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二十諸天
天龍八部指的是佛教中的八個護法,分別是:壹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呼羅迦。都源於印度神話,具體是:壹大梵天、二帝釋天、三多聞天王、四持國天王、五增長天王、六廣目天王、七金剛密跡、八大自在天或摩醯首羅、九散脂大將、十大辯才天、十壹大功德天、十二韋馱天神、十三堅牢地神、十四菩提樹神、十五鬼子母、十六摩利支天、十七日宮天子、十八月宮天子、十九娑竭龍王、二十閻摩羅王。隋代天臺智者大師依據《金光明經·功德天品》,制定了《金光明三昧懺法》。後代據此簡略成《齋天科儀》,為寺廟中祭天的儀軌,依《金光明經·鬼神品》等所說,選下二十位天神,即此二十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則成了“二十四天”,即二十壹緊那羅、二十二紫微大帝、二十三東嶽大帝、二十四雷神。後三位是道教神明,這顯示了明以後佛道二教相互借用與融合的趨向,而前壹位是天龍八部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