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漢語漢字,拼音:dī ,左右結構,筆畫***12畫,基本字義指用土石等材料修築的擋水的高岸。
釋義:用土石等材料修築的擋水的高岸,如海堤、堤岸。同音字:低、滴。偏旁部首:土。筆畫順序:點、提、豎、撇、橫鉤、點、橫、豎、撇、捺。筆畫數:12筆。結構:左右結構。
堤的組詞解釋
1、堤壩[dībà]
堤和壩的總稱。泛指攔水和防水的建築物。
2、河堤[hé dī]
沿河道兩岸用土或石壘成似墻的構築,防止河水溢出河床。
3、堤岸[dīàn]
防治河水漫溢的擋水工程。
4、大堤[dà dī]
堤名。位於湖北省襄陽縣。
5、堤圍[dīwéi]
圍在邊緣的堤。
6、路堤[lù dī]
比原地面高出許多的堤岸式路面。
7、堤防[dīfáng]
建於河岸、港口,以土石等堆築成的建築物。可防止洪水泛濫、外來波浪侵蝕和泥沙的淤積。
“堤”本意是指在河流中攔腰堆築的土壩,用於截流蓄水,引申義是任何圍水的土壩。該文字在《禮記·月令》和《荀子·王制》等文獻均有記載。
“堤”是形聲字。從土,是聲。戰國古璽為左"是"右"土",後世則左"土"右"是"。"堤"讀dǐ,為"坁"的異體字。《說文》:"堤,滯也。"段玉裁註:"此篆與坁篆音義皆同。"讀dī,同"堤",堤壩,沿江河湖海修築的防水建築物,多用土石構成。《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初,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棄諸堤下。"
“堤”的釋義:
1. 形聲。從土,是聲。本義:河堤,堤壩
2.?同本義
堤,唐也。——《說文》
完堤防。——《禮記·月令》
脩堤梁。——《荀子·王制》
河堤繞綠水。——唐· 李白《贈清漳明府侄聿》
又如:河堤;海堤;堤埽(堤和埽。亦泛指堤壩);堤唐(高出地面的中庭甬道)
3.?陶器的底座
蓼菜成行,瓶甌有堤。——《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