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額爾古納河的傳說故事是怎樣的
在遠古時期,蒙古族部落與突厥部落發生了激烈戰爭。由於蒙古部落勢單力孤,被突厥部落打敗了,蒙古部落僅剩下兩男兩女幸存了下來,他們逃到了額爾古納河畔的額爾古涅昆山中隱居了起來。
後來,他們的子孫繁衍興盛,分為了許多支系,狹小的山谷不能容納這麽多人了,於是他們就遷至寬闊的草原上居住了。
其中壹個部落的首領名叫勃兒帖赤那,意為蒼狼,他的妻子名叫豁埃馬闌勒,意為白鹿,他們率領本部落的人遷到斡難河源頭不兒罕山定居了下來。
這壹傳說充分反映了蒙古先人從額爾古納河西遷的重要史實,並非單純民間傳說,他們遷移的時間應是在唐代末期。
蒼狼與白鹿是蒙古族的遠古圖騰,而額爾古納河蒼狼與白鹿的神話傳說,恰恰反映了蒙古先民的圖騰觀念。因此,額爾古納河是蒙古族的母親河,是蒙古族的發祥地。
額爾古納河是黑龍江的正源,在五代後晉時官修的史籍《舊唐書》中稱“望建河”。望建河是通古斯語,即鄂溫克語的音譯,意為鄂溫克江。
額爾古納河在歷史典籍《蒙古秘史》中稱之為額爾古涅河,在史書《元史》中稱之為也裏古納河,在史書《明史》中稱之為“阿魯那麽連”,自清代開始稱之為額爾古納河。
物華天寶的額爾古納養育了蒙古族的先祖。據史書記載,蒙古族屬於東胡系,是由室韋部落的壹支發展而來的。大約在7世紀以前,居住在額爾古納河壹帶,在我國唐代史籍中稱為“蒙瓦”,史書《遼史》中稱為“萌古”。
大約到了9至11世紀,蒙古族西遷到鄂嫩河上遊不爾罕山,即大肯特山和克魯倫河壹帶,形成了尼魯溫蒙古和叠兒列斤蒙古兩大分支。後來,尼魯溫蒙古的部落之壹孛兒只斤部,出了壹位大英雄鐵木真,他最終完成了統壹蒙古各部的事業,於公元1206年建立了強大的蒙古汗國,他被擁戴為大汗,這就是成吉思汗。
從額爾古納河岸密林中走出來的強悍民族通過長期戰爭,先後並西遼、亡西夏、滅金朝,於1279年實現了大統壹,建立了大元王朝。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之前,額爾古納河地區壹直是叠兒列斤蒙古弘吉剌部的遊牧地。歷史上弘吉剌部是蒙古聲名顯赫的貴族部落,也是壹個盛產美女的部落。
成吉思汗的母親、妻子、兒媳、孫媳等都出自於這壹部落,事實上,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孫代代都與弘吉剌部落聯姻。1237年,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臺汗專門為此下旨:弘吉剌氏“生女為後,生男尚公主,世世不絕”。
額爾古納河的上遊海拉爾河源自於牙克石,流至阿巴該圖山附近,始稱額爾古納河,流到洛古河後始稱黑龍江。
2. 關於永定河的故事
從前,永定河叫無定河,時常發大水,決口子。老百姓吃盡了洪水的苦頭,都盼著官家治理河。可官家不管,老百姓又太窮,壹直治不了。那年,固安來了個吳知縣,廉潔奉公,愛民如子,上任頭壹天就去看水勢,第二天就想出個好主意,連夜給皇上修了壹道本。
當時的皇上是個昏君,只知吃喝玩樂,從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他在宮裏玩膩了,想到外地轉悠轉悠。這天五鼓早朝,他問大臣:“眾位愛卿,我想出去逛逛,不知哪兒有好景致?”皇上話音剛落,朝班中閃出壹個大臣,跪下說:“萬歲,昨天固安吳知縣有本奏來,他說‘南有蘇杭勝地,北有固安八景’,萬歲何不到固安去看看?”皇上想:我遊玩過各地勝景,從沒聽說過有個“固安八景”,於是問道:“固安八景是怎麽回事兒,比西湖還好嗎?”大臣急忙送上吳知縣的奏章。皇上壹看,上面寫著:“固安東有西湖二景,南有牛頭馬面,西有太子三宮,北有玉帶兩條,”心中大喜,決定去看看。
第二天,皇帝乘輦,帶著隨從來到固安縣。歇了壹天,吳知縣引著皇上出了東門,壹直往東走,走出二十多裏,過了好幾個村子,也沒看到什麽好景致。皇上懷疑起來,問:“吳知縣,妳說的西湖二景在哪裏呢?”
