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四字成語 - 什麽是根部灌溉施肥技術?

什麽是根部灌溉施肥技術?

答:根部灌溉施肥技術是壹種節水省肥的高效施肥技術,各地果農可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應用。

(1)管道滴灌施肥技術

管道滴灌施肥技術是將含有化肥的灌溉水在低壓情況下,借助於滴灌管道系統,通過等距離細管和滴頭將可溶性肥料直接輸送到果樹近根的土壤中。進入土壤的肥液,在滴頭附近的土壤中養分濃度較大,可借助毛管力的作用逐漸擴散到根圍土壤而直接被根系吸收,肥效高,節水省肥。通過控制滴頭數量和流速的方法來調控用水施肥量。目前這項技術要求投資大,科技含量高,多用於經濟效益高的大型果園和智能化溫室群內果品生產中(圖6-7)。滴灌施肥壹般比噴灌施肥節水約60%,節能和減少養分流失。同時在果樹生長旺盛期需要大量養分時,可及時將養分輸送到近根周圍的土壤中,起到了節水省肥的雙重作用。由於滴灌施肥的滴頭堵塞與管道維護是問題的關鍵,所以壹定要把握好肥料質量、肥液配制、灌水水質等技術難關。

圖6-7 果樹滴灌施肥

滴灌系統由三部分組成:①首部樞紐:自壓滴灌必須修建壓力池,機壓滴灌必須由水泵加壓,首部附屬設備有流量表、化肥罐、壓力表、過濾器等。②管路系統:壹般分幹管、支管、毛管三級。③滴頭。

滴灌施肥時,依果樹根系吸收強弱、需肥特性和肥料種類而確定施用濃度。如鉀肥濃度為2毫克/千克時,供肥後繼續滴灌4~5小時,5天後鉀可向下層土壤移動達80厘米,向四周移動達150~180厘米以上。硝酸銨濃度1~2毫克/千克時,供肥後向土壤下層移動達100厘米以上,向四周移動達120厘米。

(2)簡易滴灌施肥技術

①制作塑料袋貯肥水器:容肥水量約為30~50千克的塑料袋(可用不漏水的化肥袋代替),並準備壹些紮捆用的細鐵絲。滴管為直徑3毫米的塑料管,每株樹需要3~5個水袋(依樹冠大小而定),每袋需配備10~15厘米長的塑料滴管。

把塑料滴管短截成10~15厘米的小段,其中壹端剪成馬蹄形,在馬蹄形的端部留壹約3~5毫米(高粱粒大小)的小孔,其余部分用火烘烤黏合,把滴管的另壹端平剪插入塑料袋約1.5~2.0厘米,然後用細鐵絲紮緊固定。捆紮時要特別註意掌握好松緊度,過緊出水慢,過松出水快或漏水。出水量2千克/小時左右,約合110~120滴/分鐘。

②埋設塑料袋貯肥水器:在樹冠外圍垂直投影的地面上挖3~5個等距離的坑,深20厘米左右,傾斜度25°,寬依水袋大小而定,將制作好的水袋放入坑內。水不要平放,因平放壓力小出水難。放好後將滴管埋入40厘米深的土層中。滴管所處位置應在樹冠外緣的下方,這樣有利於肥水被根系吸收。為防止塑料袋老化,可在袋上覆膜或用舊化肥袋或薄土等物遮蓋。

實踐證明,采用塑料袋滴灌施肥的蘋果樹,在需肥期滴灌兩次尿素(濃度0.3%~0.5%),葉綠素含量、坐果率均比滴灌不施尿素有所提高。

(3)簡易滲灌施肥技術

簡易滲灌施肥技術是山東省沂蒙山區和山西省運城縣、臨猗縣果農根據當地的實際生產條件,在管道滴灌的基礎上,改進興起的壹種節水灌溉施肥方法。此法對矯治果樹缺素癥效果特別好。

①修建蓄水池:地上部修建蓄水池,半徑為1.5米,高2.0米,容水量為13噸左右,滲水管為直徑2厘米的塑料管。每隔40厘米左右兩側及上方打3個針頭大的小孔(孔徑1.0毫米),滲水管埋入地下40厘米左右。行距3.0米的果園,每行可埋壹條;行距4.0米以上的每行埋2條。每個滲水管上安裝過濾網,以防堵塞管道。滲幅縱深約90~100厘米,橫向155厘米。根據果樹長勢需要施肥時,可將化肥直接投入貯水池,也可先將肥料溶解過濾後再輸入流水道,肥液隨水流滲入果樹根際土壤,直接被根系吸收,肥效快,省工節水。

②埋設皿灌器:滲灌也可利用果樹皿灌器(已獲國內發明專利),皿灌器是壹種陶罐,可容水20千克,將肥料投入罐內隨水慢慢滲入果樹根部土壤層內。滲水半徑為100厘米。貯肥液15千克,7天滲完。

(4)根系飼餵施肥技術

根系飼餵施肥技術是借助滲灌施肥的原理,在果樹缺乏某種微量元素,采用其他施肥方法難以奏效時所應用的急救措施。特別是石灰性土壤果樹黃化病的矯治,效果特別明顯。

操作方法:早春於果樹未萌芽前,將裝有相當於葉面噴施適宜濃度肥液的瓶子或塑料袋(內裝肥液約200~300毫升),埋於距樹幹約1.0米(視樹冠與水平根擴展面積大小而定)處,將粗約5毫米的吸收根剪斷放入瓶或塑料袋中,埋好即可。

根系飼餵施肥法在石灰性土壤上栽培的蘋果、梨、桃、柑橘等矯治缺鐵黃化病效果特別好。施用最佳期為果樹落葉後或第二年春季萌芽前。果樹生長期灌根時,必須嚴格掌握肥液濃度,以防發生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