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浸在流體內的物體受到流體豎直向上的作用力叫作浮力,與重力的方向相反。
浮力指物體浸沒在流體(液體和氣體)中,各表面受流體壓力的差(流體對物體的作用力的合力)。
公元前245年,阿基米德發現了浮力原理。浮力的定義式為F浮=G排(即物體所受的浮力等於物體處於穩定狀態下所排開液體的重力),計算可用它的推導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同時,液體的浮力公式也適用於氣體(把ρ液換為ρ氣即可),未做特殊說明時,浮力壹般指物體浸沒在液體中所受到豎直向上的力。
物體在液體中所受浮力的大小,只跟它排開液體體積和液體的密度有關,與物體本身的密度、運動狀態、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等因素無關。
在水中,比水密度大的物體會下沈,比如石頭、鐵塊;比水密度小的物體會上升,比如塑料、木頭,在其他液體和氣體中也存在同樣的規律。
例如木頭能在水中漂浮,輪船能在大海中航行都是浮力的貢獻。浮力來源於物體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壓力差,方向和重力相反,可以簡單地這樣理解:重力要把所有想跑的物體拉回地面,而浮力是幫助物體離開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