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生理學是研究人體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運動生理學研究人體在體育活動和運動訓練影響下結構和機能的變化,研究人體在運動過程中機能變化的規律,以及形成和發展運動技能的生理學規律,探討人體運動能力發展和完善的生理學機理,論證並確立各種科學的訓練制度和訓練方法。
運動生理學研究的對象和任務
運動生理學以正常人體為研究對象,研究人體對運動的反應和適應。它的任務是:在正確認識人體機能活動基本規律的基礎上,進壹步探討體育運動對人體機能發展變化的影響;闡明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過程的生理學原理;掌握不同年齡、性別,不同運動項目和不同訓練水平運動員的生理特點,從而能科學地組織體育教學,指導體育鍛煉和運動訓練,更好地為體育實踐服務。
運動生理學研究方法
運動生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過實驗,在人工創造的條件下,使壹定的生理現象按所要求的時間和空間正常出現,借以觀察和分析機能活動變化的過程及其因果關系。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實驗手段有了很大的改進,肌肉活檢、電鏡觀察、微電極生理和超微分析等技術已把運動生理學的研究帶進以分子為基礎的微觀世界;另壹方面,多種生理現象又可通過換能、遙測、多導記錄,在不影響人體運動狀態的條件下獲得實驗數據,利用電腦記憶、系統處理、綜合分析,使動態的和整體水平的研究也達到了新的高度。同時,動物實驗也是運動生理學實驗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運動生理學與其它生物學科的關系
人體的機能和形態是密切聯系的,因此學習運動生理學不但要從人體生理學入手,還需要掌握人體解剖學、生物化學、運動力學、運動醫學等基本知識;只有和這些相關學科相互配合,進行綜合、系統研究,才能達到更好的研究效果。
運動生理學的產生
運動生理學的研究始於十九世紀末。意大利的A。莫索於1892年發表了有關肌肉收縮的理論。隨後,法國的F。拉格朗熱於1889年出版了《不同年齡人身體鍛煉的生理學》。此外,英國的F。A。班布裏奇和A。V。希爾等人的研究和著作都為運動生理學奠定了基礎。其中,尤以A。V希爾所進行的系統研究貢獻最大。美國的P。V卡波維奇、瑞典的P。O。阿斯特蘭德、蘇聯的A。H克列斯托夫尼科夫、H。B。濟姆金、B。C。法爾費利、H。H,亞科夫列夫和日本的豬飼道夫等人的研究工作,都為運動生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的生理工作者程瀚章、蔡翹等人曾先後編著過《運動生理學》。1951年,趙敏學編著了《實用運動生理學》。
運動生理學的優秀網站:
中國運動生理學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