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將家鄉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

將家鄉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

《將家鄉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研究》開題報告

《將家鄉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研究》

壹、 研究背景

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現在的幼兒生活在電子時代~活動在室內居多~從小和動漫、卡通、電腦為伴~玩的多半是電子、絨布玩具~電腦遊戲~而且可以經常吃到包括肯德基在內的洋快餐~也可以天天穿新衣~在當今物質條件優越的孩子們身上已很少看到帶有民間色彩的東西。《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指出:“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努力~開發和綜合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豐富的社會和自然資源~創設農村幼兒教育所需的物質條件和人力條件……為幼兒提供感受和體驗家鄉文化的機會~從而培養幼兒對社會的認同感~加深對家鄉文化尊重和熱愛的情感~為傳承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奠定基礎。”因此~立足教師熟悉的家鄉民俗文化資源開展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策略研究是壹個很有價值的課題~符合新《綱要》對幼兒發展需求的新理念。

近年來~資源縣各級黨委政府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充分發揮民俗文化資源在建設文化中的積極作用。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的資源縣圍繞“生態立縣、旅遊興縣”的發展思路~堅持走“文化搭臺、旅遊唱戲”的經營之路~積極打造富有內涵的旅遊文化。為了挖掘民俗文化~提升文化內涵。政府專門建立了相關的組織~制定了保護民俗文化資源的政策意見和方案~在民族文化藝術開展了壹系列有效的搶救、保護、傳承工作~進壹步落實對資源縣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1995年,資源縣把五排三鄉七月半山歌節和大埠頭,縣城,放河燈祭祖的習俗進行了嫁接、整合後形成了七月半河燈歌節。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民間參與”的節慶運作模式~資源縣圍繞“燈”、“歌”兩大主題~完成了壹年又壹年的精彩演繹。幾年來~資源縣走出了壹條傳統民俗節日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相結合的發展之路。在保持原有文化特色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創新思路~準確定位~將民俗節日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讓百姓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使百姓在參與中傳承著民族的傳統文化~融入到時代發展的節拍。另壹方面~大力倡導對廣大未成年人進行傳統民族文化和愛國愛鄉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教育~開展“民俗文化進校園”活動~將家鄉民俗文化引入中小學生、幼兒的生活與學習視野~促進民俗文化生命力不斷衍生~讓優秀傳統文化“活”起來~融入新時代、新生活、新生命、找到新位置~求得新發展。因此~依托資源縣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進行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壹方面可以讓幼兒在耳聞目睹中親

1/10頁

身了解家鄉優秀的地域文化~豐富了教育活動的內容~為幼兒提供尊重、親近、體驗本土文化的機會~從而產生愛祖國、愛家鄉的美好情感~而且使民間傳統的、優秀的、適宜幼兒教育的內容和材料得以傳承到下壹代,另壹方面~通過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課程活動促進幼兒、教師、幼兒園的內涵發展~真正構建富有人文精神的幼兒園園本文化特色。因此~本課題研究對幼兒園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有積極而重要的引領促進作用。

?研究的理論依據

1.陶行知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理論: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讓幼兒在家鄉這個天然的生活課堂中得到鍛煉和成長~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使教學成為孩子的樂園~使教學充滿創造的活力~使師生成為創造的主人。“教學做合壹”:民俗文化特色課程的開發~不片面強調幼兒對機械性知識技能的學習~而是根據孩子的需要、興趣選擇教學內容~把目標、內容編織成主題網絡~然後再組織幼兒在厚實的民俗文化情境中去主動探索、積極求知、自主建構、自由創造。

?“六大解放”教育理念。

人與環境的互動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民俗文化特色課程開發註重解放幼兒的手、腳、眼睛、鼻子、嘴巴、空間……讓幼兒接觸、感知、觀察~註重通過對周圍生活環境的認知~激發對民俗文化的興趣~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感。

