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時尚,人們往往會把它與眼下正流行的網絡歌曲、80後作家等壹批新興概念聯系起來。而說到經典,人們又多會想起《白毛女》、《紅樓夢》這些昔日的流行。那麽,從時尚到經典,究竟要走多少路程呢?它們又是否矛盾呢?
下午茶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期的壹種社會時尚,當時貴族紳士,名媛淑女都愛在下午三四點鐘品壹小杯茶,吃幾塊甜點,下午茶也就成為英國民眾普遍的時尚,從倫敦地鐵的咖啡館到曼徹斯特鄉間的啤酒店,都可以找到下午茶的蹤跡。如今,有著百年歷史的下午茶早已成為都市白領的壹種時尚。昔日的經典依舊時尚。
好萊塢大片《泰坦尼克號》也算得上是從時尚走到經典的壹個例子。拍攝於1995年的《泰坦尼克號》是美國電影史上耗資最多的電影。上映後立刻風靡全球,大街上隨處可見它的海報,印有男女主人公畫像的服飾更是屢見不鮮。如今整整十年過去了,那個男女主角站在船頭像鳥般飛翔的鏡頭早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時尚經過了時間的考驗後,照樣可成為經典)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時尚與經典是不矛盾的,不僅如此,時尚與經典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時尚走到經典,也許要經過數百年,也許只需短短的幾十年。但無論長短,時尚都得接受時間的考驗,只有那些經歷了歲月的變遷依舊能被人們所津津樂道的時尚,才能積澱成經典,綻放耀眼的光芒。
既然這樣,我們又應當如何對待現實中的時尚呢?
某個事物成為時尚,就必然有它的優點。比如網絡歌曲,因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而深受大眾的喜愛。但這並不意味著網絡歌曲就是好的,相反,多數樂評人認為它缺乏深刻的內涵以及制作簡陋,必定會成為“過眼雲煙”。因此,我們對待時尚,既不能將其壹棍子打死,徹底否定,也不能全盤吸收,而應該有選擇地利用。
千年之前,宋朝民間流行的宋詞與市井文學,如今成為我國文化的瑰寶,成為文學中的經典;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天鵝湖》如今成為芭蕾舞劇的經典……這壹個個從時尚走到經典的事物,總是給予我們美的享受。我們期待著更多的時尚走向經典。
篇二:態度決定高度
常常聽人說,壹個人態度的好與壞,可以從他的談吐舉止中看出,從態度中又可以得出這人的品德是否高尚、預示將來的事業是否成功。
壹名學生就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在學習上我們應做到作業是為自己學習知識而做,而不是對付老師;壹定要遵守校園的規章制度,聽從老師的指導與教誨,不能以自己的性格來“挑戰”老師,有時我們真的也該問問自己,是不是做到了老師提給我們的所有要求呢?是不是預習了每壹篇文章?是不是……學習態度好與壞表現在與學習有關的壹系列活動上,例如:踴躍參加市區開展的公益活動、積極參與學校開展的運動會、寫篇文章發表到少年先鋒報上等等。健康向上的學習態度是取得好成績的根本保障。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壹定要給自己的人生定壹個目標,不斷刻苦努力,不能只滿足現狀,要蒸蒸日上,勇於面對困難。攀完了壹座高山,不能停下腳步,應向另外壹座高峯發起“進攻”。作為學生不能玩物喪誌,壹天沈迷與電腦、電視之中,這樣將來會壹事無成,古人說得好“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人離不開社會,學生離不開集體,在待人處事上應該誠懇、認真,態度溫和,舉止親切。作為壹名學生在班上要與同學們團結互助,不能挑撥離間,為班上主動做事,從自己做起,敢於承擔責任,要對集體做出貢獻,這是我們新時代人必須具備的良好素質,是“”對我們的根本要求。
