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禰正平裸衣罵賊,吉太醫下毒遭刑。
張繡投降曹操後,孔融向曹操推薦禰衡,但禰衡當眾侮辱曹操,使曹操大為不滿。曹操使禰衡招降劉表,但禰衡被黃祖所殺。董承向太醫吉平吐露心事,吉平在曹操的藥中下毒,卻被曹操發現,從而使得衣帶詔壹事泄露。
《三國演義》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百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訴說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最終司馬炎壹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
擴展資料:
三國演義第23回主要人物吉平人物生平:
董承受獻帝衣帶詔,與吉平等人***謀,欲殺曹操,吉平本欲趁為曹操治病之際投毒殺之,但卻因機事不密而被曹操得知,吉平被擒並施以酷刑,最終不屈自盡,成為小說中“忠義”的典型代表。
建安五年,曹操作了丞相,更不把皇帝放在眼裏, 國舅董承自從看了皇帝寫在衣帶上的詔書,又苦無對策除掉曹操,心裏憤慨,便病倒了。獻帝讓太醫吉平來給他治病。吉平看了皇帝密詔,決心要除掉曹操。兩人便合議設下了計謀。
不料隔墻有耳,董承的家奴秦慶童因與董承的小老婆有曖昧關系,被董承杖打四十,因此懷恨在心,他聽見了此事,便向曹操告發了董承、吉平。
三國演義的文學成就:
《三國演義》筆法富於變化,對比映襯,旁冗側出,波瀾曲折,搖曳多姿。又以宏偉的結構,把百年左右頭緒紛繁、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組織得完整嚴密,敘述得有條不紊、前後呼應,彼此關聯,環環緊扣,層層推進。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軍事政治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註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
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彜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余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
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準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說特別註意把人物放在現實鬥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
百度百科-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