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很多人並未看好新亮劍
第壹,盡管黃誌忠版的李雲龍秉承了老版的性格和大部分臺詞,但這並非是壹味的復制。新劇中的李雲龍增加了幾分柔情,在接地氣的互動上也更進壹步,從而在形象方面趨於飽滿,給人的感覺不再是單純的勇猛指揮官。這主要體現在戰爭期間和兩位女性微妙的關系變化,以及日常和兄弟們的嬉笑怒罵,還有其有仇必報但報仇時異乎尋常的冷靜理性。壹個硬漢不但有著打不垮的精神,而且還會在戰友和愛人犧牲時如此悲痛欲絕,加上黃誌忠版亮劍片尾曲《再見了我的戰友》這首歌悲壯肅穆的曲調,更給人壹種恨不能與李雲龍***同面對難關的感覺。英雄也會悲傷,也會有柔情,單從這壹點來看,新版亮劍就實現了成功升級。
李雲龍和女紅軍鄭芳的關系從互不理解變成互有好感
第二,新亮劍還原了不少在很多老亮劍中出現的梗,例如紅四方面軍的故事。亮劍起始於抗日烽火的蒼雲嶺阻擊戰,自是沒有辦法將其細細道來,不少觀眾難免會遐想翩翩。而新亮劍在秉承老版故事的基礎上對這些故事進行了相當程度的還原,講述了李雲龍在紅四方面軍171團的經歷為背景,敘述其在河西走廊和青馬軍閥的戰鬥中,面臨巨大傷亡,彈藥告罄等絕對不利的嚴酷事實,通過巧妙指揮和敵人鬥智鬥勇,也讓觀眾們感受到這位軍事怪才的能力絕非偶然,而是早就經歷了戰火洗禮。同時,這段河西走廊戰役的戲份也突破了我國此類作品的壹個禁區,成功的直面了我軍歷史上那次罕見的敗仗,還原了那鮮為人知的慘烈歷史。在這段戲份結束後,順利地銜接了國***合作,八路軍整編乃至之後的壹系列我們熟知的老版抗日戲份。壹氣呵成的排列帶來的連貫性也讓觀眾逐漸品味到了其精彩。
新亮劍對紅軍和馬家軍的戰鬥也做了深刻描述
第三,壹些神劇不但把敵人低能化描述,而且也將其固化描述為只有冷酷和蠻勇的形象,對雙方武器道具方面的工作更是讓人不忍直視。新老兩版亮劍卻沒有這種敗筆,特別是對日軍特種部隊的強悍實力有了突出體現。但老版亮劍中日軍特種兵幾乎沒有輕機槍、擲彈筒和狙擊槍等史實上日軍突擊隊配備單兵的武器,人手壹只的美式M3沖鋒槍也倍顯違和。而新版亮劍糾正了這壹點,日軍突擊隊增加了多種武器,其士兵手持伯格曼MP28沖鋒槍,這種武器在當時的中國相對常見,和日本唯壹的制式沖鋒槍百式也頗為類似,從真實度方面來看已經超越了老版亮劍。此外,山本壹木的登場也有明顯變化,新版亮劍中山本是以太平洋戰場英雄身份登場接替突擊隊前任指揮官。比起老版亮劍,他少了幾分狂傲,多了些狡詐,從化妝成八路軍伺機突襲再到識破楚雲飛的埋伏,都體現了這壹點;同時,新亮劍中的山本更被塑造成壹個有人情味和威望的指揮官,部下可以為了他的留任和軍司令官鬧事,他更是為部下的死而悲憤欲絕,這壹點甚至完全不亞於正面人物李雲龍。而受傷日軍特戰隊員犧牲自己掩護隊友時的決絕,更是多數抗日劇中所沒有的。
在道具和人性復雜方面,新亮劍對日軍突擊隊的還原都可圈可點
第四,新版亮劍在李雲龍及其獨立團最艱辛的反掃蕩壹戰中,對戰友情描述更為細膩。新版亮劍中對老版的獨立團二營營長沈泉(老版亮劍中壹營長張大彪的存在感要高得多)的刻畫要細膩的多,這個老紅軍出身的指戰員壹路跟隨李雲龍經歷了長征和河西走廊等戰鬥,是個水平不亞於張大彪的智勇雙全人物。盡管曾經和張大彪互相不服氣,甚至借比武之際動過手,但在日軍坦克為先鋒的圍剿部隊撲來時,沈泉毅然扛著壹捆手榴彈和日軍坦克同歸於盡,壹邊高喊著讓張大彪帶戰士們快點突圍。這壹幕的感人程度,不亞於騎兵連連長孫德勝最後的勇猛戰死。而戰友情也體現在很多細節方面,無論是紅軍時小五子和小六子兩個最普通士兵在生離死別時的悲痛,還是於承柱主動引開敵人,都體現這壹點。而且新版亮劍中,魏和尚背著李雲龍突圍之前,將身上幾乎全部子彈和手榴彈都留給了神槍手王喜奎,最後這個粗莽花和尚對王喜奎行了壹個他從未有過的標準佛禮。
二營長沈泉為掩護戰友,用集束手榴彈和日軍坦克同歸於盡
新版亮劍中女性色彩有了明顯提升,但這也代表又壹發催淚彈,當紅軍171團殘存官兵已經走到家門口時,即將熱烈擁抱李雲龍的鄭芳卻帶著笑容被敵人的子彈擊中而緩緩倒下,相信看到這壹點時,大家的心恐怕也會和劇中的李雲龍等人拴在了壹起;而日軍掃蕩中,體力耗盡,不斷有人受傷甚至倒下的女文工團員和衛生員驚恐之余,唱著歌用最後的手榴彈和敵人同歸於盡,伴隨著悲壯旋律的背景音樂,這種震撼絕對會讓人想起抗聯部隊八女投江的壹幕。當代表柔美的女性和慘烈的戰爭結合,會讓我們反思什麽?新亮劍已經用實打實的內容給了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