如果壹個人態度粗暴、行為狂妄、性情虛偽,誰也不願意和他交朋友,更不喜歡和他壹起做事;相反,壹個人的態度溫和謙遜,有禮貌那麽誰都會和他交朋友,這是不用置疑的,也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說得好“壹個好漢三個幫”,只要妳得到朋友的幫助與鼓勵,妳就會向著自己奮鬥的目標走去。
俗話說“態度決定高度”。只要每個人都從自己的點點滴滴開始做起,隨時檢討和反思自己的行為,那麽他就離成功的終點不遠了。
篇三:希望與絕望
希望是沒有羽毛的小鳥,棲息在靈魂的巢窩。希望是水上的泡影,折射著斑斕的顏色。希望是孩提時代的紙鶴,希望是夢中的詩歌。
如果世間本就沒有什麽希望的話,那麽,絕望會不會也同樣沒有了呢?因為,絕望本就是從希望中來。只是有點為這種想法害怕,因為有了希望,我們的生活才是七彩的,縱然這些希望有時可能會帶來絕望。
可是,帶來絕望的希望太傷人了,為什麽總有人想要或是已經以壹種自己的方式,來結束壹切塵世間的希望或是絕望呢?這是因為生活有了太多的壓力和無奈,因為本有希望,最後卻帶來了絕望的緣故。而因為絕望了,所以,他們才選擇了壹種無望的方式來結束這壹切。這樣的希望又帶給人們太多的傷害。
夢壹下變成了灰色,在夢中,苦苦掙紮卻逃不出希望或是絕望的結局。驚醒後無法再入睡,如果真沒什麽希望的話,或許真的也就沒有什麽絕望了。但是,沒有希望,不就是只有絕望了嗎?不對,回過頭來想想,絕望是從什麽地方來的?是從希望中來的,這樣看來,沒有希望的話,或許也就不會再產生絕望了。
沒有希望的世界會是什麽樣的呢?灰色的,死氣沈沈。這壹點,倒是可以想到的。追求和進取壹直伴隨著我們活著的整個過程,都是因為有了希望。而希望正是這世間的色彩。
可以肯定,沒有了希望,世間不會再有陽光,可是,有了希望,並不壹定只是絕望。希望的背面不全是絕望。最主要是我們應該以希望的心態面對這壹切,縱然壹時失意、落魄、絕望,也不應該輕言放棄,因為,世間本就是陽光四射的地方,盡管有時會有暫時的黑夜,我們不應該逃到壹個灰暗的角落,讓自己看不到希望。
前方是絕路,希望在轉角。實在不行,就轉個彎,壹切又會是陽光遍地、充滿希望的,只要大家都堅信。沒有理由不相信也不應該放棄希望。
總是在希望和絕望之間徘徊,這也許是絕大多數人經常出現的心態。就像蘑菇都喜歡與潮溼為鄰壹樣,希望也偏愛與絕望為伴,所以絕望光顧了妳,不要心存恐懼,不要心存憂慮,還是把它當成妳的鄰居壹樣善待吧,要知道黑夜的鄰居是白晝,絕望的隔壁就是希望!
篇四:把握分寸
把握分寸是壹門藝術。
丹青之妙,花斂容,日藏光,月遮羞,墨分五彩,化在漸染之間。
分寸之間,便是大美。
人是有靈魂的軀殼。分寸,便在這軀殼之間。
諸葛孔明,燒博望,排八卦,演七星,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收姜維,服關張,西坐荊蜀,南和孫吳,北拒曹操,極盡人臣之能事,卻沒有失去身為人臣的分寸。先主痛哭,白帝托孤,若是小兒禪不濟,汝可取而代之。諸葛斂容,吾當肝腦塗地!人臣的分寸就在這壹句“肝腦塗地”罷了。
我羨慕聖埃克蘇佩裏的決絕,卻不愛海子的涼薄,同樣是死,壹個如秋葉之靜美,壹個如落紅之霓裳。海子說,我要熄滅生鐵的光、愛人的光和陽光,尋壹方寂寞。我恐懼黑暗,我寧願在黑色的窗子裏掛上帷幔。海子的死宣告他的壹生橫臥在分寸之外。
這樣涼薄而冷酷的人生,便在分寸之外消失殆盡了。
人生的分寸,又豈止海子的春暖花開?
