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白楊禮贊》課堂實錄(張愛林)

《白楊禮贊》課堂實錄(張愛林)

聚焦象征? 縱深開掘

《白楊禮贊》教學實錄 ? 文|張愛林

教學設想象征,作為壹種表現手法,其實背後反映的是壹種傳統的思維方式。《白楊禮贊》是壹篇抒情散文,集中體現在象征這壹寫法上,這是本文的文本特質,也是本課教學的核心目標所在。壹切景語皆情語,必須引導學生透過傳神的景物描寫,去觸摸作者內在的思想情感,進而觸摸時代的脈搏。所以我把本文定位成誦讀型+語用型文本。

素養目標

1.美讀全文,讀出雄健優美的語言特色

2.比讀句群,品味謀篇布局的妙處和白楊獨特形象氣質

3.比讀句式,掌握象征手法並聯系生活發散思維縱深挖掘象征義

4. 感受抗日軍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意誌及蘊含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1.美讀全文? 讀出雄健優美的語言特色

2.比讀句群? 品味謀篇布局的妙處和白楊獨特形象氣質

3.感受抗日軍民不屈不撓的精神意誌及蘊含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難點

比讀句式,掌握象征手法並聯系生活發散思維縱深挖掘象征義

教學流程

導入:同學們,請大家看壹個字,妳能說說是什麽意思嗎?(板書:禮)

生齊:禮

師:什麽意思呢?(生搖頭)

屏顯:說文解字的解釋是:示,謂奉祀之神。“豊”是行禮之器。本義:舉行儀禮,祭神求福。

師:那麽《白楊禮贊》的意思是什麽呢?

生1:懷著崇敬的心情贊美白楊

師:好,請大家也懷著崇敬的心情大聲讀出茅盾先生對白楊的崇敬之情吧!

(生醞釀情感大聲自由誦讀全文)

屏顯:第壹環節:尋文脈之“白楊”

師:同學們,如果妳足夠細心的話,就會發現文中有壹個詞反復出現了四次,是什麽呢?它的作用妳能看出來嗎?

生2:“不平凡”,分別在1、4、6、8段。它的作用很明顯,“崇敬地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就是本文的情感線索。

師:在本文還有幾個長得相似的句子,請大家找壹找,我們來求同比讀壹番,用“我發現了----------------”說話。

生3:我發現的是這三句話: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壹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壹種樹!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壹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白楊不是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

這裏強調了白楊樹的極普通,因為它們極常見,它們不擇環境,極易生長。還有由“那”到“這”寫出了作者由遠到近的觀察順序。

生4:我來補充壹下,第2段寫“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 第3段寫“然而剎那間,要是妳猛擡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壹排”這兩句也說明作者是先從遠處觀察的。

師:厲害,心細如發,聚合思維非常棒。大家再觀察,前面李悅文說的三句話還有哪些詞語有變化呢?

生5:我發現了從“實在是”到“決不是”,從“壹種樹”到“樹”,句式越來越短,語氣越來越肯定,情感越來越熾熱。

生6:我發現了首尾有相似的句子: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這兩句首尾呼應,都是直接抒發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的,而且結尾“高聲”壹詞

可看出語調更高昂,情感更濃郁。

師小結:同學們,這就是茅盾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喜歡運用重復詞句的句群特色。

讀起來章法嚴謹,剛勁豪邁,句子反復回環,意脈貫穿,體現了布局安排的藝術匠心。

板書:句群特色:詞句重復,情感遞增,意脈貫穿,章法嚴謹。

師:請大家齊讀這兩組句群,感受情感與句式的變化:

(生齊讀)

第壹組:

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

然而剎那間,要是妳猛擡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壹排

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壹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壹種樹!

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壹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白楊不是平凡的樹。它在西北極普遍,不被人重視······

第二組:

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

我要高聲贊美白楊樹!

師:那麽,這不平凡的白楊到底在作者眼裏是什麽形象呢?請大家品讀第5段。

屏顯:第二環節:析天地之“白楊”

要求:第壹遍讀,讀出層次,請同學們先自讀壹遍,如果要分成三個層次,怎麽分?說出理由。

(生齊讀,遇到該分層的地方就停頓壹拍,再讀再停,檢驗全體理解程度,效果很好)

師:看來大家對分層沒有難度,能從段落內容及結構順序說說理由嗎?

生7:我讀出了三個層次,總分總。

師:這三個層次之間是什麽樣的結構關系呢?

生8:二三層是緊扣“力爭上遊”這個核心詞來寫的。

生9:我讀出了第二層作者是按白楊的幹、枝、葉、皮的順序來描摹的,中間有分號,合在壹層。

師:這四點都是寫白楊樹的什麽特點的?

生:寫外形特點的。

生10:我讀出了二三層是按“描摹+感受”來寫的。

師:也就是說作者先寫外形特點,然後再寫什麽特點?

(生眼神提出質疑,無言)

師:如果把白楊樹比作壹個人是什麽性格特點的人,能從第三層看出來嗎?

