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歐元區通脹預期指標:
根據Market Matrix (MarketMatrix.net)的數據,衡量歐元區通脹預期的關鍵市場指標本周升至2015年年中以來的最高水平,進壹步表明投資者對未來通脹前景的看法正在發生變化。
與此同時,有證據表明,在德國大選和近幾周供應瓶頸的推動下,通脹預期可能會進壹步上升,並成為市場的關鍵主題。
歐洲(歐洲央行)追蹤的長期市場通脹指標——5年期盈虧平衡利率——升至1.8207%,為2015年年中以來的最高水平,距離央行, 歐洲2%的通脹目標又近了壹步。自9月初以來,該指數已上漲近15個基點。
二、通貨膨脹的四個原因:
1.貨幣供應量增加了,這是最直接的原因。過多的貨幣供給與既定的商品和服務數量相對應,必然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
2.成本提升。當貨幣供應量增加時,壹些大宗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成本上漲後,相關產業鏈如果不跟著漲價就會虧損,所以成本上漲時可能會出現通貨膨脹。
3.需求增加,供給不足。中國是壹個人口大國,對商品的需求只會增加。然而,在貨幣供應過剩的情況下,“囤貨”成為首選。事實上,商品供給的不足和需求的高企會導致價格的普遍上漲。
4.結構失衡。通貨膨脹是可以預期的,但如果預期錯誤,就會制定錯誤的經濟政策,導致產業結構失衡。
通貨膨脹壹般定義為:在信用貨幣體系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的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的全面持續上漲——用更通俗的語言來說,是指在壹定時期內,特定經濟中的物價水平普遍持續上漲,導致貨幣購買力持續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