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什麽意思?出自何處?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什麽意思?出自何處?

壹、意思和出處

1、這兩句話的意思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壹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比較通俗的解釋:天的運行康泰良好,君子應該效仿天而自強不息;地的形勢取法坤相,君子應該效仿地而厚德載物。

《易經》中認為:

乾為馬,坤為牛。用馬來象征天。

故,天行健,就不難理解,駿馬以形容自強不息;坤為牛,以牛來詮釋人之品德。

2、出處:《周易》。

“君子自強不息”,語出《易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與此相應,《坤卦》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易經》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兩句話。

上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流傳更廣。但兩千年來,知者多,能解者少。然而,在學術界仍有不同的解釋,似乎還沒有公認的正確訓解。

二、《周易》簡介

《周易》即《易經》,《三易》之壹,是傳統經典之壹,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易經》為群經之首,設教之書。

春秋時期,官學開始逐漸演變為民間私學。易學前後相因,遞變發展,百家之學興,易學乃隨之發生分化。自孔子贊易以後,《周易》被儒門奉為儒門聖典,六經之首。儒門之外,有兩支易學與儒門易並列發展:壹為舊勢力仍存在的筮術易;另壹為老子的道家易,易學開始分為三支。

《周易》是中國本源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華民族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活水,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哲學巨著,歷經七千多年的歷史至今經久不衰,奠定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取向,開創了東方文化的特色,對中國的文化產生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和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