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名詞解釋宏觀經濟學:
1、宏觀經濟學是人文社會科學基礎中壹門研究經濟體系整體運行規律的學科,它研究經濟體系中不同部門之間,以及經濟體系與國際經濟體系之間的相互關系,並對這些關系進行分析和預測,以指導經濟政策制定。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經濟增長和發展、國民經濟賬、貨幣政策、就業和通貨膨脹、貿易政策等。
2、宏觀經濟學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為研究對象,它主要研究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產生的結果,其中就研究國民收入、就業與失業、利率與匯率、價格總水平、國際收支等影響經濟總量的宏觀經濟變量。宏觀經濟學是相對於微觀經濟學而言的,它主要研究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產生的結果。
3、宏觀經濟學英文名稱Macroeconomics,是使用國民收入、經濟整體的投資和消費等總體性的統計概念來分析經濟運行規律的壹個經濟學領域。宏觀經濟學來源於法國魁奈的《經濟表》和英國馬爾薩斯的“馬爾薩斯人口論”。1933年挪威經濟學家弗瑞希提出《宏觀經濟學》的概念。宏觀經濟學本質上是修正主義性質的,集合了保守哲學觀念和激進政策設計。
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方向包括:
1、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研究經濟增長的影響因素、發展趨勢以及宏觀調控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等。
2、貨幣政策:研究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包括利率、匯率、貨幣供應量等方面的調控。
3、財政政策:研究財政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包括政府支出、稅收、債務等方面的調控。
4、國際貿易和全球化:研究國際貿易和全球化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宏觀調控對國際貿易和全球化的影響等。
5、經濟周期和景氣:研究經濟周期和景氣的變化和原因,包括經濟增長、就業、通貨膨脹、利率等方面的波動。
6、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研究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和運行,包括股票、債券、外匯等市場的動態和調控。
7、經濟不平等:研究經濟不平等的原因和影響,包括收入分配、貧富差距等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