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韓肖胃:北宋名相韓琦之曾孫。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時任尚書吏部侍郎,端明殿學士、同簽樞密院事,被朝廷委派出使金國,為通問使。
〔2〕紹興癸醜: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
〔3〕胡公:即胡松年,隨韓肖胄出使金國,為副使。
〔4〕使虜:出使。虜(lǔ),指金國,
〔5〕通兩宮:通:通問、問候。兩宮,指被金人虜去的宋徽宗和宋欽宗。
〔6〕易安室:李清照自稱。
〔7〕父祖皆出韓公門下:韓公,指韓肖胃曾祖韓琦,安陽人。韓琦曾相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李清照之祖父和父親(李格非)皆曾為韓琦薦引,故曰出韓公門下。
〔8〕家世淪替:本家世業淪落不振。
〔9〕子姓:子孫輩的地位。
〔10〕望公之車塵:望車塵,追隨、敬拜之。《晉書·潘嶽傳》:“嶽性輕躁,趨勢利,與石崇等滔事賈謐,每候其出,與崇輒望塵而拜。”
〔11〕神明:精神、神智。
〔12〕三年夏六月:三年,指公元1133年(宋高宗紹興三年)六月,當為五月,此誤。
〔13〕凝旒(nínɡ liú):凝旒,指天子冕脆壹動不動,形容莊重嚴肅。旒,古代帝王之冕前後所懸垂的玉穗。《禮記·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施,前後邃廷。”
〔14〕南雲:南天之雲。天子面南而坐,故所望為南雲。
〔15〕垂衣:言天下太平而無為。《周易·系辭》下嚴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16〕北狩:狩,本意為猜獵,引申為出巡。宋徽、欽二宗被擄北去,不敢明言,托詞出巡,故曰北狩。
〔17〕嶽牧:泛指朝廷百宮。嶽,堯帝時以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嶽諸侯。牧,壹州之長為牧。
〔18〕群後:各位諸侯,泛指百官。
〔19〕半千:《孟子·公孫醜》:“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古人遂以“半千”為賢者興起之時。如《新唐書·員半千傳》:“半千始名余慶,生而孤,為從父鞠愛。羈通書史。客晉州,州舉童子,房玄齡異之。對詔高第,已能講《易》、《老子》。長與何彥光同事王義方。以邁秀見賞。義方常曰:‘五百載壹賢者生,子宜當之。’因改今名。”
〔20〕陽九:指歲月充滿災難。古稱4617歲為壹元,初入元106歲中,將逢災歲九,為陽九(《漢書·律歷誌》)。晉劉瑉《勸進表》:“方今鐘百玉之季,當陽九之運。”故陽九為厄運。詩中以陽九代指“靖康之難”。
〔21〕勒:刻石。
〔22〕燕然銘: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和國。《後漢書·竇憲傳》:“竇憲、耿秉與北單於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奔潰,單於遁走……憲、秉遂登畫燕然山,出塞三千余裏,刻石勒功,紐漢威德,令班固作銘。”
〔23〕金城柳:用晉桓溫北伐故事。《晉書·桓溫傳》:溫自江陵北伐,行經金城,見少為瑯邪時所種柳皆己十圈,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條,泫然流涕。”
〔24〕純孝臣:《左傳·隱元年》:“潁考叔,為潁谷封人……君子謂潁考叔純孝也。”
