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黃金,盛世古董”,當國泰民安時,古董收藏的價值就越來越高,因此富人投資古董在當今變得很流行,不但保值,而且還顯得自己特有文化。古董收藏的興起,也讓壹大批鑒寶專家走上舞臺,人壹多也必然會出現龍蛇混雜,濫竽充數的現象,壹些為了利益的假大師,便會出現。
說到備受詬病的鑒寶案,當屬2002年的“金縷玉衣”騙貸案,轟動壹時,也讓5名鑒寶專家成為眾矢之的。“金縷玉衣”騙貸案主角叫謝根榮,現在人可能很少聽過這個名字,但在上世紀90年代,謝根榮可是頗有名氣的富豪。
謝根榮1960年出生於浙江湖州,只有初中學歷。80年代末期,隨著前蘇聯經濟陷入危機,中俄邊境出現了很多國際倒爺,通過向蘇聯批發各種急需的生活物資而賺得盆滿缽滿,積累豐厚身家。謝根榮便是在這壹時期發家的國際倒爺,在中俄邊境做服裝生意,幾年內積累千萬身家,這在八九十年代,可以說是巨富了。
賺得第壹桶金後,謝根榮把握時機,逐漸轉型開始涉足啤酒生意,後又進入地產行業,不但出巨資整合了很多地產項目,個人也是動輒豪擲重金入手豪宅,比如以300萬買下北京西城區官園地區的兩套房產,1000萬元入手建國門內的貢院六號房產壹套,這在當年都是絕對的大手筆。2000年,謝根榮又以4.4億元將地產項目“東華金座”收入囊中。
大家都知道,現在我們的房價很高,如果是早些年買房投資的人,現在差不多都發了,謝根榮如果好好經營地產項目,現在的身價估計至少也得百億級,2003年謝根榮就進入“中國400富人榜”,位列第163名富豪,保守估計身價超5億。然而,謝根榮卻把旁門左道發揮到了極致。
大家都知道,做地產的公司,是需要很大現金流的,因此很多公司為了發展,都會找銀行借錢,這基本上是大公司發展必定經歷的。謝根榮的公司也是這麽做的,但不同於其他公司,謝根榮竟然想到了壹個前無古人的奇葩方式,用假古董騙錢。
謝根榮在成立集團公司後,很喜歡以公司名義購入古董,但他並非為了保值,因為謝根榮買的古董大多數都是假的,壹件古董花100萬購入,但實際上可能只值1000元,以這種方式,把大量公司的錢,洗出來用於個人享樂,購置大量房產汽車奢侈品。
2002年,為了向銀行騙貸,謝根榮玩得越來越大,甚至造起了“金縷玉衣”。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金縷玉衣可不是壹般古董,如果是真的,那都是無價之寶。謝根榮從古董市場淘來了很多玉片贗品,偽造了壹件“金縷玉衣”,對外聲稱此件“金縷玉衣”,全世界僅有2件,乃是稀世珍品,然後用金縷玉衣做抵押,從銀行騙了7個億。
很多人會說了,銀行怎麽那麽傻?別人說是珍寶就是珍寶了,直接給了7個億,這錢也太好騙了吧?其實,除了銀行幾個內部人吃裏爬外拿到好處外,很多人還真的相信謝根榮的“金縷玉衣”是稀世珍品,為什麽呢?因為當年有5個收藏界的頂尖鑒寶專家,聯合鑒定楊根榮的“金縷玉衣”確實為珍品,並且給出24億元的天價估值,還給開了證明,有5位頂級收藏鑒寶專家站臺,壹般人不懂的人當然會相信。
當時聯合給謝根榮“金縷玉衣”出鑒定報告的是以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某某、中國收藏家協會原秘書長的王某某等5人,這5位都是古董收藏界重量級專家。可笑的是,5人鑒定“金縷玉衣”時,竟然是隔著玻璃看完就草草下定結論的,太不嚴謹了。當然別人鑒定是收費的,至於是誤判還是故意為之,只有自己知道了。
估值24億的“金縷玉衣”實際上價值不到2萬,謝根榮卻用“金縷玉衣”騙了7個億,後來謝根榮案東川事發,被判無期,然而5名鑒寶專家啥事也沒有,也不用擔責,該幹啥幹啥,這是為何呢?其實這也是很多鑒寶專家敢胡言亂語的原因之壹,因為鑒寶是需要收費的,所以多少錢都合理,而且就算亂估值,從法律上說也沒問題,被證實是假古董,妳也只能說這專家水平不行,卻無法證明別人是為了錢故意錯估的,因此即便謝根榮自制假“金縷玉衣”騙了7個億被判無期,那些專家們也不用擔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