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方山子傳 蘇軾 系列:唐宋八大家文選 蘇軾 方山子傳
原文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1。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2,閭裏之俠皆宗之3。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而高4,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5?」因謂之方山子。 余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聳然異之。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6,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壹發得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壹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7?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汙。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
註釋 1光:光州(治所在今河南光山)。黃: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 2朱家、郭解:均為漢時著名遊俠。 3閭裏:鄉裏。閭:裏巷大門,代指裏巷。 4方屋:帽頂呈方形。 5方山冠:漢代祭宗廟時樂師所戴的帽子。遺像:遺留下的式樣。 6岐山:岐山之下,指陜西鳳翔。蘇軾曾做鳳翔僉判。 7山中之人:指壹般的隱居山野之人。
譯文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壹帶的隱士。年少時他仰慕西漢時的遊俠朱家、郭解的為人,鄉裏講俠義的人都尊重推崇他。年紀稍大之後,改變以前的誌向,轉而潛心讀書,想通過這條途徑在當世幹壹番事業,但終究沒有遇到機會。晚年便隱居於光州、黃州壹帶名叫岐亭的鎮上。住著茅草搭成的窩棚,吃著清淡的蔬菜,不過問社會上的事情。丟棄原有的車子馬匹,毀掉原來的衣服和帽子,平日在山中總是徒步往來,沒有人認識他。因看到他所戴的帽子,方方正正地聳起好高,便說:「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帽子遺留下來的式樣嗎?」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 我被貶謫到黃州任黃州監稅,路過岐亭鎮,正巧碰上他。我驚奇地說:「哎呀,這不是我的老朋友陳慥(字季常)嗎?怎麽會在這個地方呢?」方山子也吃驚地問我為什麽到了這裏。我把緣故告訴了他。他低頭沒有回答,又仰頭大笑起來。招呼我住在他家,只見他家四壁空空,顯得寂寞冷落,但他的妻子兒女和奴婢都有自得其樂的神態。 我既驚奇他變到今天這個樣子,又想到了他年少時,放情飲酒,喜好刀劍,揮錢如土的情形。十九年前,我在岐山做官,曾看到方山子帶領兩個騎馬的人,背著兩副弓箭遊獵於西山。見有鳥鵲在前邊驚飛而起,便讓另兩人追逐而用箭去射,結果沒有射中。方山子驅馬奔馳單獨出擊,壹箭就射了下來。於是與我在馬上談論用兵之術以及古往今來成功與失敗的道理,自認為是當代的豪傑之士。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但是精明強悍的神色,還顯露在眉宇之間,這難道能是山間隱居的人嗎? 方山子家中世代建有功勛,按理他也可受到蔭庇而做官。倘若讓他走這條路子,恐怕到現在已經有地位有聲望了。並且他的家在洛陽,府第園林宏偉華麗,與公侯家壹樣。在黃河北岸還有田產,每年可得絲帛千匹之多,也足可享受富貴之樂了。可是他把這些都放棄了,卻偏偏來到這窮困的山鄉之中,難道沒有什麽收獲他會這樣做嗎? 我聽說光州、黃州壹帶多有異人隱居,往往佯裝瘋狂而弄臟自己,使世人不能看到他們的真實面目,恐怕方山子見過他們吧!
評析 陳慥為人豪爽,好飲酒,蘇軾在鳳翔任職時曾與他交遊。十九年後,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途中遇到了陳慥。此時的陳慥已成了隱士,號方山子。蘇軾認為他放棄富貴隱居深山能夠怡然自得,感慨於人世的變遷,為他寫了此篇傳記,記下了他青年時期的豪氣和隱居後的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