2.地方課程和園本課程開發的理論。

我國地方課程的開發~始於1993年實行的新的義務教育《課程計劃》~它改變了全國大壹統的課程格局~增加了地方課程~突破了單壹的課程結構~改變了國家統壹管理課程的制度~逐步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學校課程相結合的課程結構體系。南師大虞永平教授認為“幼兒園課程是早期兒童文化化的優秀文本。民間藝術的生活性、審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決定了其對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有重要的價值。”因此開發地方課程~充分利用尚未被開發的地方教育資源~為當地教育服務~對於孩子來說~地方文化是他們身邊的、熟悉的~更易於幼兒知識的獲得。

3.《綱要》指導思想。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幼兒園要將“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作為保教主要目標之壹。《幼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

4.皮亞傑建構主義理論。

2/10頁

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教師應是有利於學生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民俗文化特色課程的開發以突出幼兒在主題活動、環境創設中的主體地位為核心~充分利用民俗文化資源~讓幼兒融入自然、融入社會~為幼兒自主學習提供廣闊的空間。活躍幼兒身心~提高他們在活動中的主動性~增強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及創新意識~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

?國內外同壹研究領域現狀、本課題在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價值。

家鄉民俗文化在我國現行學校教育尚顯缺失~在學前教育領域如何彰顯民俗文化對學前兒童的影響更屬新的課題領域。2001年教育部頒發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隨即在全國各地幼兒園掀起了圍繞《綱要》精神探求多元課程模式的熱浪~之前的幼兒園課程幾乎以“國家課程”為主~“大部分的教育內容與兒童的現實生活脫節”~傳統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只是少量滲透在幼兒園“整合主題教育”課程之中~內容也僅僅極少數涉及到節日文化知識的傳承與了解。近年來~不少省、市幼兒園在園舍設施設備等硬件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發展~園本文化的內涵建設作為幼兒園長遠發展的生命力~越來越受到關註。在壹些專家的指導下~類似的研究課題也出了壹些成果。中央教科所王化敏關於《<新綱要>與農村的高質量幼兒教育》是較早而且較為系統的研究~其中提出要依托幼兒園、家庭、社區三方面~使廣大教師建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的教育資源觀和價值觀。另壹些研究大多以幼兒園實踐操作中主題活動的開發與設計為主~理論層面深入不多。2009年~廣西省學前教育研究會在南寧召開~會議主題著力圍繞“地方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各與會幼兒園結合本園實踐對“利用本土資源開發幼兒園課程”作了會議交流。從目前來看~有關家鄉民俗文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研究尚是新的課題~在中小學課程研究中~除課程模式、課程內容方面的探討外~整合師資培訓、社會支持系統等的研究項目也十分鮮見~因此本課題具有壹定的理論與實踐價值。

二、對課題的界定

本課題的核心概念是“民俗文化”和“幼兒園課程”。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生活、習慣、情感與信仰而產生的文化~指壹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它具有普遍性和傳承性和變異性。它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壹種文化。然而~當前幼兒園課程內容多以教材為主~教師們實施教材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往往忽視掉幼兒生活中蘊含的民俗文化中許多有價值的資源~從而缺失了對幼兒進行民俗文化教育的機會。

3/10頁

幼兒園課程是指:基於幼兒發展需要~為幼兒提供的各種教育內容、方式和經驗的總和。包括幼兒園所實施的各領域的課程和各種活動。新課程標準提出了“課程資源”的概念~要求教師要善於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講求教學資源的多樣性、靈活性和生活性。而新課程理念更是強調以人為本~關註人生命的整體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因此~將課內與課外結合起來~把活動和幼兒生活的世界結合起來~是幼兒園課程實施和優化的關鍵。

將家鄉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是指:充分利用家鄉最典型、最有代表性~與幼兒日常生活知識經驗相接近的、具有鄉土氣息的、能為幼兒所接受的民俗文化主題教育內容來完善幼兒園課程的內容和結構等~有效促進課程的實施~提高課程實施的效果。也旨在新課程理念的引領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家鄉民俗文化資源~發揮民俗文化資源活化課程的功能~使幼兒園課程實施成為面向幼兒發展和生活的真實的教育過程。

三、研究的基本內容及操作要點

?研究的內容

?家鄉民俗風情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的研究。

?民間遊戲資源的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的研究。

?家鄉風光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的研究。

?名優特產資源的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的研究。

收集本縣民俗文化相關資料~了解其現狀~並進行系統化的整理。篩選出適合於幼兒園開展的教育活動~把民俗風情、民間遊戲、家鄉風光、名優特產等有機的融入到課程之中,貫穿幼兒的壹日活動~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的和諧發展~豐富教師的特色課程資源。

