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鋼是壹個在計劃經濟中建立起來的老牌鋼廠,但是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大潮中,漸漸喪失了市場競爭力。後來在政府撮合下,由地方企業紅鋼接手。紅鋼副總季節不情不願地被分配到這裏當家。
當他看到大量下崗工人的生活困難、常年發不出工資以及技術人才壹心向外的狀況,激起他的社會責任心與盤活工廠的決心。
他首先從產品、從技術入手。重新啟動壹年前被否定的“K91”(壹種航空航天用的鋼材料,國內空白)項目;起用當初發起人留德碩士馮工為項目組組長,並限定在兩個月內完成,以趕上國家招標。資金的事,全由他負責。
接著他克服原山鋼的馬副總、辦公室黃主任的種種阻撓,先是賣掉廠領導的豪華用車,接著又去各地討要欠款,最後又到紅崗請求支援。最終在技術人員、老工人的眾誌成誠之下,“K91”研制成功,並超過國際水平。
從人的成長角度思考(企業也壹樣):
季節是個六十多歲,即將退休的老幹部,是壹位壹心幹事業的、歷經考驗的山鋼老功臣。成熟、果斷、看大局。
吳工的兒子因自己不好好學習,被父親打了壹頓;但父親第二天出車禍而死。他受了刺激,寫下血書“奮發圖強”,最終考上清華大學。
馮工、葉工,因為廠裏不重視技術人才,計劃跳槽。先是葉工跳到海鋼,但沒拿到關系證明,還受了處分;接著是馮工也想跳槽。
還有其他技術人員,......。
先是馬副總,不重視技術人才,以沒錢為借口,阻止“K91”項目上馬,還壓低技術人才待遇。而自己房子越住越大,車越換越高級。
接著是辦公室黃主任(兼科技部主任),不懂技術,只會溜須拍馬,經常與馬副總唱雙簧。當季節他們啟動“K91”項目後,因缺少資金,準備盤活閑置資產時,他受馬副總的蠱惑,以保護國有資產為名,帶領100多人到省政府門口鬧。
......
所以電影的人物安排與主題、與電影名都銜接得非常好。
另外,人物安排的詳略也不錯。比如吳工兒子始終沒出場,但卻是輔助主題的壹股潛在、鋪墊力量;黃主任帶著壹百多號人到省政府鬧事,只是在談話中壹筆帶過,但作用卻不可小覷,使得情節張馳有度。而電影濃筆重彩的是描述季節、馮工他們是怎麽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取得成功的。
18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