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
“靜坐常思知已,閑談莫論人。”這句話雖然聽起來未免迂腐,可是,仔細想想它卻有很多值得我們遵行的地方。“靜坐常思已過”是壹種反省的功夫。我們假如常能坐下來的時候,想到自己在做事或待人方面有疏忽有虧欠的地方,自然就減少了對別人報怨嫉恨和報復的心情,也同時由於明白了自己的過失而得到壹些警惕,以後將不致於再犯同樣的過錯。這是前人勸我們“靜坐常思已過”的真正意思。至於“閑談莫論人非”則更是我們做人處世的壹條金科玉律。把談論別人是非的精神用來“常思已過”,既可減少得罪人的機會,又可隨時改正自己的缺點,可以說壹舉兩得。有人說“假如我們都知道別人在我們後面怎麽談論我們的話,恐怕連壹個朋友也沒有了。”這並不是壹句否定人與人之間友情的事,相反的,它可以告訴我們,對背後的閑話盡可不必認真打聽和計較。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幾人能做到,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拼命地擡高自已而拼命貶低別人的人,很多人講"精味",從不講壹句有損自已的言語,卻對有損於別人的言語滔滔不絕,壹種原本很純潔的友誼也許都會變味,以至有時為了名譽不敢與人多交往。 我不喜歡那種無端猜忌搬弄是非造謠誹謗的長舌婦和長舌男,然而現在生活中這種人多著呢?唉,有時覺得自已好像與這些人格格不入,但妳活在人群中就得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妳不可能只活在壹個人喜歡的世界裏,只要自已不與他們壹般見識,更何況這種人只是嘴壞無聊之人,說不定心還是不太壞。不知為什麽我與這些人交談後,會有壹種莫名其妙的心裏負擔,我怕我說錯話會被他們嘲笑,我怕我說出的話會被他們猜忌會被他們歪出變味。真得經過某些人的嘴真得會變味,以至於我有時不想與人說話,不希望外界來擾亂我的心,我的這種性格真得只適合壹種單純快樂寧靜安祥的環境,遠離塵囂,我有時反而覺得充實快樂.我是壹個矛盾的復合體,我在渴望單純快樂時又希望自已成熟睿智;我內心是真正喜歡寧靜,但又不希望自已與世隔絕遠離人群;我喜歡幻想,但我又不希望自已沈迷其中,我非常討厭塵世中的虛偽虛假;我什麽都想學,但我懶惰總是不能賦予實際行動,理想總與現實相突著。 我為人原則就是:靜坐常思已過,閑談莫論人非。與人相處時,我盡量謙遜不講人非,遠離不必要的是是非非。我覺得古人說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酒肉朋友也未必是真心朋友。我在生活中我與人相處喜歡保持壹點距離,這可能與我的性格有關.如果願意與我交朋友,我自然不亦樂乎,不願意與我交朋友我也會淡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