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刊是企業文化承載的載體,是企業文化的外化表現形式,也是企業信息上通下達的溝通渠道和輿論宣傳陣地。
企業內刊,顧名思義,就是壹個企業的內部刊物,不具有正式刊號的內部交流刊物,或為報紙,或為雜誌,或為周報,或為月刊、半月刊、雙月刊等等不壹而足。有的企業內刊重於對外宣傳,有的則重於對內教化,但始終壹點是明確的,那就是為企業文化服務。 企業內刊的建設和發展在每個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表現,企業文化是長期提煉的結果,這個結果的形成也是企業內刊長期有計劃、有階段、有層次長期服務的結果。在企業文化形成階段,企業內刊就要用正確的思想去引導,去武裝、去強化,去訓導教育,讓企業的每壹個員工大腦中建立這個概念、這個意識。在企業文化發展階段,企業內刊就要利用企業內刊去貫徹、去落實,去鞏固,讓企業文化不斷完善和持續改進。企業內刊在企業文化戰略的不同發展階段的任務和工作重點都是不壹樣的。
所以,企業內刊的工作人員不僅應該明白,做這個活動,策劃這壹期選題究竟對企業文化建設有沒有作用,有多大作用,而且更要明白,妳所做的工作是否和企業文化戰略相協調相適應,要努力把握壹個度,做到不要超前也不要拖後。
企業內刊具有記錄功能,因此壹些企業內刊人“有聞必錄”,熱衷於報道企業中發生的新聞和活動,單純的把企業內刊當成壹個留聲機,傳聲筒,把企業內刊看成死的東西,忽視發揮企業內刊的主觀能動性。
如今在企業中,甚至在社會上,都有唯文化論泛濫的傾向,很多企業文化工作者把企業文化的內涵予以壓縮,然後把外延無限放大,大到可以容納壹切, 萬事萬物皆文化的地步,
由此導致企業文化建設泛文化論的產生,風牛馬不相及的也要生搬硬套到企業文化上,牽強附會,以致企業內刊建設輕重不分,中心不明,盲打誤撞,偏離了企業內刊的正常軌道。 企業內刊是企業自己所掌握的媒介資源,用以傳播自己的意誌和決心,從這壹點上來說,它缺少監督和有效控制,只能憑借單位內部內刊人做好這方面的把握。
如何有效發揮企業內刊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正確的企業文化建設戰略是基礎,是前提,壹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如果是雜亂無序的,那麽企業內刊必然也是如此。如果企業的企業文化有壹個正確的發展脈絡和具體的發展戰略、方案,那麽企業內刊建設也就有綱可依,有據可循。除此之外,企業內刊工作者還需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時刻站在企業文化戰略發展的高度上,深刻理解企業內刊的定位和功能,只有這樣,企業內刊才能永葆“青春活力”,企業文化建設才會如虎添翼,經久不衰。
企業內刊已經出現了內刊外包的趨勢。定眾傳播成為沖擊傳統內刊的重要方式。定眾傳播,或者叫定眾出版,其刊物不僅覆蓋原來內刊的內容。更針對自己的客戶。在中國,定眾出版已經逐漸火爆起來。
關鍵詞解讀
內刊外包
從人力資源服務、會計稅務服務到IT,越來越多的企業把非核心業務外包,從而騰出寶貴的人力物力發展核心業務。隨著企業內刊業務的快速發展,各單位主管也在外包還是自己做的選擇中撓頭。
回到我們的主題,企業內刊是自己做還是外包給專業公司做?主張自己做的人,認為內刊是企業輿論陣地,外包公司怎麽能像我們自己壹樣了解自己的企業?主張外包的人則認為,正因為企業內刊如此重要,才更需要借用外力讓企業文化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專業傳播,而不受制於“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清華大學90周年校慶時做了壹部電視專題片,從撰稿到制作都是外包給非清華“血統”的專業人士。記得他們當時開玩笑,“清華人,誰敢寫清華啊!”這部外包方完成的專題片在多個電視臺播放,每年清華新生入學教育必看,受到廣泛好評。
當然,要不要外包內刊采編和制作業務,有方方面面需要考慮的事項,總結起來無非如下:
節省費用——特別是所在行業整體薪酬較高的企業,例如金融類、資源類、高端服務類企業等,把業務外包給專業公司,有利於降低管理成本。
提升品質——把內刊業務外包給專業公司將大大提升內刊品質。通過外包,甲方公司可以選擇全國最專業的內刊采編制作團隊。如果服務不滿意,可以及時更換承包商,而不必擔心提升品質可能帶來的員工管理等內部問題。
風險管理——對於某些行業,出版物的風險管理由第三者出面處理,會減緩對企業的直接壓力。
伸縮性——內刊業務外包會更具靈活性,可以根據合同靈活增減頁碼或改變出版頻次,甚至終止出版,而不必擔心由此帶來的管理上的麻煩。
專業服務——外包方帶來的專業服務水準是很難通過內部員工培訓達到的,即便能達到同樣的水準,公司花掉的時間和承擔的員工管理成本也不得不考慮。
如果給內刊的采編制作外包做壹個定義,大概可以這樣寫:“從戰略的高度考慮使用專業采編、設計、制作外部資源來替代本公司員工承擔的工作,從而減少非核心業務對公司資源的占用,優化資源管理。”
內刊代培師
近幾年來,隨著企業文化的進步,企業內刊的創辦和發展日益受到企業的重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有企業自己創辦的非贏利性“企業內刊”12000多種,總印刷量達1000萬份左右。由於企業缺乏專業的內刊創辦人員,部分企業還不打算將內刊外包,於是壹些區別於內刊講師的內刊代培師應運而生,代培師壹般具有深厚的媒體經驗和品牌傳播經驗,他們會深入企業帶領內刊部門運營1-3月。據內刊代培師鐵木介紹,代培師相比壹些講座,更加直觀和有效,代培師可以手把手地教,直到內刊或會刊出版水平達到壹定水準位置,比起請幾個媒體專家講幾堂課要收獲的多,此外代培師壹般會有品牌傳播實戰經驗,這對於企業來說,內刊的發展必須要內外兼備,自吹自擂的時代已經過去。
據了解,聘請內刊代培師的壹般為大型國企和行業協會,因為國企和協會更註重代培師的媒體從業經驗,這些企業 和協會的內刊閱讀群體廣泛,不乏主管領導和主管單位,在選題策劃、報道角度方面要求要更專業,更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