〔25〕霜露悲:指懷念父母之趣。《禮記》:“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淒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F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
〔26〕羹(gēng)舍肉:用潁考叔事。《左傳·隱元年》:“潁考叔為潁谷封人……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
〔27〕車載脂:以油脂塗車輔(可以走得快壹些)。《詩經·衛風·泉水》:“載脂載牽。”
〔28〕將命:奉命。
〔29〕幣:此指貢獻給金人的錢物。
〔30〕四嶽:四方諸侯之長。《尚書·堯典》:“帝曰:咨,四嶽。”註:“四嶽即上善和之四子,分掌四嶽之諸侯,故稱焉。”
〔31〕僉(qiān):都。
〔32〕俞:此為表示答應的語氣詞。
〔33〕中朝第壹人:指唐人李揆。李揆為唐肅宗時宰相,肅宗稱其“門第人物、文學皆當世第壹。”後李揆奉命出使外蕃,外蕃酋長問他“聞唐有第壹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恐被拘,故意道“非也。他那個李揆怎肯到此。”(見《新唐書·李揆傳》、《劉賓客嘉話錄》)蘇軾詩《送子由使契丹》:“單於右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壹人。”
〔34〕春宮:《周禮·春官宗》:“乃立春宮宗伯,使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玉和邦國。”春宮,相當於後世之禮部。
〔35〕昌黎:唐韓愈。韓愈曾贈禮部尚書,此以韓愈代指韓肖胃。
〔36〕百夫特:傑出人物。《詩經·黃鳥》:“維此奄息,百夫之特。”鄭註:“百夫之中最雄俊也。”
〔37〕嘉祐(jiāyòu):宋仁宗趙禎年號。
〔38〕建中:即建中靖國,宋徽宗趙佶年號。
〔39〕為政有臯虁(gāo kuí):臯虁,指賢臣。臯陶,虞舜時為獄官。虁,舜時樂正也。韓肖胃曾祖韓琦嘉祐年間曾任宰相,祖韓忠彥建中靖國年間為宰相。
〔40〕王商:漢成帝母王太後之弟,曾代匡衡為相。《漢書·王商傳》:“為人多質,有威重,長八尺余,身體鴻大,容貌甚過絕人。河平四年,單於來朝,引見白虎殿。塞相商坐未央庭中,單於前拜謁商,商起離席與言。單於仰視商貌,大畏之,迂延卻退。天子聞而嘆曰:此真漢相矣。”
〔41〕吐蕃尊子儀《新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回紇、吐蕃入侵,郭子儀自率鎧騎二千出入陣中。回紇怪問:“是謂誰?”報曰:“郭令公。”驚曰:“令公存乎?懷恩言天可汗棄天下,令公即世,中國無主,故我從以來。公今存,天可汗存乎?”報曰:“天子萬壽。”回紇悟曰:“彼欺我乎!”
〔42〕夷狄(yí dí):古時指邊遠地區少數民族。
〔43〕白玉墀(chí):以白玉為階,代指宮殿。
〔44〕家人安足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肖胄母文安郡太夫人文氏聞肖。”
〔45〕嫠(lí)婦:寡婦。
〔46〕瀝血投書:瀝血,指立誓。投書,遞交書信。
〔47〕記室:古代宮名,相當近代之秘書。漢魏時始設。宋高承《事物紀原》:“其官始見於魏武之世矣。宋用晉制,自明帝後,皇子帝雖非都督,亦置記室參軍。則記室而為參軍,晉制也。宋朝亦置於諸王府,曰某王府記室也。”
〔48〕夷虜(lǔ):指金統治者。
〔49〕性虎狼:本創融狼般殘暴。
〔50〕不虞預備:防範不測之事。《左傳·文六年》:“備預不虞。”
〔51〕庸何傷:有什麽害處呢?