生11:從“倔強挺立,不折不撓”就可以看出來,這是寫白楊內在的性格品質的。

師:好,第二遍讀,讀出情感。

(先刪去“絕”“壹律”“緊緊”“也是”“幾乎”“更”幾個副詞讓學生讀,再讀原文讀出以上幾個詞的重音,揣摩作者寄寓的濃烈情感)

第三遍讀,讀出形象。

齊讀,力爭讀出剛勁豪邁雄健有力的語調來,感受白楊樹的不平凡的特點。

屏顯小結:

外在形象的不平凡:幹(筆直) 枝(靠攏) 葉(向上) 皮(普通)

內在性格的不平凡:力爭上遊? 積極向上? 倔強堅強? 不折不撓

師:同學們,可見在作者筆下,它雖不具陰柔之美,卻是獨具陽剛之氣的偉丈夫,為什麽作者心目中的白楊是這樣獨特的形象並會產生這樣獨特的感受呢?請先回答課後練習第四題。

屏顯:第三環節:品歷史之“白楊”

師:請大家讀第7段,並思考作者是通過哪些語句層層深入地把象征意義揭示出來的。(生精讀思考)

生:是通過四個“難道”統領的排比反問句層層深入地揭示象征意義的。

師:“難道”是引領四個排比反問句的關鍵詞,並不能看出是層層深入的,同學們,看屏幕,好好讀壹讀。(生齊讀,思考)

屏顯:第7段:

難道妳就覺得它只是樹······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

難道妳竟壹點也不聯想到······

難道妳又不更遠壹點想到······

生12:這四個句子分別用“只是”“至少”“竟”“更遠壹點”把白楊樹的象征意義逐層深入地揭示出來。

師:對,這才是情感上層層深入的遞進關系。同學們,那麽到底什麽是象征手法呢?

屏顯:象征,就是以具體事物去表現某種抽象意義或不便表達的意義的壹種文學手法。象征體和本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是針對全篇來寫的,強調的是神似,而比喻是針對壹個句子來寫的,強調的是形似。那麽白楊形象與象征義之間到底有什麽相似點呢?請說見解,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小結:

屏顯:

白楊(樹)相似點(人)

幹(筆直)-------正直 北方的農民

枝(靠攏)-------團結 哨兵

葉(向上)-------進取 精神和意誌

皮(普通)-------樸質

師:那麽,茅盾先生是在什麽樣的背景下寫這篇文章的呢?

屏顯壹:知人論世:

1941年,正是抗戰最艱苦年代,日寇在華北根據地瘋狂掃蕩,實行“三光”政策,蔣介石在軍事壓力和政治誘降下,公然壹手制造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掀起了第二次反***高潮。

當時生活在文網嚴密的國統區的茅盾先生,滿懷抗戰必勝的信心,熱情歌頌了我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和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鬥爭精神。

屏顯二:茅盾出生在壹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裏。從小接受新式教育。?

他12歲就在作文中明誌: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他是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壹。

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了茅盾文學獎。用來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師:如此說來,茅盾先生何嘗不是壹棵時刻騰湧著愛國激情的倔強挺立的白楊樹呢?

(生齊讀第7段,要求七個關鍵詞讀出重音:偉岸、正直、樸質、嚴肅、溫和、堅強不屈、挺拔。讀好四個“難道”排比反問句,用層層遞進的贊嘆語氣讀出縱橫決蕩的氣勢美陽剛美。)

屏顯:第四環節:思現實之“白楊”

同學們,本文可以說是作者在特定的抗戰時期完成的壹篇激蕩著滾燙情感的宣言書,茅盾先生從參天聳立的白楊樹身上看到了不平凡的向上的力量,進而想到了北方軍民,想到了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與其說是白楊禮贊,不如說是白楊精神禮贊。那麽,在當今的和平年代,在妳我所處的現實生活中,面對日日常見的白楊樹,妳又能想到“白楊”的哪些象征意義呢?請開動腦筋,發散思維,從多個角度說說自己的思考:

請用“由白楊 ? 想到 ? 的句式說話。

生13:由白楊不斷汲取養分牢固根基想到了那些在基層扶貧的工作人員,他們紮根民眾中間,造福百姓,才贏得了百姓的信任。

生14:由白楊不怕環境惡劣仍然奮力生長想到了克服困難勇於奪冠的女排姑娘。

師:同學們,看來大家的思維有些固化,只能局限在具體的人群,其實象征手法也能從抽象的思想精神情感等方面去聯想,給大家壹些提示:

屏顯示例:白楊象征義再開掘:

由白楊不懼塵沙風暴想到自我排毒自我和解的力量。

由白楊枯榮交替想到打破與重建的精神。

學生再思考,師生合作對話,整理如下:

由白楊傲立天地想到 享受孤獨的人生境界

由白楊筆直向上想到? 不攀權結貴的品質

由白楊砍掉枝杈愈加挺拔想到去除雜念愈加純粹的生活智慧

由白楊樸素的外表想到越謙遜越高貴

由白楊群體間各有間距想到守望適當的距離會顯得更美

由白楊磨折不了想到敢於承受成長之痛的勇氣

由白楊的倔強挺立想到仰望天空腳踏實地的做事信念

由白楊樹根的不擇環境想到適者生存的力量

由白楊樹根的默默無聞想到寧靜致遠的力量

······

結語:同學們,時代的洪流由無數個平凡的妳我他組成,每壹個積極進取抗爭命運的生命都是值得禮贊的,讓我們***讀《題白楊圖》這首詩,在鏗鏘的音韻中深深回味茅盾先生似火焰般燃燒的民族豪情吧!

生齊讀:

題白楊圖 茅盾

北方有佳樹,挺立如長矛。

葉葉皆團結,枝枝爭上遊。

羞與楠枋伍,甘居榆棗儔。

丹青標風骨,願與子同仇。

/s/6DWUwnOaTYEicFZYLHh8x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