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南京旅遊攻略2017

南京旅遊攻略2017

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擁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滄桑和責任感,這裏遺留了太多的中華文明的精髓,滿足妳的基本歷史認知和情懷,來這裏旅遊將會凈化妳的心靈深處,下面給大家分享2017年南京旅遊最詳細的攻略。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我怎麽會去了南京?我也不知道究竟為何。?

對於南京,印象最深刻的是壹張照片,四五歲的我穿著母親從南京帶回來的白底黑圓花連衣裙,手裏拿著壹束假花,小男式的發型,小小的臉,沒有笑容。?

母親在南京待了壹年,帶回壹些照片,我看到南京街頭有人騎著馬,母親站在陽光下,那麽年輕。?

中學時代學歷史,知道南京是三國吳、東晉、南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六朝古都,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為中國七大古都之壹,當然,還有震撼歷史的南京大屠殺。?

關於南京,有曾經的國民政府,有電影《南京!南京!》《金陵十三釵》,有孫中山先生的陵寢,有雨花臺烈士陵園,有秦淮河夫子廟,有閱江樓、玄武湖、明孝陵、先鋒書店等等等等。?

我並未想探尋古都遺韻,許是因李誌的壹首《熱河路》便突然去了,而因與壹次夢幻般的落日晚霞意外相遇而情迷南京,念念難忘。?

在中午抵達南京,找到夫子廟附近的青旅先睡了壹覺。第壹次嘗試住青旅,特別差的體驗,衛生環境實在不堪入目。在景區附近吃了壹碗鴨血粉絲湯,大學時很鐘愛,但在南京吃了兩次也沒有當年的味道。?

壹路從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溜達過去,直接坐公交去了熱河路,從南走到北,蕭蕭冬日,行人寥寥,真的沒有人在熱河路談戀愛。?

想著南京是長江沿岸城市,看看地圖,好像離江邊不遠,便按地圖走了過去。走到壹半回頭望見壹座山上有亭樓,壹查才知是江南四大名樓之壹的閱江樓,但時間已晚來不及參觀。還是徑自往江邊走去,不過心裏想著第二天壹定要早起登閱江樓。?

這壹年的旅行讓我越來越喜歡山和水,總想爬到山上,也總想去到湖邊江邊,哪怕只是吹吹風。?

臨近江邊看到兩個小孩子在奔跑,直覺告訴我他們就是去江邊玩耍的,跟著他們走上觀景走廊,真的看到了浩浩長江。寒冬臘月,傍晚時分,這裏幾乎沒有遊客,那兩個小孩拿出書本在江邊寫作業,壹位婆婆坐在隨身攜帶的小凳子上手撐著頭望著滾滾東逝的江水,風很大,可心裏卻壹點也不冷。?

突然看到左邊遠處的落日晚霞,震驚得像個孩子壹樣奔跑著過去,久久地凝望著眼前的美景,想起壹個人去看的那部電影《長江圖》。

江邊孤樹在凜冽寒風中靜靜站立,遠處夕陽落在江面上方,船只在余暉裏前行,鳥兒在空中飛舞,只能想到壹句“落霞與孤鶩齊飛,江水***長天壹色”。?

在美輪美奐的夕陽下沈醉,任江風吹亂長發,任寒冷肆意蔓延,看江水浩浩湯湯東流而去,時間仿佛在此定格。壹生不長,可也不短,能留在記憶深處的時刻不多,但這場意外的美麗邂逅卻深深烙印在了心底。?

壹直喜愛天空,尤愛晚霞,卻從未見過如此令人目瞪口呆的景色,南京,開始讓我迷戀。後來壹直心系這夢幻般的至美晚霞,但我知道這次巧遇已是福分,不妄想再相遇。?

坐了很久的公交車到莫愁湖公園,七點不到,可黑夜的帷幕早已悄悄落下。好在莫愁湖關門很晚,吃過飯再進去走了壹圈。因是晚上,園內許多建築景點已關門,莫愁女雕像也看不見,此時也沒有花卉展出,只得沿湖邊走走,想象莫愁女的故事。?

許多鍛煉的中老年人從身旁走過,湖水靜謐,湖中停泊著龍舟,晚風吹拂,龍舟輕搖,湖邊柳樹在黑夜裏顯得深邃悠遠。我在這座有著1500余年悠久歷史的公園裏感受著遠離都市的寧靜,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

在冬日的早晨六點壹刻起床對我來說實在是種挑戰,但為了登上閱江樓,我在鬧鐘鈴響之前已翻身起來。?

