活動、表演欣賞活動、討論交流活動、作品展示活動等多種活動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做,玩中思”,使他們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冒出智慧的火花,在活動中創出新的情感。 如楮鵬老師執教的《聚焦交通問題》,其中有壹個環節是“我的調查”,教師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通過自己去調查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交通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先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何達到這壹目標呢?教師通過讓學生課前準備、課中教師示範、自由組合討論研究,然後通過學生展示、學生評價、學生表達、教師引導等過程,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活動時間和空間,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大膽發言,積極表達的能力。
又如在殷曉靜執教的《花草樹木點頭笑》中有壹個環節是做“護綠小使者”,為了讓學生將自己在大自然中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美留住,讓學生爭當護綠小使者,設計宣傳標語寫在卡片上,讓更多的人加入到護綠的行列裏來。然後,進行作品展覽,給每個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成功、體驗快樂,同時培養了學生愛護環境的責任意識,有效地提高了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 再如在教學《誠信是金》壹課時,教師通過電視劇《喬家大院》中的壹段視頻走進今天的課堂,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商人喬致庸用誠信贏得了生意興隆,體驗到了誠實的行為人人稱贊,誠實是每個人具有的最基本的品質。總之,在這些課例中,教師采用多種教學藝術手段,寓教於樂,寓教於學,使趣味性,思想性,知識性,實踐性達到有機結合。
通過這幾天的聽課,我越來越覺得品生、品社課是不可缺少的,它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關註了時代的脈搏,同時也解決了許多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品生、品社課包羅萬象,小到學生的穿衣、刷牙,大到整個世界,所以品生、品社課對教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作為教師只有了解兒童的世界,才能真正走進這個世界。只有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認識和感悟,尊重他們喜怒哀樂的心理感受,尊重他們在兒童世界的主人地位,才能成為孩子的朋友,才能引導他們更好地成長,教學活動才能有效。今後我要多給研究教材,多學習,多了解世界,讓學生在品生、品社課中學到更多的知識,讓學生覺得品生、品社課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