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閱讀文本,感悟作者的情感傾向和作為新聞記者的神聖使命感,理解?奧斯維辛沒有什麽新聞?的深刻內涵。
2.學習作者巧妙地將文學敘事融入新聞寫作中,客觀的事實敘述投射主觀情感的新聞寫作方法。
3.認清**反人類的罪惡,反思人性,告誡世人和平生活來之不易,希望悲劇不要重演。
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
1.今天老師要帶領同學們去探訪壹個特殊的地方。那是壹座平靜的小鎮,曾經是世界上最恐怖的死亡工廠;那裏見證了人性的墮落,凝結了壹個時代的苦難;它是人類歷史無法躍過的壹頁,它就是奧斯維辛。
2.投影壹組奧斯維辛集中營的資料圖片,如?焚屍爐女囚房在毒氣室等待死亡的猶太人用來做醫學實驗的孩子集中營裏的萬人坑?等等。(出示幻燈片)
3.壹張張圖片向我們講述了曾經發生在奧斯維辛的血淚歷史。1958年,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後的第十四年,美國記者羅森塔爾來到這裏訪問並寫下了壹篇新聞。但他卻自稱這裏沒有什麽新聞,就是這篇自稱沒有新聞的新聞,壹經發表便被各大報刊爭相轉載,並壹舉獲得美國新聞界的最高獎?普利策新聞大獎?。這篇新聞到底特殊在哪裏,為什麽會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呢?今天就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壹起走進這篇新聞。
二.思考質疑
1.新聞標題最講究四個字,那就是引人入勝。那麽這篇新聞的標題吸引了妳嗎?
提示:課文的標題的確引人入勝,它留下了懸念,引人思考?奧斯維辛為什麽沒有什麽新聞?。1958年,已經時過境遷,這裏早已沒有了?新聞?,有的只是大家熟悉的?舊聞?,如第五段?從那時起,奧斯維辛的慘狀被人們講了很多次?,如第七段?現在,布熱金卡和奧斯維辛都是很安靜的地方?。
2.既然沒有新聞,作者為什麽要寫呢?
提示:見第六段,這壹段交待了作者的寫作緣由,首先是來這裏?參觀?,然後引起了?不安的心情?,進而產生了?非寫不可的使命感?。作者究竟看到了什麽,想到了什麽,他想告訴讀者什麽呢?讓我們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三.深入分析
1.首先,我們從參觀的起點說起,作者初到集中營,看到現在的奧斯維辛是怎樣的景象?
提示:見課文壹、二段和十六段。(全班齊讀,出示幻燈片)
2.兩處都寫到了現狀,但有什麽不同之處呢?請加以比較。
提示:十六段是很平實的記錄,而壹、二段帶有很明顯的感情傾向,作者似乎很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畫面。例如:?居然?帶有吃驚、讓人倍感意外的語氣;?不該有?明顯是壹種主觀意願,而且作者壹連用了四個?不該有?構成排比,表現出壹種難以接受的情緒;此外作者還用了?可怕噩夢人間地獄?來形容奧斯維辛。在此,作者打破了新聞寫作?零度情感?(新聞寫作時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觀情感)的原則,字裏行間流露出自己的憤懣之情,讓讀者感到莫名的壓抑。(指導學生帶著情感再讀壹遍)
3.作者為什麽說這裏不該有溫暖的陽光,不該有孩子追逐、嬉戲?曾經的?人間地獄殺人工廠?就不該有歡樂的場景嗎?(或歡樂的場景為什麽讓記者不安?)
提示:這裏曾經是?人間地獄殺人工廠?,現在快樂的場景容易讓人們忘卻歷史,忘卻歷史就意味著背叛,歷史的悲劇就有可能重演,所以作者有種神聖的使命感,提醒人們要永遠銘記歷史。正如前德國總理施羅德所說?盡管忘卻的誘惑是巨大的,但我們決不能屈服,牢記是我們的道義和責任?。(幻燈片顯示施羅德話語)
四.自主探究
1.要銘記歷史,在奧斯維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走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去聽去看去感受去思考。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壹找遊客依次參觀了哪些地方?