秦淮河夫子廟景區很安靜,晨光熹微,街道剛剛沖洗過,“雙龍戲珠”紅墻照壁上的金龍在朝霞下栩栩欲飛,中年大叔端著相機神情專註,壹條小狗從身旁悠然走過,得月臺下兩個遊人頂風前行,夫子廟、晚晴樓大門緊閉,穿藍色工服的環衛工人默默掃地我在這空氣清新安靜祥和的街道駐足逗留不舍離去。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我愛這個古色古香的南京,更愛這個幽靜的清晨。?

坐上公交去閱江樓,壹個多小時的車程,只記得在壹個紅綠燈路口停留時看見路中心孫中山先生的雕像,此時不到八點。

在等候的時間裏我想,這個城市真的是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基礎在的,有壹種無論是政治還是信仰的情懷在提醒著生活在這裏的人們。?

到閱江樓所在的獅子山下,問了路人才沿著古城墻往西北走去,中途有塊石碑寫著“城之角”,這裏是南京城墻最西北角,東經118°44’19”,北緯32°05’47”。十米余高的城墻威嚴聳立,墻壁上的藤蔓已幹枯,來年春季又會轉綠,墻下草坪裏種有許多樹,也許是海棠正結著花骨朵,為這壹片冷色調景觀帶來別樣點綴。?

走了許久才到景區大門,或許遊客實在太少,售票員都不在崗位而在別的屋子裏聊天。買好票進去,遠遠地便看見壹尊金色的雕像,應是朱元璋牽著自己的戰馬,高高地佇立著遠眺守望。?

600多年前,明朝開國皇帝即明太祖朱元璋還未稱帝時,在獅子山上以紅、黃旗為號,指揮數萬伏兵擊敗勁敵陳友諒40萬人馬的強勢進攻,從而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礎。閱江樓雖於1374年開建,但卻在2001年建成。?

何謂“壹江奔海萬千裏,兩記呼樓六百年”?

朱元璋在獅子山建閣樓並親自命名“閱江樓”,且以“閱江樓”為題命令在朝的文臣職事們各寫壹篇《閱江樓記》。然而,閣樓地基打好、樓記寫成之後,明太祖突然決定停建閱江樓,並在《又閱江樓記》中說了兩條理由,壹是上天托夢,二是有更迫切重要的大事須完成。?

至於究竟為何突然停建,今天的我們無從得知,而閱江樓卻因此壹停六百余年。兩篇有名的《閱江樓記》留傳至今,壹是元末明初文學家、翰林大學士宋濂所寫,壹是朱元璋親自撰寫。今天的閱江樓建於2001年,現代的鋼筋混泥土結構代替了傳統木結構,雖失了壹絲古韻,卻還原了壹段歷史。?

景區面積很大,選了壹條路朝閱江樓走上去,清幽的山裏不時聽見蟲鳴鳥叫,我放開身心享受著這愜意舒適。壹步壹步拾階而上,經過了始建於清代的獅嶺古炮臺,壹門鑄造於道光二十五年的“振武將軍炮”在此靜觀過往行人。壹群老人將鳥籠掛在樹上,自己或鍛煉或與人閑聊或下棋,雖人多卻壹點也不嘈雜吵鬧,而我壹個外來遊客的出現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登樓閱世撫今追昔,望江懷古鑒往知來”。

在孫中山觀江亭下短暫停留,而今江岸退遠,高樓建築和山上的樹木遮擋了視線,已沒有很好的長江視野。

看到全國之最的漢白玉碑刻《閱江樓記》,工整的書法利落的雕刻,南北兩面分別刻著朱元璋和宋濂所寫樓記,想起《滕王閣序》和《嶽陽樓記》。?

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因初唐詩人王勃的壹篇序文和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長天壹色”而流芳百世。

湖南的嶽陽樓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美譽,更有北宋範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達淡然的心境追求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理想。

崔顥“黃鶴壹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的濃濃鄉愁和詩仙李白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讓我們記住了湖北武漢的這壹天下名樓。

閱江樓雖因《閱江樓記》入選《古文觀止》而聞名古今,且南京人也對此名樓熟稔於心,但仍有許多青年對此毫無所知。不曾去過其他閣樓,不知盛景如何,但閱江樓的歷史也不應被遺忘和忽略。?

走過漢白玉碑刻亭,沿著明史金陵碑廊走了很久很久,這裏記錄了整個明代發生在南京的重大歷史事件,內容異常豐富,圖文並茂,記載了明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民俗等全方面的內容,是壹個很有意義的了解明代了解南京的渠道。?

剛到閱江樓下準備拍照,壹位路過的大爺突然要幫我拍照,說我壹個人出來玩不好拍照,拍了壹張還讓換個地方再拍壹張,盛情難卻,拍了兩張後他讓我看看是否滿意,不滿意再拍壹張,我很高興也很滿意,大爺轉身瀟灑離去,讓我好好玩。我被突如其來的熱情驚得緩不過神來,對這個地方的好感更深壹層,也帶著更愉悅的心情走向閱江樓。?

