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是由劇作家曹禺創作的壹部話劇,此劇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壹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劇中以兩個家庭、八個人物、三十年的恩怨為主線,偽善的資本家大家長周樸園,受新思想影響的單純的少年周沖,被冷漠的家庭逼瘋了和被愛情傷得體無完膚的女人蘩漪,對過去所作所為充滿了罪惡感、企圖逃離的周萍,還有意外歸來的魯媽,單純著愛與被愛的四鳳,受壓迫的工人魯大海,貪得無厭的管家等。
不論是家庭秘密還是身世秘密,所有的矛盾都在雷雨之夜爆發,在敘述家庭矛盾糾葛、怒斥封建家庭腐朽頑固的同時,反映了更為深層的社會及時代問題。該劇情節扣人心弦、語言精煉含蓄,人物各具特色,是“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中國現代話劇成熟的裏程碑。
作者曹禺出生於壹個沒落的封建家庭。青少年時代就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社會的黑暗現實,產生了強烈的反抗情緒,經過幾年醞釀、構思,1933年在清華大學四年級時。完成了他的處女作《雷雨》。作者在談到寫作意圖時說,《雷雨》是在“沒有太陽的日子裏的產物”。“那個時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於舊社會的昏暗、腐惡,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筆。《雷雨》是我的第壹聲呻吟,或許是壹聲呼喊。”
1930年9月,曹禹從天津南開大學考人清華大學外文系插入二年級就讀。他從小就喜愛戲劇,曾積極參加劇社演出京劇《打漁殺家》和易蔔生的《玩偶之家》等話劇。對戲劇的酷愛使他產生要寫壹部大戲的強烈願望,他開始根據自己多年的親身經歷和見聞,構思話劇《雷雨》。1931年,“九·壹八”事變爆發,清華大學的學生們組織起抗日宣傳隊,曹禺擔任了宣傳隊長。
他和宣傳隊的同學們坐火車到保定去宣傳。在火車上遇到了壹位姓趙的魁梧大漢,是長辛店鐵廠的工人。曹禺從心裏欽佩這位工人的愛國之心,他想起自己正在構思的話劇《雷雨》,便有了《雷雨》中魯大海的人物形象。幾經揣摩構思,又用了6個月全神貫註地寫作,曹禺終於完成了《雷雨》的最初創作。1934年7月,《雷雨》首次發表於《文學季刊》1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