吳知縣指指叢林深處的東湖、西湖(兩個村子名)說:“萬歲,這就是我說的西湖二景啊!”皇上壹看是兩個破爛村子,挺生氣:“吳知縣,妳敢騙我?”吳知縣急忙跪下說:“萬歲,臣不敢騙您。這兩個村子原是我朝有名的柳編產地,春天杞柳嫩綠,冬天柳貨成山,有人作詩說‘東湖西湖柳編鄉,春秋美景勝蘇杭’,壹點不過分吶。可這些年,無定河老開口子,沖了土地,沖了杞柳,老百姓走的走逃的逃,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皇上雖然生氣,可吳知縣說得句句在理,只好罷休。
轉天,吳知縣又帶著皇上往南去,到牛頭(牛駝鎮)、馬面(馬莊鎮)轉了大半天,既沒看到寺廟,也沒看到古跡,倒碰到不少叫花子和破衣爛衫的窮百姓。皇上生氣了:“吳知縣,妳可知罪?”吳知縣急忙跪下磕頭,說:“萬歲,妳聽我說。從前,牛駝、馬莊確實很熱鬧,日月塔、魁星樓不用說,光寺廟就有好幾個。可是,這幾年因為無定河老開口子,人們活不下去了,都逃荒去了,才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這天,吳知縣又領皇上奔城西,到太子三宮(太子務:南宮由、北宮由、中宮由)看了看,只見到處是爛磚頭碎瓦片,老鼠出溜出溜亂鉆,眼都氣紅了,大聲說:“回京!”吳知縣跪下說:“萬歲,城北……”皇上怒氣沖沖地說:“不去了!”吳知縣說:“這玉帶的景色別具壹格,萬歲無論如何要去看看。”
皇上又來到城北,爬上無定河大堤壹看,只見滿河渾水嘩嘩地流著,壹個浪頭接壹個浪頭直撞大堤,大堤越來越窄,好像馬上就要開口子了,皇上嚇得差點癱在地上,哆哆嗦嗦地說:“吳,吳,妳好大膽……”
吳知縣說:“不,萬歲,我不敢騙您。從前,好多詩人都把大堤比玉帶,連老皇上也作過‘萬裏金堤似玉帶’的詩句呢,可眼前這兩條玉帶已經很危險了,它威脅著十多萬百姓的生命,也威脅著皇城的安全,望萬歲開恩賜銀治理!”皇上氣糊塗了,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我賜銀……”他想說:“我賜銀?不砍妳腦袋就是好事?”剛說出“賜銀”二字,吳知縣便撲通壹聲跪下了,連忙說:“謝主隆恩!”皇上更生氣了,大聲說:“武士們,給我推出去砍了!”吳知縣壹點也不害怕,他說:“萬歲,臣命如草芥,壹點也不值錢,但您金口玉言,賜字既出口,還能收回去嗎?”接著,他給皇上戴了壹陣高帽子,說皇上愛民如子,是聖德明君,然後,又講了講治河、栽柳樹、發展柳編的好處。皇上被吳知縣哄樂了,只好從國庫中撥出五萬兩白銀,交給吳知縣治河用。吳知縣征集了壹萬多老百姓,清理舊河道,加高大堤,還在堤上插上柳樹,很快就把無定河治好了。自那以後,無定河有了壹定走向,再也不開口子了,老百姓都過上了安居樂業的日子。
後來,有個老秀才為了歌頌吳知縣的功德,作了壹首《永定河頌》,其中壹句:“巧賺皇上吳縣令,無定河變永定河。”無定河從此改了名,叫永定河了。
3. 與河有關的神話或故事
與黃河有關的民間故事: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壹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壹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壹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壹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壹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壹年,壹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壹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裏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壹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壹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壹個白胡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妳要註意。中午是壹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壹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妳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壹看,不見了白胡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壹個個蔫了,他心裏非常難過,壹年的血汗白費了,可壹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壹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壹層又壹層。爾德老漢壹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壹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壹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壹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壹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胡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妳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妳再種壹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妳揀最大的壹個扔進黃河裏。那時,妳走進河底洞裏,珠寶由妳挑,糧種由妳拿,還有壹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妳指哪裏,黃河水就流向哪裏。”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壹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裏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裏結了壹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壹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裏,壹直等到瓜熟。
