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我不會唱歌》 歌手李克勤 作曲是誰?詳細資料

《我不會唱歌》 歌手李克勤 作曲是誰?詳細資料

Edmond Tsang 。畢業於香港大學,主修歷史及音樂,並於2003年取得哲學碩士學位。曾參與不同的音樂制作,包括舞臺劇、電視廣告配樂、並曾為電影作管弦樂編制。2003年開始創作流行曲。 2004年開始填詞,喜歡旋律加上文字的化學作用, 也壹直感受著流行曲的感染力,所以填詞。 依然堅持,只求能以心創作讓聽眾有所***鳴和領悟的歌詞。 第壹首創作: 我不會唱歌(李克勤) 第壹首出版作品: 轉(傅佩嘉) 創作器材: Mac G5 Digital Performer Synthesizers: Roland 3080, Korg Keyboard Effects: TC Electronics 欣賞的創作人: 黃丹儀 - 全部歌也很特別,有新0野聽 王菀之 - 有藝術味道,比較深,present 到又被接受 作曲是音符遊戲 他壹直都無創作流行音樂的心,自小鍾愛古典音樂,幾乎只聽古典音樂;問他最喜愛的流行曲是哪壹首,答案是沒有壹首特別深刻;問他有沒有特別喜歡的歌手,答案是沒有想過,因為不迷偶像。結果Edmond機緣巧合之下簽了版權公司,成為流行曲創作人,而且歌曲被不少歌星選用、流行。生命中因偶然造成的奧妙實在難以解釋。 妳本來選修的科目是什麼? 是音樂系裏面讀歷史,我的thesis是關於***產主義及音樂的。 為什麼喜歡歷史? 我從來沒有想過以音樂為工作。我本來主修歷史,因為小時候喜歡聽故事,很有趣,讀大學的時候發覺歷史裏沒有壹個既定的答案,妳可以把大家覺得是這樣的東西,以另壹個角度去講。所以我也希望在流行曲裏能做到這樣,試試有沒有其他角度。 那麼妳怎麼會覺得可以在流行曲方面繼續發展? 當初只是想試試,簽約後頭3個月有幾首歌幾hit,所以便繼續。 為什麼最喜歡的作品是“我不會唱歌”? 因為它是古典音樂的底,再做到壹點特別的東西。我沒有刻意去做,而且很多人也做過,如果硬要為了結合古典和流行音樂反而會不倫不類。這首其實是我第壹首作的歌,當時還未簽約,但要做些demo。那時電視上看見李雲迪彈奏La Campanella的廣告,所以才忽發奇想,攞這段來玩,在旋律上作另壹樣東西。其實剛作好的時候我覺得這首歌好奇怪,因為要遷就原本的旋律,完全不似流行曲。 妳作曲似乎不是由靈感觸發的,比較mechanical。 是的。我的歌沒有畫面或者故事的感覺,而是音符上的感覺,可以說是mechanical。很多時候我是為了玩,想作壹些別人唱不到的。但當有人唱到,我又會作些再難壹點的。 有些人認為香港流行曲的水準有下降的趨勢,妳有什麼看法? 我覺得無論在曲詞方面都有進步,它的變化、主題、深度都比以前多很多。以前香港流行曲的類型少,九成是情歌,所描寫的愛情也只有幾種,如失戀;現在的情歌所講的情很多變化。而另類的主題亦多很多。 為什麼有些人覺得是差了,因為七八十年代歌曲的旋律拍子很淺,如鄧麗君、許冠傑,聽了第壹句便知道二句,像七言律詩,對壹些沒有學過音樂的人會很容易有認同感,易記。但現在,很多歌手本身識音樂或在外國讀過音樂,將新的深的東西放進去。 且上年紀的人不會下載歌曲,對新的歌曲和歌手的唱功也不認同,有些人總覺得以前的東西好壹點,所以精選碟大賣,給人新歌賣不到的感覺。 那麼妳覺得聽眾是否跟不上創作人?為什麼? 這是必然的事。貝多芬起初也被人“掟凳仔”,聽的人進步比創作人慢。加上現在歌曲折舊快,即使聽眾可以被教育,但時間上不容許。 妳認為歌曲為什麼折舊得這麼快? 這是壹個惡性循環。本來所有人是三個月plug壹只歌,然後開始有人壹個月plug幾只,於是人人鬥快,每個星期都很多新歌,市場根本容納不到。即使妳的歌有多好,也要讓位給其他新歌。所以在這個年代要做經典的流行曲比以前難得多。 做創作以來,妳有什麼改變嗎? 我正在改善中,想少做些奇怪的東西,我也是樂意改的,因為既然做流行曲就應該做似番流行曲的東西,不要那麼難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