〔52〕衷甲:衷,同中。中甲,即將甲穿在衣服以內。《左傳》記載,楚人欲於盟會時突襲晉,兵士皆將甲穿在衣服裏面,使晉人不防備。
〔53〕乘城:登城。
〔54〕平涼:地名,在今甘肅省。《唐書·馬越傳》記載:唐貞元三年五月十五日,渾威與吐蕃相盟於平涼,吐蕃埋伏重兵突然襲擊。
〔55〕葵丘:春秋時宋國地名,在今河南省。公元前651年夏,齊桓公會周,公、魯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於此。同年秋,齊侯盟諸侯於葵丘。
〔56〕踐土:地名,在今河南省。晉文公曾於此與齊、宋、鄭、衛等國會盟。
〔57〕談士:口才善辯之人。
〔58〕棄儒生:《酈生傳》:“沛公不好儒,未可以儒生說。”
〔59〕露布:即布告,此指軍中報捷的文書。古時用兵獲勝,上其功掖於朝,謂之露布。
〔60〕馬猶倚:《世說新語·文學》:“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嘆其才,袁虎曰:‘當令齒舌間得利。’”
〔61〕崤函關出雞未鳴:崤函關,亦稱函谷關。《史記·孟嘗君傳》:“孟嘗君得出,即馳去,主封傳,呼彈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後悔出孟嘗君,即使人馳傳逐之。孟嘗君至關,關法z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容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盡鳴,遂發傳出之。如食頃,秦追果至。已後孟嘗君出,乃還。”
〔62〕樗櫟(chū lì):不成材之木。《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轆,見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絮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後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觀者如市,匠伯不顧,遂行不輟。弟子厭觀之,走及匠石臼:‘自吾執斧斤以隨夫子,未嘗見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視,行不輟,何也?’曰:‘巳矣,匆首之矣。散術也。以為舟則沈,以為棺棒則速腐,以為器則速毀,以為戶則液楠,以為柱則囊,是不材之木也。’”
〔63〕芻蕘(chú ráo)之言:采薪者、捕魚者之言,指地位低下的人說的話。
〔64〕隋珠:《淮南子·覽冥訓》:“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註:“隋侯,漢東之國王姓諸侯也。隨侯見大蛇傷斷,以藥敷之。後蛇於江中銜大珠以報之。因曰‘隋侯之珠,蓋月明珠也’。”
〔65〕和璧:即和氏璧。《韓非子·和氏》:“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鄉關〕故鄉。
〔66〕靈光:漢魯恭玉殿名。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魯靈光殿者,蓋景帝喔姬之子恭王餘之所立也……漢遭中微,盜賊奔突,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皆見毀壞,而靈光擋然獨存。”
〔67〕蕭蕭:蕭條狀。
〔68〕翁仲:秦阮翁仲,南海人。身長壹丈三尺,氣質端勇,異於常人。始皇使率兵守腦桃,聲援匈奴,死後鑄其銅像於鹹陽宮司馬門外。後人泛稱墳墓或建築物前的石像為翁仲。
〔69〕遺氓:即遺民。
〔70〕嫠(lí)家:寡婦之家。此為李清照自稱。
〔71〕齊魯:今山東省壹帶。
〔72〕比數:相比之中還算在數。
