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公便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將廉頗,他多次率軍在大戰中勝於秦魏兩國,立下了豐功偉績成為了戰國四大名將之壹同時還被趙王任命為上卿,當時因為自己的屢屢戰績,廉頗也算是趙國的名人物。長平之戰中秦王不滿趙國侵吞了秦國的利益,派遣白起率領秦國的大軍攻打趙國,趙王派遣廉頗率領大軍迎戰。
對於秦軍的心切廉頗便是采用助壘之計,對於秦軍的次次進攻廉頗總有辦法擊退。秦國眼看無法速戰速決,便開始采用挑撥離間,他們讓趙王覺得秦軍最怕的是趙括而不是廉頗,趙王果然中計了就罷免廉頗改用趙括為趙軍的主將。後來趙國被秦國打的大敗,四十萬主力大軍被秦軍活埋,廉頗最後出逃魏國但總想報效的還是趙國。
吳起在任魏國大將時,攻破秦軍的河西地帶後又駐守西河,在職期間也是深得百姓的厚愛,但不幸的是吳起得罪魏王無奈之際只能往南逃,看著自己壹步步建起的西河城,豪邁的大將也是留下了眼淚。吳起知道他這壹走恐怕再也回不來,而秦國對西河壹直也是虎視眈眈秦軍必定攻城。後來秦軍也是輕輕松松收下西河。
廉公之思趙將,吳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感,大將的情感往往深沈,廉頗用自己的後生去等待趙王,壹生都想著忠於趙國。壹代剛硬七尺男兒在面臨離開自己的西河,又何曾不是潸然淚下。哪壹個典故不是充滿懷舊之情,這些也他們對自己的壹生,對故國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