閱江樓,即閱江攬勝,樓高50余米,外四層暗三層,“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築風格。樓內各層有非常豐富的展示和陳設,從踏進大門那壹刻便會徜徉於明代歷史中。?

底層的壹椅、壹壁、壹匾最是突出。進門右側金字靠壁上朱元璋親自撰寫的1198字《閱江樓記》氣勢恢宏,靠壁前是重量逾千斤優質紅木仿制的“朱元璋龍椅”,龍椅靠背上雕刻的九條龍栩栩如生。面對金字靠壁左側康熙所書的“治隆唐宋”牌匾比較有名,其實右邊還有壹匾為“得水載舟”。?

二樓主要展示了鄭和下西洋期間以及以後的十六位皇帝像,同時還有明朝的燦爛文化。我是在下樓的時候才慢慢瀏覽了這壹層,把每壹位皇帝像和介紹壹壹看過去,發現明朝那麽多皇帝只有開朝皇帝明太祖活得最久,約70歲。把這壹發現告訴朋友,朋友解說是因為後面的皇帝爭權奪利勾心鬥角憂心忡忡,自然活不長久,哈哈,好像有壹絲道理,真實原因也許各有千秋。?

三層的壹船、壹畫非常有名。印象最深刻的當屬高12.8米、寬8米中國最大的景德鎮巨型瓷畫“鄭和下西洋”,整個畫面色彩斑斕、氣勢磅礴,全景式的展現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盛況,從建造寶船,到出遊西洋各國宣傳中華文明,以及永樂皇帝為祭奠保護航海平安的海神天妃娘娘而敕建“靜海寺”“天妃宮”,並親賜“天妃宮碑”、撞響靜海寺鐘聲,十二個部分人物生動活潑,非常具有真實感。?

我在這幅巨畫前良久佇立,想象著鄭和下西洋出海時那萬人空巷般的盛景,以及他歸來時人群的歡呼,這不僅是壹幅美麗的畫作,更是壹場歷史和文化的盛宴。?

壹船指的是壹座寶船模型。鄭和曾在獅子山南麓建寶船廠,為下西洋做準備。這座當年鄭和乘坐的寶船長138米、寬56米,總排水量達14800噸,最大載重量達7000噸,9桅12帆,是古代造船史上的極限之作。鄭和以這樣壹艘巨型豪船領航下西洋,真是展現了我泱泱中華的大氣磅礴。?

四五六層有壹些出土文物展品和畫作展示,紀念品區域沒有營業,整棟樓裏遊客不超5人。踏在紅木梯子上壹層壹層往上攀爬,心中的自由向上飛騰,像是掙脫了某種束縛般的輕松自在,也許這便是我在每個地方愛往高處走的內在原因之壹。?

走到每壹層除了在屋內參觀也到外圈走廊轉壹圈,從各個方向看南京看長江,視野非常開闊。放眼遠眺,紫金山在薄霧中若隱若現,雄偉的南京長江大橋傲然挺立,浩瀚江水滾滾東流,江面上水霧彌漫,航船悠悠駛過,仿佛六百年前的煙雨盡收眼底。

南京城有些參差不齊,摩天大樓並不是成群連片,不知這座曾經的古都有著怎樣的節奏。近處古樸厚重的城墻蜿蜒肅穆,清幽的獅子山樹木郁郁蔥蔥,房檐上的小獅子像壹個個士兵莊嚴地守衛著長江和南京城。?

在頂層,有壹扇非常精美的“四大名樓雙面繡”屏風,給端莊嚴肅的閣樓增添了壹絲柔美氣息。紅木雕刻的百獅臺為“千獅之山”——獅子山增添了壹件鎮山之寶,是國內獨壹無二的壹件紅木珍品。

偶然壹擡頭看到了樓頂金碧輝煌的蟠龍藻井,這是由整根樟木刻制而成,沈香濃郁,龍的形象生動、威武雄壯,非常具有皇家氣派,盡顯古都特色。龍身由24K純金裝裱,閱江樓頂部內外***耗用24K純金11公斤,使得藻井和樓頂閃著耀眼光芒。?

“千古江聲流夕照,九天樓影俯朝飛”。

六百年來長江之水奔流不息,而閱江樓壹停六百年,終於在新世紀初得以實至名歸,從此樓江兩相望,只是詩人已不再。?