薩爾瓦多·達利壹生緘默於與同性詩人洛爾迦的不倫之愛。達利曾為洛爾迦畫過壹幅畫,軀體化為四處遊蕩的無可名狀之物,這幅畫叫做《微塵》。我想我們無法用世俗的眼光去評判沈淪在微塵之愛裏的達利。他活在分寸之外,他顛倒了世間的黑白,他最終用同樣熾熱的火把自己燒死了。
分寸之外的人生,讓人欷歔與動容。達利之死,死於分寸之外的熱火。被燒死的還有梵高,在用金黃大肆渲染的麥田裏,他自殺了。
失了分寸的人生是可悲的。
四時之景裏,層林隱鐘聲,雲海掩清泉,深山聞吹笛,抑或那“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靜美。分寸間的美,便是半遮半掩,猶抱琵琶半遮面。
我想起魯迅和他獨特的敘述方式,那是對把握分寸極精妙的詮釋。
在《孔乙己》裏,大師這樣寫道:“他從破衣袋裏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裏……”後面便是神來之筆:“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便用這手走來的。”短短壹句,便已足夠。這樣精準的文字只能在魯迅的作品裏找到,這便是大師留給我們最寶貴、最有益的東西。
無論諸葛亮詮釋忠的分寸,還是海子與達利分寸之外的人生,抑或魯迅將分寸把握得極好的文字,都體現出了分寸的重要性。分寸就是姑蘇城外的鐘聲,是謫仙掬起的美酒,是八大山人的壹幅潑墨,淡定深遠,恬靜柔軟,又蘊涵脈脈溫情。把握分寸,把握硬朗與柔軟間隙裏的壹絲精妙。
篇五:挑戰極限
“超越夢想壹起飛,妳我需要真心面對……”每當耳畔響起這首歌,心中總會掀起無限的遐想,人類就是懷者這樣的夢想在闊步向前的。挑戰極限,其實就是把人類最大潛能盡情展現,勇於挑戰極限就是把心中的夢想在現實中濃墨重彩的描繪,挑戰極限,我們的人生價值將會壹覽無余地體現。
在人類發展的漫漫旅途中,夢想始終在召喚著我們,哥倫布、麥哲倫揚起了駛向大洋的風帆,開辟了歷史的新航線;火車由隆隆前行進而變得風馳電掣;神五神六上了天,多年的飛天之夢壹朝實現;無線通訊讓天各壹方的兩顆心變得不再遙遠;人類登上了月球,不停的腳步繼續向宇宙攀緣……壹切的壹切,都像夢幻般實現。挑戰極限,人類進步的車輪滾滾向前。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司馬遷,慘受宮刑,發憤著書,《史記》得以問世;曹雪琴,耐住饑寒,壹部《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徐悲鴻,面對洋學生的挑釁、侮辱,用第壹的成績證明:中國人不是好惹的;史鐵生,兩腿殘缺,痛心回眸,為回報母愛,憧憬生活,毅然拿起筆,寫下不屈的人生;海倫·凱勒,雙目失明,用雙手、用壹顆心成就了自己寫作的人生,她的精神激勵了全世界千千萬萬殘疾人,成為人類壹筆寶貴的財富。挑戰極限,貝多芬、保爾·柯察金、張海迪、舟舟……壹系列敢於扼住命運咽喉的人在我們頭腦中壹壹閃現。這些在逆境中受盡磨練的人們,真正讀懂了人世間的真善美、假醜惡,更懂得什麽是真正的生活,逆境中的經歷,更有助於他們創造出許多順境中不能創造的成就。
人類永無滿足,挑戰的腳步遍及各個領域:吉尼斯世界記錄壹項項被刷新,南極大陸插上了各國科考隊的旗幟,英吉利海峽多次被徒手遊過,柯受良駕車飛躍了黃河……挑戰,成功與失敗並存, *** 與危險同在,那為何人們又對它如此鐘愛?