這壹天,天氣晴得沒壹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裏。這時只聽黃河壹聲咆哮,裂開了壹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裏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壹陣暴風狂吼,壹時河面上波濤滾滾,壹浪高過壹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壹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裏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梁。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壹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壹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話傳說:
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壹是河圖;二是開山斧;三是避水劍。傳說河圖是黃河水神河伯授給大禹的。
古時候,在華陰潼鄉有個叫馮夷的人,不安心耕種,壹心想成仙。他聽說人喝上壹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為仙體。於是就到處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黃河之前,黃河流到中原,沒有固定的河道,到處漫流,經常泛濫成災。地面上七股八道,溝溝汊汊全是黃河水。馮夷東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黃河、跨黃河、過黃河,常和黃河打交道。轉眼過了九十九天,再找上壹棵水仙花,吮吸壹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馮夷很得意,又過黃河去壹個小村莊找水仙花。這裏的水不深,馮夷趟水過河,到了河中間,突然河水漲了。他壹慌,腳下打滑,跌倒在黃河中,活活被淹死。
馮夷死後,壹肚子冤屈怨氣,咬牙切齒地恨透了黃河,就到玉帝那裏去告黃河的狀。玉帝聽說黃河沒人管教,到處橫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惱火。他見馮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該成仙了,就問馮夷願不願意去當黃河水神,治理黃河。馮夷喜出望外。滿口答應。這壹來可了卻自己成仙的心願,二來可報被淹死之仇。
馮夷當了黃河水神,人稱河伯。他從來沒有挨過治水的事兒,壹下子擔起治理黃河的大任,束手無策,發了愁。咋辦呢?自己道行淺,又沒什麽法寶仙術,只好又去向玉帝討教辦法。玉帝告訴他,要治理好黃河,先要摸清黃河的水情,畫個河圖,有黃河的水情河圖為依據,治理黃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著玉帝的指點,壹心要畫個河圖,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鄉親們幫幫忙。鄉親們都討厭他好逸惡勞,沒人答理他。他找到村裏的後老漢,講了他治理黃河的大誌。後老漢見他如今成了仙,要給百姓們辦點好事,就答應幫幫他。從此,河伯和後老漢風裏來雨裏去,跋山涉水,察看黃河水情。兩個人壹跑就是好幾年,硬是把後老漢累病了。後老漢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分手時,後老漢再三囑咐河伯,幹事要幹到底,不要中途而廢,畫好圖就動手治理黃河,人手不夠,他說服鄉親們幫忙。
查水情,畫河圖,是個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河伯看著河圖,黃河哪裏深,哪裏淺;哪裏好沖堤,哪裏易決口;哪裏該挖,哪裏該堵;哪裏能斷水,哪裏可排洪,畫得壹清二楚。只可嘆自己沒有氣力去照圖治理黃河了,很傷心。河伯想想,總有壹天會有能人來治理黃河的,那時,把河圖授給他,也算自己沒有白操心。
河伯從此就在黃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沒有露面。不料,黃河連連漲水,屢屢泛濫。百姓們知道玉帝派河伯來治水,卻不見他的面,都罵河伯不盡職盡責,不管百姓死活。
後老漢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壹晃好些年不見面。他對治理黃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兒子叫羿,射箭百發百中。無論後老漢如何講,羿不讓他去找河伯。後老漢不聽兒子勸阻,結果遇上黃河決口,被沖走淹死,連屍體都沒找到。後羿非常恨河伯,咬著牙說,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後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決定把黃河河圖授給他。
這壹天,河伯聽說大禹帶著開山斧、避水劍來到黃河邊,他就帶著河圖從水底出來,尋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沒見過面,誰也不認誰。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壹歇,看見河對岸走著壹個年輕人。這年輕人英武雄偉,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著問起來:“餵,妳是誰?”
