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習慣使用中,物流領域(如鐵路運輸)常將裝卸搬運這壹整體活動稱做“貨物裝卸”;在生產領域中常將這壹整體活動稱做“物料搬運”。實際上,活動內容都是壹樣的,只是領域不同而已。
在實際操作中,裝卸與搬運是密不可分的,兩者是伴隨在壹起發生的。因此,在物流科學中並不過份強調兩者差別而是做為壹種活動來對待。
搬運的“運”與運輸的“運”,區別之處在於,搬運是在同壹地域的小範圍內發生的,而運輸則是在較大範圍內發生的,兩者是量變到質變的關系,中間並無壹個絕對的界限。
二、裝卸搬運之地位
裝卸活動的基本動作包括裝車(船)、卸車(船)、堆垛、入庫、出庫以及連結上述各項動作的短程輸送,是隨運輸和保管等活動而產生的必要活動。
在物流過程中,裝卸活動是不斷出現和反復進行的,它出現的頻率高於其它各項物流活動,每次裝卸活動都要花費很長時間,所以往往成為決定物流速度的關鍵。裝卸活動所消耗的人力也很多,
所以裝卸費用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較高。以我國為例,鐵路運輸的始發和到達的裝卸作業費大致占運費的20%左右,船運占40%左右。因此,為了降低物流費用,裝卸是個重要環節。
此外,進行裝卸操作時往往需要接觸貨物,因此,這是在物流過程中造成貨物破損、散失、損耗、混合等損失的主要環節。例如袋裝水泥紙袋破損和水泥散失主要發生在裝卸過程中,玻璃、機械、器皿、煤炭等產品在裝卸時最容易造成損失。
由此可見,裝卸活動是影響物流效率、決定物流技術經濟效果的重要環節。
為了說明上述看法,列舉幾個數據如下:
(1)據我國統計,火車貨運以500公裏為分歧點,運距超過500公裏,運輸在途時間多於起止的裝卸時間;運距低於500公裏,裝卸時間則超過實際運輸時間。
(2)美國與日本之間的遠洋船運,壹個往返需25天,其中運輸時間13天,裝卸時間12天。
(3)我國對生產物流的統計,機械工廠每生產1噸成品,需進行252噸次的裝卸搬運,其成本為加工成本的15.5%。
三、裝卸搬運的特點
1.裝卸搬運是附屬性、伴生性的活動。裝卸搬運是物流每壹項活動開始及結束時必然發生的活動,因而有時常被人忽視,有時被看做其它操作時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例如,壹般而言的“汽車運輸”,就實際包含了相隨的裝卸搬運,倉庫中泛指的保管活動,也含有裝卸搬運活動。
2.裝卸搬運是支持、保障性活動。裝卸搬運的附屬性不能理解成被動的,實際上,裝卸搬運對其它物流活動有壹定決定性。裝卸搬運會影響其它物流活動的質量和速度,例如,裝車不當,會引起運輸過程中的損失;卸放不當,會引起貨物轉換成下壹步運動的困難。許多物流活動在有效的裝卸搬運支持下,才能實現高水平。
3.裝卸搬運是銜接性的活動。在任何其它物流活動互相過渡時。都是以裝卸搬運來銜接,因而,裝卸搬運往往成為整個物流“瓶頸”,是物流各功能之間能否形成有機聯系和緊密銜接的關鍵,而這又是壹個系統的關鍵。建立壹個有效的物流系統,關鍵看這壹銜接是否有效。比較先進的系統物流方式——聯合運輸方式就是著力解決這種銜接而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