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壹詞創的淵源可回溯到2003年6月,來自巴西、印度及南非的外交部長***同簽署了壹份聲明,即《巴西利亞聲明》,該聲明中表示:“…主要的貿易夥伴仍必須卸除他們國家中較弱競爭項的貿易保護顧慮…並強調這對現有回合的貿易協商談判來說將極為重要,尤其是對推翻貿易保護政策及貿易扭曲實施…此外巴西、印度及南非也決議推行他們所提倡的貿易自由化。”
雖然如此,但G-20壹詞的“正式”出現是在2003年8月13日的壹份文字發表回應中,這是壹份由歐洲***同體(European Communities,EC)與美國針對坎昆與會的部長所提出的農產品***同提案。到了2003年8月20日,壹份由20個國家所簽署的文件,之後並重新發布,成為9月4日的昆坎部長及文件,此 份文件針對之前歐盟與美國的農產品提案提出另壹個可行的替換框架(Framework),此文件標示著是由G-20所訂立。
集團的最初是以2003年8月20日在文件上簽署的國家為主,之後又有許多次變動,也因此產生了G-21或G-22等其他稱詞,壹直到最後才定為G-20,以文件制訂當日為依據。
在貿易協商中,這個集團催促富有國家終止對農場主的補貼,並且在他們所屬的農業項目上反對自由化。G-20擁有全球65%的人口、72%的農場主以及22%的農作物輸出。
自從該次的提創,團體的會員也有所變動,之前的會員有: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薩爾瓦多、秘魯、土耳其。
此外,G-20的核心會員主要有四個國家:中國、印度、巴西、以及南非,此也經常合稱為G4集團(G4 bloc)。
G20成員國創始
二十國集團 (Group 20) 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的。
二十國集團標誌
[編輯本段]宗旨
推動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並促進國際金融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
漫畫:20國金融峰會應對金融危機
[編輯本段]成員
二十國集團由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俄羅斯、澳大利亞、中國、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個國家以及歐盟組成。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占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