對岸的年輕人不是大禹,是後羿。他擡頭壹看,河對岸壹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在喊,就問道:“妳是誰?”
河伯高聲說:“我是河伯。妳是大禹嗎?”
後羿壹聽是河伯,頓時怒沖心頭,冷笑壹聲,說:“我就是大禹。”說著張弓搭箭,不問青紅皂白,“嗖”地壹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虛汗。心裏罵道:“混帳大禹,好不講道理!”他越想越氣,就去撕那幅水情圖。正在這時,猛地傳來壹聲大喊:“河伯!不要撕圖。”河伯忍痛用右眼壹看,對岸壹個頭戴鬥笠的人,攔住了後羿。這個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畫了幅黃河河圖,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後羿推開大禹,又要搭箭張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畫圖的艱辛講了,後羿才後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後羿隨大禹壹同趟過河。後羿向河伯承認了過錯。河伯知道了後羿是後老漢的兒子,也沒多怪罪。大禹對河伯說:“我是大禹,特地來找妳求教治理黃河的辦法哩。”
河伯說:“我的心血和治河辦法都在這張圖上,現在授給妳吧。”
大禹展圖壹看,圖上密密麻麻,圈圈點點,把黃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畫得壹清二楚。大禹高興極啦。他要謝謝河伯,壹擡頭,河伯躍進黃河早沒影了。
大禹得了黃河水情圖,日夜不停,根據圖上的指點,終於治住了黃河。
4. 歷史上有關修河道的故事
上古大禹治水,也有改塞為疏,也有是修河吧.傳說他化身在黑熊去打通壹段河道時,懷孕中的老婆來送飯,不見老公只見黑熊,嚇得早產了.
而隋煬帝修京杭大運河,絕對對得上妳的問題.
而當朝60年代修築的紅旗渠,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5. 保護河湖的事例
國內外保護治理河流湖泊成功案例
日內瓦湖:依法嚴制
全民參與
瑞士日內瓦市的日內瓦湖,風光秀美,是歐洲最大的內陸湖,但它也曾變成死
湖、臭水湖。上世紀
70
年代,日內瓦湖受到工業、農業和家庭廢水的嚴重汙染,湖
中的魚類瀕臨滅絕。
為了改善水質,瑞士 *** 制訂了嚴格的法律來限制排汙行為,建立了汙水處理
工廠,即便是處理過的汙水也不會被排入湖中。由於這壹湖泊壹半屬於法國,當地
*** 還建立了跨國水治汙機制,促進兩國合作聯手應對河水汙染問題……到本世紀
初,日內瓦湖就已完全可以供人放心地盡情遊泳、泛舟或潛水、賽艇,並且湖水可
以直接飲用。
日內瓦湖的治理經驗主要包括:
壹是利用生物化學技術進行改造被汙染的河水;
二是提高全民保護湖泊的意識,讓大家都意識到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有責任拯救日
內瓦湖,拯救湖泊就是拯救每壹個人;第三是制定嚴格的規章,嚴格區分汙染物和
