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淪》是郁達夫寫的。
《沈淪》,是20世紀20年代郁達夫創作的早期短篇小說,亦是他的代表作。出版時即震撼了當時的文壇。該小說以郁達夫自身為藍本,講述了壹個日本留學生的性苦悶以及對國家弱小的悲哀。
1915年,郁達夫考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1919年畢業後,郁達夫從名古屋前往東京。途中,他以在名古屋讀書四年的生活體驗寫下了此篇作品《沈淪》。
郁達夫由於所處的社會黑暗透頂,周圍的環境光怪陸離,個人遭遇又頗多挫折與磨難,所以顯得比常人更復雜壹些,因而作品中往往激憤與哀怨並存,有時甚至流露出某種程度的感傷情調。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種性格的復雜性,其實就是(或者說標誌著)人性的豐富性。
作者簡介: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學日本,畢業於名古屋第八高等學校(現名古屋大學)和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
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壹,壹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後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沈淪》《故都的秋》《春風沈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懷魯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