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風花雪月”是什麽意思

“風花雪月”是什麽意思

1成語:風花雪月

拼音:fēng huā xuě yuè

解釋:原指舊時詩文裏經常描寫的自然景物。後比喻堆砌詞藻、內容貧乏空洞的詩文。也指愛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出處:宋·邵雍《伊川擊壤集序》:“雖死生榮辱,轉戰於前,曾未入於胸中,則何異四時風花雪月壹過乎眼也。”

示例:小弟每常見前輩批語,有些~的字樣,被那些後生們看不見,便要想到詩詞歌賦那條路上去,便要壞了心術。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卓文君、秦弄玉……本是些風花雪月,都做了笞仗徒流。”

近義詞:花前月下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賓語;含貶義

2 “風花雪月”是大理最著名的四大景觀: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大理的下關(地名)是壹個山口,清風徐來,舒爽愜意,人稱“下關風”;上關(地名)是壹片開闊的草原,鮮花鋪地,姹紫嫣紅,人稱“上關花”;雄偉壯麗的蒼山橫亙大理境內,山頂白雪皚皚,銀妝素裹,人稱“蒼山雪”;洱海風光秀美,每到月夜,水色如天,月光似水,人稱“洱海月”。

 這是壹首謎語詩,謎底正好是“風花雪月”(註意是繁體字)

蟲入鳳窩飛去鳥(風)

七人頭上長青草(花)

大雨下在衡山上(雪)

半個朋友不見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