非汙染物,有汙染的水絕不能流入日內瓦湖,並且在河兩岸限制使用農藥殺蟲劑。
在日內瓦,
1/3
的公園不使用殺蟲劑。
6. 溫瑞塘河的故事
溫瑞塘河於晉時初成河道。從南朝永嘉郡守謝靈運《舟向仙巖尋三皇井仙跡》及《遊赤石進帆海》詩,可見他曾由此河自溫州至仙巖、帆遊。唐會昌間(841—846)溫州太守韋庸倡疏會昌湖,導匯瞿溪、雄溪、郭溪以及桐嶺、眠崗、白雲、大羅、吹臺諸山之水經溫州城西南通瑞安境的帆遊與瑞安段河道相接,直通瑞安城。北宋時,沿塘河遍植蓮藕,有“八十裏荷塘”之稱。宋淳熙十四年(118)溫州知州沈摳修浚,傍河有堤,辟繹路稱“南塘驛路”。
水源主要來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稱三溪)以及大和集雲山的山澗溪流,整個流域面積740平方公裏,水面面積22平方公裏,灌溉面積48.2萬畝,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徑流量9.13億立方米。水系河網總長度1178.4公裏,在吳淞高程5米時,相應蓄水量6500萬立方米。溫瑞塘河自東晉時期由人工開鑿,經唐大和、會昌年間大規模疏浚,後在南宋淳熙14年由知州沈樞組織修築,形成“八十裏荷塘”,是溫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標誌。溫瑞塘河主河道古稱南塘河,明清稱七鋪塘河,北起鹿城區小南門躍進橋,向南流經梧埏、白象、帆遊、河口塘、塘下、莘塍、九裏,再向西至瑞安市城關東門白巖橋,全長33.85公裏,正常水位時河面壹般寬度為50米,最寬處200多米,最窄處僅13米。溫瑞塘河縱橫交錯的水系河道,對我市的防洪、排澇、供水、航運、灌溉、景觀及生態環境保護,特別是溫瑞平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溫州人民稱為“母親河”。
溫瑞塘河航道北起鹿城區小南門碼頭,南至瑞安市區東門白巖橋碼頭,途經鹿城區、甌海區的梧挺、南湖、白象,在帆遊(麗嶴鎮)進入瑞安市境後,經仙巖鎮的河口塘、羅風鎮的塘口、塘下鎮、汀田鎮、莘塍鎮和上望,長33.35公裏,俗稱“七鋪(古十裏為壹鋪,下同)河路”。
7. 保護母親河的故事 作文
保護母親河
常常都以為親人是的,可是,水是的生命之源,萬物離不開它,人更是離不開它,它才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離開了它,人類將無法生存!,水就像是的母親那樣養育了。
我的家鄉有壹條河流,叫南廣河,她猶如的母親,哺育了祖祖輩輩的高縣,聽上壹輩的人講,很久以前,美麗的母親河兩岸柳樹倒映,沿岸兩邊,任何人為的破壞,壹幅自然的風景,尤為家鄉感到自豪的是,寬廣而蘆葦成蔭的沙壩更是人們野炊,休閑,娛樂的快樂天地。那成片成片的蘆葦,遠遠地望去,像美麗的翠竹;更像壹片美麗的小樹林。當蘆花開時,又像小孩左右搖擺,更像壹朵朵白雲在雲霧中飄動,走進沙壩,天然的沙坑,形狀各異的鵝卵石,嘰嘰喳喳的鳥兒聲,周圍的水流聲,魚兒小蝦在水中戲水的景象。就像走進了童話世界。可是現在,卻遭到了人們的嚴重破壞。往日那美好的沙壩已不復了!