壹路下山,階梯旁形態各異的小石獅好似在微笑,再回頭望壹望巍峨壯觀的閱江樓,穿過“江南第壹樓”的石牌坊,帶著好像完成了壹個心願般的滿足離開,從此更愛南京。?

南京是此次旅行的終點站,也是農歷2016年的最後壹次出遊。於我而言,這壹年突然走了太多地方,心中承載過多有些喘不過氣來。也是在這壹年,我癡迷於每個地方的水,水是靈動的,無形無狀包容萬物,總會給內心帶來平靜和安寧。?

安吉的雨水,西塘的溪水,上海的黃浦江,西藏的納木錯,大理的洱海,三亞的藍海,重慶的長江、嘉陵江,杭州的西湖、千島湖,桐廬的富春江,無錫的太湖、古運河,南京的長江、莫愁湖、玄武湖、秦淮河。

每壹次,只要看到水,心中的郁結就好像自動打開了,多麽想讓自己也變成壹滴水,融於大地中,融於萬千水中,融於永不會消逝也不會留存的無形中。?

南京的玄武湖有1500多年的歷史,江南三大名湖之壹,也是江南最大的城內公園,被譽為“金陵明珠”。巍峨的明城墻,秀美的九華山,古色古香的雞鳴寺環抱左右。想去坐壹坐船,沒有坐成,只走了走,高大的梧桐上裝滿了路燈,彩虹般的燈光從樹中射出,好似揮舞著的魔法棒。?

據說,民間傳說《新白娘子傳奇》裏的雷峰塔便是在雞鳴寺取景(劇中白府則是在“金陵第壹圓”的瞻園取景),這裏的櫻花二月初蕊紅、三月滿枝椏、四月花似畫、五月踏緋棉,而我卻在極寒冷的壹月遊逛南京,也沒有得以去雞鳴寺看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有機會也許還會想到南京閑逛。?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壹首劉禹錫的《烏衣巷》,讓這個普通的小巷子成為文人騷客們寄托情懷的地方。?

也許實在是淡季,燈會也沒開始,老門東街道異常冷清,古樸的建築裏滿是商業店鋪,也沒什麽可逛的。很高興的是坐了秦淮夜船,小小船只搖搖晃晃,剛上船的姑娘們總怕翻到水裏。?

夫子教誨代代傳頌、江南貢院舉國朝拜,心懷天下之士紛紛赴秦淮趕考,考場就在河邊,河水承載著他們壹覽眾山小的夢想。

文人墨客、羈旅騷人來來往往,造就了秦淮河曾經“槳聲燈影連十裏,歌女花船獨戲波”的燈火繁華。?

忽略發臭的河水和喧囂的遊人,徜徉於“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歷史中,側耳傾聽“十裏珠簾”秦淮八艷的故事,誰說“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商女們早將壹切了然於胸,只是不願提起。

當書生散盡,唯剩女子空望壹江春水,空有回天之心,卻手無縛雞之力。李香君撕了桃花扇,柳如是憤然投江家國破滅壹瞬間,南京的香艷和絕美都付了壹紙哀愁、十裏畫舫。?

如今,歌女文人已不在,遊人如織,吵吵鬧鬧,是另壹番繁榮景象,而秦淮河水依舊靜靜流淌,夫子默默凝視著壹切繁華與衰敗的跌宕,誰知百千年後又是怎樣的秦淮十裏。?

天涯遊子,悵惘於此,來過、愛過,只剩深深的留戀。無論在歲月長河,還是歷史變更裏,妳我不過是渺渺過客,終如雲煙隨風飄散。?

與南京匆匆壹遇,沒有時間去感受這座城市更多的風情與韻味。路上行人友好和善,中老年居多,步伐很慢,文化氛圍濃厚,那所始建於1899年的中華中學讓我頓時心生敬畏。我愛這樣感情熾烈鮮明的地方,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就像曾經站在天安門廣場上那樣,為自己是壹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帶著所有相遇和感受,在細雨清晨中離開。南京,從不曾令我想象,匆匆壹瞥卻讓人眷戀難忘。?

藏地的陽光,大理的罌粟花,三亞的碧海藍天,重慶的老街,杭州的溫柔雨,無錫的燈火,南京的晚霞,這些美麗景物成為每個地方留給我的印記,深深銘懷於心。?

這壹年的旅行終於結束,身心俱疲,卻壹直不曾忘記途中的點點滴滴,惟願以文字做壹番記錄,以待他年再憶時能仿若親臨其境。?

以來自先鋒書店的明信片上的壹句話送給每壹位在世間遊蕩的過客:“每個人都是壹棵樹,樹根深埋於土地,靈魂卻四處漂泊,我們都是大地上的異鄉客。”?

願每個天涯遊子在茫茫塵世尋得壹處靈魂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