挑戰極限,正是人們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體現。人活壹世,草木壹秋,與其庸碌無為地活著,不如壯壯烈烈將生命綻放。流星劃過天際,轉瞬即逝,卻將美麗銘刻人間;夕陽雖短,然而那紅彤彤的燦爛卻是壹天中最耀眼的光華。挑戰極限,證實了自身的價值與實力,展現了生命的活力。作為壹個莘莘學子的我們,面對知識的挑戰,面對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唯有踏實邁步,點滴積累,靜心讀書,勤思好問,把高考當做當前的極限,把上大學當做人生的又壹起點,不斷攀升,不斷超越,我們的人生才會格外奪目耀眼!
人生無極限,挑戰無極限,“越飛越高越精彩”將是我們不變的誓言!
篇六:堅持鑄就成功
平凡與偉大是兩種不同的成就。每個人都花費了畢生心血只為做出壹番偉業,結果往往是回首縱觀壹生發現只因為他們不懂得只有堅持才能鑄就成功。
阿裏巴巴總裁馬雲說:“偉大的事就是無數次的平凡、重復、單調、枯燥地做同壹件事。我們既要有像兔子壹樣的速度,又要有像烏龜壹樣的耐力。”正是因為擁有耐力,促使馬雲在壹次次失敗後總結經驗,積累每次創業中失敗的教訓,堅持不懈,最終創立了阿裏巴巴,完成了他的夢想。或許,阿裏巴巴的創立與成功,就是堅持積累鑄就成功的偉業。
成功與偉大是人生的最高成就。何謂成就?成就即事業上的成績,那是壹種無法購買和交換的努力的肯定。如果說妳在某壹方面獲得成就,那麽恭喜妳,妳比別人擁有更多的耐力與積累。可千萬小心,別讓成就束縛手腳,成為前進路上的的絆腳石。還記得柯達嗎,那個叱咤風雲近百年、曾經占據市場份額80%的企業,那個最高市值達八百多億美元、破產前市值僅23美元的公司?百年柯達緣何破產?當別人都在研發生產數碼相機時,它還在得意於造膠卷的成功經驗,停留於過去積累上,不去探索,不去堅持研發,在研發中積累經驗,他不破產誰破產?被成功沖昏了頭腦,猶如捕到蟬的螳螂,卻不知黃雀在後,最終被市場吞噬。
如想不到柯達之覆折,就要讓堅持變成成功的基礎。只有堅持的頑強加上積累的豐富,方可助我們壹路向前,走向成功。占據世界計算機運行程序的微軟讓比爾蓋茨名滿天下。當年他和他的朋友保羅艾倫瞅準商機,兩人努力拼搏,不斷研發。可惜天有不測風雲,就在最關鍵時刻保羅艾倫突發疾病,離開了比爾蓋茨。比爾蓋茨並未因此而停止前進的步伐,獨自壹人劈波斬浪,在失敗中堅持,在失敗中汲取教訓,不斷前進,創辦了微軟公司,發布了“窗口”系統,將計算機引入新的時代。可是他並未因此而停止前進的步伐,從用戶之中吸取寶貴建議,不斷改革、研發,發布更加先進的系統,方便了全世界人民的使用。我們不得不感嘆比爾蓋茨的勇氣與毅力,他沒有被成功束縛手腳,而是不斷提高自己和自己的產業,他用事實驗證了堅持與成功的完美結合,造就了今天的微軟,今天的比爾蓋茨。沒有成功、失敗在所難免,可如果沒有堅持,或許連失敗的機會都沒有,又何談成功?
我們需要堅持為成功奠基,更需要成功為堅持鼓勁。在人生的路上,以堅持為基礎,成功為力量,不斷開拓創新,定可成就壹番不平凡的事業,塑造壹個不平凡的人生!