的母親河那往日美麗可愛的容貌被破壞的醜陋無比。那清澈見底的河水如今已變得汙濁不清,河裏的小魚小蝦更是少得可憐所剩無已,仿佛像壹條生氣的和在哭泣,在吶喊,在 *** 。往日那生機勃勃的景象蕩然無存。其實,的母親河為何會變成現在樣子?這表面上口口聲聲保護母親河的人幹的啊!有些人表面上裝的很講公***道德,在四下的情況下,把包裝袋,果皮,紙屑等垃圾仍無河中。還有些人把客人喝剩的茶倒入河中。更有人在河邊兩岸亂建工廠,排放出汙水在河中。就壹天天累積,了母親河現在的樣子。想要讓母親河回復昔日的生機,每公民都要有愛護母親河的意識:時時刻刻不亂扔果皮紙屑在河流中。還可以在河的兩岸多搞綠化,多栽種樹木,可以盡量自然災害對河流的傷害和。可以使的地球和母親河少受“病魔的迫害”當然光靠代是不行的,要是每壹代人都要有持之以恒的思想和行動。
莫讓母親河受到傷害,讓手來這手,心連著心,壹起保護的母親河。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的母親能恢復那往日勃勃的生氣。
8. 與河有關的神話故事
完美再造古埃及王國金字塔的壯闊:《河神》
古代埃及——法老們的王國,由金子堆砌而成的國度,被貪欲擊碎的傳說……這是壹段榮耀的文明史,壹段壯麗的旅途,這是英雄之間的戰役,伴隨著壹段不朽的愛情。這是宏偉的、富於想象的傳說,隨著壹段歷史的消失,壹切都付於歷史來評說……塔努斯,壹位滿頭金發的青年勇士——埃及雄獅,把分裂的埃及重新統壹起來的戰神。然而,眾神卻下達禁令——禁止他與自己深愛的女人,王後洛斯特麗絲廝守終身。他不得不反抗神明的意誌,捍衛自己的愛情——這是比“戰神”稱號更至高無上的榮耀。壹個膚若凝脂的絕代佳人,埃及法老王冠上的珍珠,卻只對塔努斯情有獨鐘。
作 者:韋爾博·史密斯
9. 有關隋朝大運河的歷史故事
開通大運河的目的和條件
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經濟有了顯著發展,尤其是會稽郡(今浙江紹興壹帶),成為江南最富庶的地區。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經濟雖然發展較快,但兩京和邊防軍所需的糧食相當多,需要江淮地區供應。陸路運輸,速度慢,運量小,費用大,無法滿足北方的需要。開通運河,利用水利運輸,成為當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從政治上看,隋 *** 為加強對東北和江南地區的控制,也需要開通壹條南北向的大運河。隋煬帝個人,也抱有開運河乘龍舟遊江南的目的。那時候,隋朝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 *** 掌握了大量的糧食、布帛和財富。這就為開通運河提供了足夠的物質條件。
大運河的開通
隋朝大運河是在605年至610年開通的,***分四段:
1.通濟渠 605年,隋煬帝征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後百余萬”開通濟渠。早在戰國初期,魏國就開鑿了鴻溝(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潁)。通濟渠是在鴻溝和下遊的汴河兩水基礎上,加以疏浚的。通濟渠自洛陽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黃河,再自板渚(為板城渚口的簡稱,在今河南滎陽汜水鎮東北黃河側)引黃河入汴河,經今河南開封東南入淮河。
2.邗溝 隋煬帝於605年,征發“淮南民十余萬”開通邗溝。早在春秋時期,吳王夫差下令開通長江和淮河之間的運河。因這條河流經吳國邗城(今江蘇揚州)城,所以稱為邗溝。隋朝大運河的邗溝,就是在春秋時期吳國邗溝的基礎上疏浚的,它從山陽(今江蘇淮安)到江都入長江。
3.永濟渠 608年,隋煬帝征發河北諸郡壯丁百余萬,開永濟渠。男子不夠,還征發了婦女。永濟渠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引沁水東流入清河(衛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經沽水(白河)和桑幹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開江南河。從京口到余杭,“八百余裏,廣十余丈”。運河兩岸築有禦道,栽種柳樹,修建離宮40多所(自長安至江都)和許多糧倉。課本《隋朝的大運河》地圖上還有壹段運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開通的。由於渭水多沙,深淺不壹,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邊開了壹條從長安東到潼關入黃河的運河,長300多裏,名廣通渠。隋大運河全部完工以後,南北的物資可直達長安。
大運河的地位和作用
隋朝大運河是世界上偉大工程之壹。大運河的長度,在世界上首屈壹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寬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和我國古老的長城壹樣,大運河千百年來飲譽世界。
運河開通以後,“商旅往返,船乘不絕”。唐朝文學家皮日休說,運河“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皮子文藪·汴河銘》)他還在《汴河懷古》壹詩裏贊頌這條大運河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運河的開通,還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另外,運河的開通,對維護國家統壹和中央集權,也起了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