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伊朗劇情片《小鞋子》和窮孩子

伊朗劇情片《小鞋子》和窮孩子

我喜歡在壓抑或悲哀的整體氛圍中尋找創作者心底的溫柔,讓我覺得世界並不那麽難。為將溫暖了我的這份柔情分享給更多人,這裏介紹壹部伊朗電影《小鞋子》。

導演兼編劇:馬基德馬基迪

英文名:Children Of Heaven

語言:波斯語(特別好聽!)

上映時間:1997年(伊朗)

這是壹部劇情片。三年級的伊朗男孩,名叫阿裏,出場時正看著鞋匠修補妹妹那雙破舊的粉紅色帶蝴蝶結的小鞋子,鞋底和鞋幫在腳掌內側開了。修完後,去蔬菜店幫媽媽買土豆,由於長期賒賬,老板只賣他被當作殘品而丟在地上的丸子大小的土豆。買好後發現,小鞋子不見了。

阿裏弄丟了妹妹唯壹的小鞋子,家裏有的只是欠款,沒有鞋子的妹妹無法上學。

生在溫飽有余的家庭的人,永遠無法真正理解貧窮帶來的難言的無助和絕望。

兄妹倆成了殘酷現實的體認者。他們默契地選擇將丟鞋壹事對家長隱瞞,讓妹妹穿著哥哥的運動鞋去上學;壹下學,妹妹需分秒必爭地邁開大步奔跑回家,把鞋子換給哥哥,哥哥又得奔跑到學校以免遲到被開除。三四條街的距離,對孩子來說特別遠;五六分鐘的時間,對孩子來說特別長。如果妳小時候有過忘帶作業本而深感恐懼和焦急的經歷,那妳或許能些許體會兄妹倆拼命奔跑時的心情。

從現實角度看這部影片的立意,在於呼喚資產階級和中產階級對第三世界貧窮現狀的同情和憐憫。但是導演馬基迪的精妙在於,他用更柔和的手法將現實包裹在伊朗幹燥而溫暖的陽光中了,使它並不尖銳或沈重,使它充滿了溫柔與善良。

個人最喜歡的橋段之壹,是妹妹莎麗在壹次奔跑回家的過程中,由於鞋子太大不合腳的緣故,壹只鞋子不巧掉進下水道裏。導演用了壹組快切鏡頭——隨著湍急水流快速遠去的運動鞋和追著鞋子踉蹌著奔跑的莎麗,以表現莎麗的無助、慌張、恐懼。當導演成功將觀眾帶入這個小女孩的情感,他安排這只小鞋子被壹堆幹草擋住,但幹草和鞋子都淹在石板下,莎麗無論如何也無法將鞋子撈回來,趴在下水道邊絕望哭泣。這時,化身成壹個陌生老爺爺的上帝來幫她了,很簡單——取出壹支長棍捅開了幹草堆,鞋子順流漂了幾米。他對站在不遠處的另壹人喊道:“嘿,幫忙停住那只鞋子!”

影片中,這樣的上帝還有幾位。阿裏因為連續遲到而被惡裏惡氣的教導主任要求退學,正巧被阿裏的老師碰見,老師則向主任保證阿裏是壹個好學的好學生,希望他能再給阿裏壹個機會;送湯給阿裏壹家的鄰居媽媽,阿裏將湯轉送給另壹戶老夫婦時,爺爺硬是塞了壹把豆子給他作為謝禮;撿到了莎拉的金色自動鉛的女孩兒,雖然對這支筆愛不釋手,但仍毫不猶豫地把筆還給莎拉。撐起了兄妹倆的童年的,除了這些善人,還有他們的父母,多病但溫柔美麗的母親,嚴厲但為家庭竭心付出的父親。沒有這些善意,影片就只剩無窮盡的窘迫困苦和兄妹倆的心酸委屈。這就是我所謂創作者心底的溫柔。

這份溫柔還可見於阿裏和父親到富人區打工的冒險。這是影片惟壹兩處把貧富差距問題直接擺上臺面的描寫之壹。阿裏家所在的社區還是上個時代的建築,而就在狹窄的小巷和掉漆的木門旁邊,是現代化的都市高樓。父親帶著阿裏為富人的院子做園丁工作,阿裏和富人家的小公子無分貴賤地壹起玩耍,為他排解了無人陪伴的寂寞;阿裏的父親也因為工作努力而得到了慷慨的酬金,受房屋主人平等的對待。我們有理由猜測真實情況並不這麽和諧。

撇開過程中的細節,這是影片的結局:原本的小鞋子永遠地丟失,阿裏承諾莎麗的新鞋子沒有出現,阿裏自己的運動鞋也在最後徹底報廢,事情沒有好轉,也看不到好轉的希望。這是發生在第三世界和其他貧困地方的每壹天的事實。

我認識的從貧窮裏走來的人,無論看起來多麽自如,其實心底裏都藏著深深的自卑和哀苦;他不會願意看這部《小鞋子》,因為那會勾起某些回憶,太苦了。他寫的日記,是我看到過的最好的勵誌小說。《小鞋子》很溫柔地講了壹個苦澀的故事,將它柔化成美好的樣子,但它的美好是假的,那是無可奈何的苦中作樂。影片中的壹個小橋段:莎拉和阿裏玩吹泡泡時露出了美麗的笑容。但是,吹泡泡的快樂回憶不能成為她早晨醒來時,在腦中浮現的第壹件事情,不會的;她在小小的房子裏醒來,首先襲來的苦惱終究是鞋子的問題。真正快樂的孩子不應該像莎拉壹樣成天幫母親做家務,而是像《One Day》中唱的那樣——“Our Children will play”。世界上有人在這樣那樣地活著,本身無可指摘,但我想,如果我們心裏有壹個想要成為的樣子,那就應該去做。好出身的人,經常忘了要努力的理由,或原本也沒有。但如果我們心裏有壹個想要成為的樣子,那就去做,可能或不可能的,請都去做,難的或不難的,請都去做。因為這裏有個孩子,雙腳被困在消失的小鞋子中,渴望而無法邁出家門。可見有鞋子是壹件多麽重要,多麽值得珍惜的事。

我是李元,寫影評和書評的。歡迎關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