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鉀長石
鉀長石斑晶為淺肉紅色,自形程度高,呈自形板狀、板柱狀。粒徑0.5mm×0.8mm~5mm×8mm。鉀長石斑晶具顯微條紋結構,普遍具卡氏雙晶。鉀長石被綠泥石、絹雲母、石英和碳酸鹽礦物交代,部分為方鉛礦、閃鋅礦交代,偶被溶蝕呈港灣狀。基質中鉀長石呈他形—半自形粒狀,粒徑0.02~0.08mm,在高倍鏡下顯卡氏雙晶,具絹雲母化和泥化。礦田不同部位巖石的鉀長石特點基本壹致(表2-6)。
表2-6 冷水坑礦田含礦斑巖鉀長石礦物產出特征
資料來源:江西省地勘局九壹二大隊。
礦田含礦斑巖鉀長石X射線分析結果顯示(表2-7),鉀長石的單斜有序度中等,三斜度偏小。含礦斑巖全巖鉀長石成分分析,其Or含量為69.72~97.95(表2-8)。說明礦田含礦斑巖鉀長石屬於單斜有序化低透長石和部分有序化高—中正長石。鉀長石形成於較高的溫度環境,為巖漿結晶作用形成。
表2-7 鉀長石X射線粉晶衍射分析結果
表2-8 冷水坑礦田含礦斑巖鉀長石成分 單位:%
2.斜長石
巖石中的斜長石多蝕變。以斑晶出現的斜長石晶體較小,粒度在0.08mm×1.6mm~3mm×5mm,呈自形—半自形板狀,多以單個晶體產出。少數見有環帶結構。斑晶斜長石的蝕變以絹雲母化、鐵錳碳酸鹽化常見。基質中斜長石粒度在0.02~0.08mm之間,為半自形粒狀,常見絹雲母化蝕變。斜長石斑晶的An=1~12。礦田含礦斑巖斜長石礦物的壹般特征見表2-9。
3.石英
手標本上石英斑晶呈乳白色,渾圓狀。鏡下無色,呈雙錐狀。有時見六方雙錐狀,橫切面為不規則的六邊形,部分具短柱狀。邊緣多溶蝕成渾圓狀和港灣狀。內部多有不規則裂紋,部分邊緣具有次生加大現象。斑晶石英粒徑壹般0.5mm×0.8mm~1.5mm×2mm,最大可達3.5mm×5mm。銀路嶺及銀珠山等地的含礦斑巖中石英斑晶因隱爆作用而碎裂,成為碎斑,碎斑多具可拼性(圖版Ⅱ,Ⅲ)。基質石英呈他形粒狀,粒徑較小。在基質中與鉀長石和斜長石***生,組成顯微花崗結構。石英斑晶的溶蝕與碎裂現象,表明其形成於高溫環境,並指示巖體形成的深度不大。
表2-9 含礦斑巖斜長石礦物產出特征
(據江西省地勘局九壹二大隊)
4.黑雲母
較少出現,呈自形,片狀,絕大部分蝕變成白雲母,但保留原有形態,內有細粒針狀金紅石和立方體狀黃鐵礦包裹體。片徑壹般0.05mm×0.15mm~0.12mm×0.42mm,最大0.4mm×1.2mm。基質黑雲母呈顯微鱗片狀,已絹雲母化。
5.鋯石
花崗斑巖內的副礦物鋯石比較特征,粒徑0.05mm~0.45mm。顏色呈淺玫瑰色、淺褐色和無色。壹般晶形較好,多為短柱狀、雙錐狀晶體,金剛光澤和玻璃光澤,具有溶蝕現象,微裂隙發育,見有鐵質包裹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