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聚焦
聚焦,壹種生命自覺之道,生命的哲學。 自古代以來,全球各地的人們就通過類似聚焦的方法,探索生命的意義和完善自我意識。 當代聚焦,是由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家、哲學家簡德林博士,與人性主義心理咨詢大師羅傑斯壹起工作時,所發展出的壹種人生實踐之道和方法。同時也是引領當代人性——存在主義體驗心理談話療法的主幹。 聚焦的方式和步驟是簡明而容易的,它會幫助妳開放生命的主體——身體智慧。當妳開始學會對身體的智慧開放時,妳將會發現新的生命體驗所導致的轉化和對人生的新理解。這些過程將協助妳完善自我的人格,探索生命的意義,解決生活的瑣事,化解工作的壓力,增進心身的健康。 聚焦的西方哲學基礎,與哲學的狄爾泰、胡賽爾、海德格爾、梅洛龐帝、薩特等傑出的思想相應。 在東方文化智慧傳統中相應聚焦的,有內觀禪(正念)、禪(禪宗)等,聚焦與這些智慧傳統的對話與合作,正在當代心理科學界所進展與整合運用。 聚焦取向心理療法,當代人性——存在主義體驗式談話療法的主要療法,以來訪者為本療法的新發展。以聚焦禪的生命存在哲學為基礎,由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家、哲學家簡德林博士,與人性主義心理咨詢大師羅傑斯壹起工作時,所發展出的壹種整合性的體驗式治療。 當羅傑斯和簡德林壹起工作時,他們研究許多咨詢錄音,發現案例中的許多心理咨詢師在真誠、***情、無條件積極關註方面都無可挑剔,但他們面對的來訪者有的是很快好轉,但有的卻很難好轉。 經過反復研究分析,發現那些能夠經常註意自己感受的來訪者往往是容易好轉的,而不太能夠集中在自己感受而壹味理性分析、糾纏瑣事、情緒沈溺等的來訪者是很難好轉的。因此,來訪者能否關註自己的感受就是相當重要的治療變量。 這樣的省思,導致了臨床心理治療的轉變和新進展。在簡德林及其同事嘗試這樣在臨床中,協助那些難以好轉的來訪者開始關註感受時,那些來訪者就開始好轉。於是這壹治療方式就開始在心理治療中擴展開來,漸漸形成壹種當代的心理治療方法。 當代,聚焦取向的方式可以運用在人性——存在主義療法中,也可以運用在精神分析中,也可以整合在認知行為療法中,並且行之有效,表明它有很強的整合性和療效性。 聚焦取向心理治療,目前在美國、英國、德國、西班牙、荷蘭、俄羅斯、日本、中國等許多國家開展培訓,以及運用到臨床心理治療的實踐中,正在影響著心理治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