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出自哪裏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出自哪裏

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原文如下: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如下: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

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壹樣的蠟油才能滴幹。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發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

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鳥壹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作年代不明,有說作於開成三年(838)婚王氏之前。就內容而言,吳、馮、張、汪諸家皆以為寓意令狐氏之作。或謂進士方及第後,調弘農尉時,寓意君王之作。然皆屬猜度而無實證。從明顯描寫的內容看,似是壹首愛情詩。

作品賞析

此詩首聯是極度相思而發出的深沈感嘆,在聚散兩依依中突出別離的苦痛;頷聯接著寫因為“相見時難”而“別亦難”的感情,表現得更為曲折入微;頸聯從詩人體貼關切的角度推測想象出對方的相思之苦;尾聯表明想象愈具體,思念愈深切,便愈會燃起會面的渴望。

全詩從頭至尾都融鑄著痛苦、失望而又纏綿、執著的感情,詩中每壹聯都是這種感情狀態的反映,但是各聯的具體意境又彼此有別。它們從不同的方面反復表現著融貫全詩的復雜感情,同時又以彼此之間的密切銜接而縱向地反映以這種復雜感情為內容的心理過程。

這樣的抒情,聯綿往復,細微精深,成功地再現了心底的綿邈深情。從這可以看出,詩人豐富的文學修養與他對於意境和表現手段的探索,是這首詩取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百度百科——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