篇七:學會放棄
人生如水,人生難免跌宕起伏。人壹旦經歷許多磨難之後,就會選擇放棄。放棄,新的開始。
磨難居於生活中,猶如空氣對於動植物,水對於魚,無處不在。面對這些磨難與挫折,也許我們會堅持到底、持之以恒,也許我們會放棄。
我們放棄了,並不代表我們向生活、自然,向我們自己認輸。我們學會放棄,也許這是壹種很好的放松方式,也許這是壹種(對於某件事)的解脫。
蘇東坡壹生多次遭受困頓躓宕,仕途幾經沈浮,在元豐五年的“烏臺詩案”被貶於黃州。這次的磨難幾乎要來了他的性命。因此。他便有了“壹蓑煙雨任平生”的人生態度。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正因在這微冷的春風中輕拂著,藉著春雨洗滌心中的遺憾。回首多年來在仕途中所遭受的風風雨雨,眼前的這些微涼的細雨也不過如此。這時心中就暢想“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的放棄,放棄官場上的官吏,並不是他無法勝任,而是對多年來的仕途早已厭倦,對人生的大徹大悟。他的放棄,使他的生活多了壹份寧靜,多了壹份閑情。
“魚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我們要學會取舍,學會放棄。
曾經看過這樣壹個故事:同事的朋友,本來是可以成為壹名重要角色的人,但因謠言推出競賽,因此他和這名角色失之交臂。經過許多年磨難之後,他成為了壹名白領。
正因為賭氣,這麽壹位有才的朋友,他選擇放棄,但他並非不是壹個成功的人。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種種不同的磨難在我們的身邊,有許多的難題擺在我們眼前。有時我們會選擇持之以恒;有時我們會放棄,但放棄也許會使我們更加地輕松。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選擇壹種東西,但壹會兒發現有更好的,就會放棄前者。當我們同時對兩種事物感興趣時,我們必須懂得取舍,學會放棄。這樣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地多姿多彩。
放棄可能是無奈的,可能是痛苦的。但是妳的每次放棄應是無愧自我,學會了放棄妳才能夠想成功彼岸邁進,在不斷的放棄和選擇中展現真正的自我。
篇八:別讓愛走遠
當今社會,人們之間越來越冷漠,漸漸消失的人情味是對我們內心的拷問。
學生們為了成績,整天置身於題海之中,對周圍的壹切都不聞不問;父母們為了生計而奔波著,與孩子溝通的時間更是少的可憐;上班族為了事業和月薪,多久都沒有回家看望過父母。家是圓心,不管半徑有多遠,都請常回家看看,別忘記回家的路。
在快節奏的社會生活中,人們都在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奔波著,彼此之間越來越冷漠,越來越自私,人情味也隨之越變越淡。隨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而如今緊張的鄰裏關系成為人與人之間不可逾越的壹道鴻溝。過去鄰裏之間的熱情與淳樸,現在已少得可憐,我們甚至可能連自家鄰居的姓名都不知道。鄰裏之間常常為了下水道疏通費、汙水費、物業費等壹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得不可開交,每當涉及自身利益時,鄰裏關系就已不復存在。
“老人摔倒該不該扶”是當今紅遍網絡的熱議話題。壹些網友認為應該扶,畢竟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有壹些人怕被老人訛上,認為不應當扶。我只想對這部分人說:“妳們的責任感與內心的良知都哪去了?”換個角度考慮,假設摔倒在地的是妳自己,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妳看見路過的人都像沒有看見壹樣頭都不回的走掉,妳的內心是什麽滋味?妳會不會感嘆世態的炎涼與如今人情的淡薄?其實,幫助別人就是在幫助我們自己,少壹些私心,多壹些寬容與大度,妳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其實很美。
不管前進的路有多坎坷,生活都得繼續。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我們可以改變現在。"良言壹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多壹些理解,少壹些爭吵;多壹些寬容,少壹些自私;多壹些認可,少壹些質疑。我們始終要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真誠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人類社會,人情味無處不在,它使人們品嘗到愛與關懷。營造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社會需要人情味;相互寬容與理解需要人情味;互相幫助需要人情味。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裏都是流浪。
人情味鑄就了充滿愛的世界,讓我們將心比心,守住內心寧靜的世界,別讓愛走遠,讓人情味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