?操作要點

1.開發和生成家鄉民俗文化特色的主題活動

在幼兒家鄉民俗文化教育主題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認真實施預先設定的教學計劃~同時也應註重主題的開發與生成~鼓勵師幼在互動中超越預定的要求~彈性靈活地執行計劃。並根據幼兒的經驗、興趣與思考~和孩子們***同尋找新的主題資源。

?在幼兒壹日活動中滲透幼兒家鄉民俗文化教育

家鄉民俗文化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娛樂性~它不受時間、場地、人數、材料的限制。因此~我們將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把壹些民間的工藝等作了適當的改編~投放到區域~並帶入幼兒的壹日生活活動中。

4/10頁

?幼兒園、家庭、社會三者形成***育合體

家庭資源是幼兒家鄉民俗文化主題活動中不可忽視的壹個重要資源。為激發家長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從課題研究開始~我們就將壹方面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我園課題研究的重大意義~向家長說明課題研究的目的、計劃、步驟和方法,另壹方面通過發放“家鄉民俗文化教育問卷調查表”~了解家長的想法~聽取家長的好建議~力求與家長達成***識。

陳鶴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會中活生生的人和事都是學生學習的對象。”因此~我們還將充分抓住社區這壹豐富的教育資源~與社區合作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傳統民俗活動。同時~邀請社區民間藝術團體來幼兒園傳經、獻藝~如民間歌舞表演、剪紙表演~教幼兒學做面泥等等~大大開闊孩子們的眼界。

2.運用生動有趣的家鄉民俗文化主題教育的教學方法。

?情緒感染

在家鄉民俗文化教育主題活動中~教師要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幼兒~引起興趣~激活情感。如教師對作品表示出喜愛之情~或在描述、講解過程在中~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並溢於言表~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喚起幼兒的情感***鳴~激起幼兒的情感投入~推動審美感知和想象等活動的開展。

?多通道感受、理解

教師在家鄉民俗文化主題教育活動中~引導幼兒運用聽覺、視覺、觸摸覺、運動覺等多種感官~調動情感、思維、想象、動作、語言等多通道參與~反復品味~啟發聯想~促進理解。如在民間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聽、看、做、想、說等~以更好的幫助幼兒認識、把握作品所表現的意蘊。

?多形式嘗試表現

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多種嘗試、表現的情境與條件、鼓勵、支持幼兒嘗試創造。如通過各種有趣的小遊戲及區角活動、編構活動等途徑~鼓勵幼兒大膽地用繪畫、語言、動作等形式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感受表現出來~並對幼兒的創造性表現給予支持與表揚~以不斷提高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3.創設豐富多彩的家鄉民俗文化教學環境

《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指出:“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把民間文化滲透於環境布置中~創設富有民間文化氣息的環境~使之呈現出濃郁的民間文化教育氛圍~讓幼兒能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為幼兒提供感受民間文化和表現民間文化的機會與條件。”

5/10頁

長文檔看不完?收藏高清版到APP閱讀 >

輕觸加載下壹頁

相關文檔

備孕、孕期、產後女性知識,父母..

專題

doc《將家鄉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研究》研究報告

熱度:

doc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踐研究

熱度:

doc民俗文化融入幼兒園課程的實踐研究.doc

熱度:

doc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

熱度:

doc幼兒園戶外體育自選活動材料投放的實踐與研究開題報告

熱度:

doc論文 將民族文化融入幼兒園藝術教育

熱度:

pdf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課程的行動研究

熱度:

doc《幼兒園小班晨間戶外活動遊戲化的實踐研究》開題報告

熱度:

pdf感覺統合訓練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策略研究

熱度:

pdf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課程的行動研究--優秀畢業論文

熱度:

pdf兒童民間遊戲融入幼兒園課程的機制研究——以寧波市北侖區J幼兒園為例

熱度:

pdf精品論文感覺統合訓練融入幼兒園課程的策略研究(可編輯文本格式)

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