提示:遊客依次參觀了毒氣室、焚屍爐、女牢房、試驗室、紀念墻,壹直到絞刑室。(出示幻燈片)
2.請同學們自主品讀這些段落,然後選擇其中感受最深的壹處談談妳們的感受與思考。
毒氣室:①?對有的人來說,這個地方是經過復原的奧斯維辛毒氣室。人們對他們說,這是?小的?,還有壹個更大的。?**用毒氣的方式,成批地、高效率地殺人,毒氣室的存在既是對**殘忍罪行的控訴,也是**人性墮落的見證。
②?在德國人撤退時炸毀的布熱金卡毒氣室和焚屍爐廢墟上,雛菊花在怒放。?廢墟與雛菊花,兩種反差極大的事物並置在壹起,表達了作者的控訴。生命的綻放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情,對生命的戕害卻是最惡劣的行徑;另壹方面,任憑**刑罰多麽殘暴,終歸阻止不了生命的進程,雛菊花象征著生命的生生不息、頑強抗爭。
焚屍爐:?然而壹看到玻璃窗內成堆的頭發和嬰兒的鞋子,壹看到用以關押被判處絞刑的死囚的牢房時,他們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渾身發抖。?①?成堆?表明遇難者數量眾多,遇難者中竟然還有嬰兒。嬰兒多麽弱小,多麽可憐,**連嬰兒都不放過,其毫無人性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②本段還描寫了參觀者的動作、神態,這正好印證了第五段的壹句話?壹些幸存者撰寫的回憶錄中談到的情況,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無法想象的?,參觀者的反應從側面表現了集中營的可怕、恐怖。同時,記者把自己隱藏在參觀者身後,在看似冷靜的記錄中抒發著自己的情感,表達著自己的思考。
女牢房:?這些三層的長條盒子,6英尺寬,3英尺高,在這樣大的壹個地方,每夜要塞進去五到十人睡覺。塞?字寫出了牢房的擁擠不堪,也表明**完全沒有把囚犯當人看,視人命如草芥。?解說員快步從這裏走開,因為這裏沒有什麽值得看的。?這裏運用了反語,不是不值得看,而是因為實在不忍心看。
試驗室:這壹段很短,只是點出了?這是在婦女身上搞不孕試驗的地方?。試想這些婦女被擺在手術臺上任憑那些?醫生?在身上做各種實驗的情景,她們遭受的不僅是肉體上的折磨,更是心靈上的煎熬,此刻人的尊嚴已被無情地踐踏。
照片墻:①被囚禁的人們?表情木然?,?木然?說明人們已被酷刑折磨到極致。②?這是壹個二十多歲的姑娘,長得豐滿、可愛、皮膚細白,金發碧眼?,壹個如此美麗、鮮活的姑娘,卻在法西斯的集中營中被殘忍地殺害,這不由得激起讀者對法西斯的痛恨;另壹方面,這位姑娘?溫和地微笑著?,面對著死亡,她沒有痛苦的表情,沒有淒慘的淚水和恐懼的神色,這是生命的堅韌、頑強、樂觀,是對生死的超脫,她在絕境之中仍不泯滅對美好希望的向往,彰顯了壹種人性的光輝。
絞刑架:?在奧斯維辛,沒有可供禱告的地方。?奧斯維辛是壹座人間地獄,這裏沒有上帝,即使有上帝,他也會無立錐之地,他也會對奧斯維辛的悲劇無能為力。這些都表明在這人間地獄,不僅生命被滅絕,連信仰也被滅絕,慘無人道的**哪有信仰可言!
3.最後壹段作者又壹次寫道?在奧斯維辛,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為什麽?
提示:奧斯維辛沈痛的歷史讓人不堪回首,?沒有新鮮東西可供報道?是希望不要再有新聞,不要再有悲劇在奧斯維辛上演,願奧斯維辛永遠陽光明媚,願和平之光永照人間!
五.拓展延伸
集中營的可怕、恐怖喚起了我們對於災難的沈痛記憶,苦難中生命的頑強、堅韌與**人性的墮落則促使我們對人性進行深刻地反思。下面請同學們來看壹條新聞。
2004年9月1日,壹夥****闖入俄羅斯別斯蘭市某中學劫持了正在參加開學典禮的包括學生、家長、教師在內的1500多名人質。52小時後,人質談判失敗,俄羅斯特種部隊采取強攻方式實施營救,經過激烈的槍戰,危機終於解除。此次危機***造成322人遇難,其中大部分是孩子。解救人質事件第二天,俄羅斯《消息報》刊登了解救人質全過程和部分死傷兒童照片。(出示幻燈片)請同學們就這壹事件,以記者的視野,帶著對人性的反思寫壹段話。
提示:反思人性,真正去尊重每壹個人生存的權利,帶著人性的善去面對壹切,就可以超越國籍、種族、宗教的界限,就有可能從根源上去消除悲劇。
六.課後習題
《奧斯維辛沒有什麽新聞》這篇報道與我們平日在報紙上看到的報道有什麽不同之處?
板書設計:(略)
孫華,江洪,語文教師,現居湖北荊州。本文編校:艾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