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英譯為:Foundation database。
基礎數據庫的詞義可應用於“企業名錄、數據庫營銷”領域。
中國大陸名錄行業,由於數據采集渠道阻塞(政府渠道采集,信息發布周期長)、數據加工投資大(例如企業信息核實、維護管理)、風險高等原因,壹直少有數據專業公司進入。
有哪些作用
互聯網上的企業名錄及光盤,數據基本源自國家統計局、工商局等政府信息渠道。
中國國家統計局僅做過兩次大型全國基本機構普查,即1997年普查(法人單位430萬家,產業活動單位640萬家)、2001年普查(法人單位500萬家、產業活動單位700萬家),合計建立約1200萬家的社會開放數據庫。這1200萬家數據,加上2002年後、全國各地工商局流出的不完整版(非合法)的企業註冊增補信息,是網上所售賣的1600萬(膽子大的號稱2300萬)中國企業名錄庫的基礎來源。
目前,互聯網上企業名錄光盤的經營者,大多是著眼短期利益“賺壹把就走”的小公司(有的甚至只有壹二個人,兼老板和打工的雙重身份)、個人(壹間屋子、壹根電話線和壹臺電腦就可以營業)。耗資百元或幾百元從網上購入壹套2001年不v全國基本機構普查數據中國企業名錄庫(四張光盤),不對企業數據進行整理、核實,直接銷售所謂。
國家統計局的最後壹次(2001年全國基本機構普查)數據、流入市場已經5年,中國私營企業平均生命期僅為19個月,加之電話號碼及區號變更升級,企業註冊地址搬遷等因素,這些企業數據的準確率只在20%~40%左右。對這類源自政府渠道,采集發布周期長、準確率低,需二次加工、核實和規範格式後才能使用的企業數據信息,在國際數據業界被稱為靜態數據或“基礎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