〔73〕稷(jì)下:地名,在今山東臨淄。《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自騶衍與齊之稷下先生淳於髠、慎到、環淵、接子、田駢、騶奭之徒,各著書言治亂之事,以幹世主,豈可勝道哉。”索隱:“按稷,齊之城門也。或雲:‘稷,山名。’謂齊之學士,集於稷門之下也。”
〔74〕揮汗成雨:《戰國策·齊策》:“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舉袂成幕,揮汗成雨,家敦而富,誌高而揚。”形容繁盛、人眾多之況。
〔75〕流人:流亡者。
〔76〕東山:魯地山名。《孟子·盡心》:“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77〕壹抔(póu)土:壹捧土。
〔78〕皇華頌使臣之語,亦指皇帝派出之使臣。《詩經·皇華》:“皇皇者華,君遣使臣也。送之以禮樂,言遠而有光華也。”
〔79〕二京:南宋使臣赴金,要經過南京(今河南商丘)、東京(今河南開封)。
〔80〕壺漿:古時百姓以壺盛漿慰勞義師。《孟子·梁惠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主師。”
〔81〕連昌宮:唐宮名,高宗時置,在洛陽。元稹《連昌宮詞》:“連昌宮中滿宮竹,歲久無人森似束。又有墻頭千葉桃,風動落花紅簸簸。”
〔82〕華萼樓:即花萼相輝樓。徐松《唐兩京城坊考》:“開元二十四年十二月,毀東市東北角道政坊西北角,以廣花萼樓前地。置宮後,寧王憲、申王捴、岐王範、薛王業邸第相望,環於宮側,明皇因題花萼相輝之名,取詩人棠棣之意。”
〔83〕赤子:百姓。
〔84〕蒼生:百姓。《書·益穰》:“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85〕長亂何須在屢盟:《詩經·巧言》:“君子屢盟,亂是用長。” 其壹
紹興三載六月間,高宗聽政好幾年。神情專註思親眷,治理有方父兄念。
仿佛聞聽皇帝言,朝廷上下多百官。豈無賢臣似半千,時運不佳好艱難。
不必記功做宣傳,不要種柳徒慨嘆。豈無孝臣考叔般,知此悲涼非為寒。
不必愚孝棄肉餐,車子潤滑把路趕。社稷國土不愛憐,玉帛財富塵樣賤。
倘無勝任外交官,越賠大錢越卑賤。唯唯諾諾是達官,臣子如何帝了然。
朝中之臣誰最賢,獨占鰲頭尊姓韓。百人裏頭最能幹,萬人之中稱模範。
曾祖韓琦祖忠彥,身任宰相堪稱賢。漢相王商好威嚴,匈奴畏懼仰面看。
唐代子儀令名傳,折服回紇不須戰。韓門祖輩威不減,異族已被嚇破膽,
公系出使好人選,作揖跪拜禮周全。白玉臺階受派遣,為臣不敢辭困難。
此時此刻非等閑,高堂老母莫掛牽。妻子兒女不必念,敬奉天地有靈驗。
皇恩浩蕩威風添,自持詔命有大權。直人金朝城裏邊,首領跪拜甚恐慌。
侍子前來迎接忙,韓公威儀靠信仰。投軍不須愚且莽,犬馬之血塗嘴上。
結盟牢靠又久,長德如胡公難上難,同謀協辦人心,安“解衣衣我”韓信言,
今日亦感宋恩暖使金刺秦不壹般,臨別不唱“易水寒”皇天後土濕又暗,
連綿陰雨未下完,風力迅猛又兇險。車聲轔轔響成片,馬聲蕭蕭不問斷;
壯士懦夫有***感,同聲哭泣好悲慘。果巷寡婦少識見,滴血投書秘書官。
金人性情如虎狼,防範不澳免上當。鎧甲外面穿衣裳,先前楚人就這樣;
當年唐朝上過當,今日守城嚴提防,平涼教訓不能忘。葵、踐二城不荒涼,
齊桓晉文盟主當。擅談之人讀書郎,不能輕看丟壹旁。袁虎雖曾被罷官,
飛筆撰文倚馬完;函谷雞鳴未曙天,客助孟嘗脫了險。臭椿柞樹匠不嫌,
有益或出樵夫言。珠璧珍寶我不饞,只望家鄉消息傳。幸存親友應寂然,
墓前石人令哪般?鄉關齊魯已淪陷,遺民豈種桑麻田,金人失勢縮城垣。
父祖生於齊魯間,地位不高名聲顯。戰國臨淄多學館,文士數千任其談,
人群揮汗如雨般。子孫南渡沒幾年,已經變成流浪漢。欲將血淚寄河山,
願將壹腔熱血灑在齊魯大地!
其二
希望看到南宋使者出使金朝,百姓們用竹籃盛著飯。用瓦壺盛著酒漿來歡迎。連昌宮華萼樓花木、鳥鵲也將以驚喜的心情迎候這兩位大得人心的使者。假如皇上對人民有憐憫之心、上天也同情受苦的老百姓。聖上妳聖明如日,妳應該知道愈是壹次又壹次地會盟講和,愈是助長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