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存款頻頻“走失” 銀行我還能相信妳嗎?

存款頻頻“走失” 銀行我還能相信妳嗎?

沒有短信提醒,沒有電話告知,自己銀行賬戶裏的存款卻不翼而飛。據警方及銀監部門通報,存款“失蹤”案件近期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屢屢發生。單筆“失蹤”的企業存款最高達3.5億元,尚未追回的個人存款近5000萬元。這讓許多市民開始焦慮:這是咋著了,我存在銀行的錢還安全嗎?以後,我們應該把錢放在哪?

而把錢存在銀行,這是中國人的傳統,也被認為是最安全的地方。作為世界上儲蓄率最高的國家,在4.3億戶家庭中,住戶存款是主要的資產形式。據悉,截至2014年末,中國金融機構的各項存款余額高達116萬億元。可接連在浙江、河南、安徽、湖南等地屢屢發生的銀行存款“飛”走的事件,讓老百姓對心目中最“安全”的行業產生了懷疑和無奈。

他們不得不問:銀行,我還能再信任妳嗎?還能再愛妳嗎……

案例

存款頻頻丟失,數額觸目驚心

據各家媒體報道,去年以來,個人及企業存在銀行裏的存款不斷“消失”:

在浙江紹興做汽車配件生意的韓國人樸先生, 銀行卡 從來沒有離過身,今年1月6日,他突然收到壹條手機短信,晚上8點,卡上被刷走37萬。後經查實,是山東的壹臺POS機轉走的。銀行表示,有可能樸先生的銀行卡信息和密碼被盜取了,目前,警方正在調查。

1月10日,瀘州老窖發布公告稱,發現在工行南陽中州支行的3.5億元存款出現“異常”。

2014年年底,浙江義烏的劉先生到寧波奉化的壹家農業銀行取款,突然發現壹年前存在這裏的250萬不見了,卡上只剩下4塊錢。銀行方面表示,裏面比較復雜,為了方便破案不能明說。

2014年10月,瀘州老窖在中國農業銀行長沙迎新支行的1.5億元存款失蹤。

2014年初,浙江杭州某城市商業銀行的儲戶張先生查詢賬戶時發現,自己戶頭上的200余萬元存款竟然只剩幾塊錢。經杭州市西湖區警方查明,該案件***涉及多家商業銀行的42位儲戶,總計9505萬元存款“不翼而飛”。

其實,存款在銀行失蹤的事件,並不是什麽新鮮事:

2005年,湖南衡陽市民胡某將1500萬元存入工行湖南衡陽市白沙洲支行,不久後卻只剩下600元。經公安機關調查,該詐騙案件3名犯罪嫌疑人中包括該支行行長的弟弟,嫌疑人偽造了存款人留存在銀行的公司印鑒,並在銀行順利掉包印鑒,取走上千萬存款。

2008年,儲戶張某將900萬元存入工商銀行江蘇揚中支行。存款到期後,卻發現已被銀行營業部主任何衛華轉走,用於償還個人債務。經過6年訴訟後,直到2014年,二審法院認定銀行無過失。

2011年4月,遼寧省沈陽市的趙女士在中國銀行遼寧省盤錦市興隆大街支行存入1000萬元,壹個月後,發現自己的賬戶只剩下1元。

另外,在1月23日,媒體報道稱南京壹家名為“南京某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的假銀行,以高額貼息款誘惑市民存款,短短壹年多就有近200人上當受騙,涉案金額近2億元。

多地報道存款丟失新聞後,儲戶們都想著這些丟失的存款還能找回來嗎?而壹知名媒體記者在此前報道時采訪的律師表示,丟失的存款追回“幾乎不可能……”壹時間網上網下都是壹片躁動。人們驚呼:銀行還靠譜嗎?我們辛辛苦苦攢的壹輩子血汗錢就這樣不見了?

#p#副標題#e#

原因

方式多樣,咱們看看都留個心眼兒

存款“失蹤”究竟是誰的責任?儲戶索賠會不會不了了之?

據當地警方調查,杭州42名儲戶丟失9505萬元存款壹案,事發銀行為杭州市聯合銀行。該銀行古蕩支行文二分理處原負責人祝超菊,就是導致42名儲戶存款失蹤的“內鬼”。案發前,祝超菊先是協助不法分子冒用銀行名義,並負責偽造蓋有銀行公章的保證書,宣稱可提供事先壹次性給予13%利息的“貼息存款”。當儲戶來到指定窗口存款時,祝超菊再趁儲戶不備,打開轉賬界面要求多次輸入密碼,將存款轉入其同夥賬戶分贓。

目前,超過5000萬元存款已被追回,剩余缺口部分將由杭州市聯合銀行先行墊付。

在采訪中,多位銀行人士對存款“丟失”壹事表示,儲戶存款丟失,與這種“貼息存款”緊密相關。

壹業內人士介紹,貼息存款分為兩種,壹種是“陽光貼息”,在銀行 貸款 額度不足的情況下,某些符合銀行貸款資質要求的企業為獲得貸款,利息由企業出,這種情況下,儲戶的錢並不受影響;另壹種是“非陽光貼息”,即不符合銀行貸款資質的企業進行貼息拉存款,這時,存款在存進銀行後就會被轉到企業賬戶上。如果到期企業無法償還本息,儲戶才發現自己銀行賬戶上的錢“失蹤”了。

另據警方統計,存款消失的方式多種式樣,羅列壹下,也給咱老百姓提個醒:

—“內鬼”作祟

不法分子與銀行內部人士內外勾結,以高息誘騙儲蓄存款,隨後盜取儲戶存款,從而收取利益。

—存款變“保單”

許多市民去存款時,會有銀行人士“忽悠”妳可以高息存款,年底分紅,把存款變成保險、基金等產品。

—信息泄露,系統缺陷存款“不翼而飛”與銀行票證系統有缺陷脫不了幹系,或導致存款人信息泄露,也不排除人為泄露。

提醒|做好防範,提高警惕

存款丟失的事件搞得是人心惶惶,不少市民“亂”了方寸,曾經最信任、最安全的銀行也不保險了,哪還有更好的行業?不少市民呼籲:銀行應承擔起保護儲戶存款的義務,為大家營造壹個良好的存款環境。

“真不知道這錢以後到底該咋辦了。”市民馬女士很是迷茫,把錢存入銀行是人們最有安全感的儲蓄方式,但現在“真不敢再相信銀行了”。

而據媒體報道,對此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銀監會已經關註到此事,具體原因和情況還在進壹步調查。按照國家法律規定,銀行有義務保護存款人的合法權益。無論發生什麽情況,銀行在日常經營中都必須加強自身管理,有效防範各種針對存款人的犯罪行為,保護儲戶存款的安全。

那麽,如何防範存款消失?壹銀行人士提醒說,市民首先要有安全防範意思,到銀行存款壹定要在銀行場所內,在銀行的營業時間內進行,不要輕易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任何個人信息,不要輕易接受所謂銀行工作人員的高利息產品的推銷,特別是壹些承諾高額回報分紅的存款形式,壹定要提高警惕,不理不睬。不過,金融機構也應進壹步提高自己的安全防範措施,包括規章制度的建立,安全系統漏洞的補充、技術上或制度上的漏洞防範,同時也要加強銀行人員的職業教育和道德教育,強化他們的法律責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