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梭羅帶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梭羅帶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前幾天終於讀完了偉大哲學家梭羅的《瓦爾登湖》。我承認我是硬著頭皮看完這本書的。讀之前就聽有人說過“心不靜的時候是讀不進去這本書”這樣的話。事實證明果然如此。梭羅用簡單平實的語言以及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例子來向我們展示壹個個大道理。他告訴我們削足適履無用,只有買對鞋的尺碼才是正道;他直接了當地指出我們平時都是靠壹個人的衣著打扮來判斷他的身份的,以貌取人先入為主的偏見往往會誤導我們;他告訴我們很多社交其實是無用的;他說人是孤獨的,也應該是自由的,壹個人能夠放下的越多他才越富有。這些道理,足夠我們細細品味慢慢思考。在面對壹汪清澈的湖水中,梭羅思考出了這些人生哲理。我想瓦爾登湖是媒介而不是必須,梭羅說過不要復制他的做法,他的做法沒有借鑒意義。我們要做的的是在繁鬧的都市中,找到壹片凈土。在那裏妳可以放松自己,找尋自己,做回自己。莫讓“浮雲遮望眼”。

沒有人會削足適履的;只有合乎尺寸的衣履,才能對壹個人有用。

這是壹個有趣的問題啊,沒有衣服的話,人們將能多大地保持他們的身份?沒有了衣服的話,妳能不能在任何壹群文明人中間,肯定地指出誰個最尊貴?

因為人們關心的並不是真正應該敬重的東西,只是關心那些受人尊敬的東西。

衣服不過是我們的最表面的角質,或者說,塵世之煩惱而已。

文明造出了皇宮,可是要造出貴族和國王卻沒那麽容易。

壹個階級的奢侈全靠另壹個階級的貧苦來維持。

壹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越是富有。

妳們要盡可能長久地生活得自由,生活得並不執著才好。執迷於壹座田園,和關在縣政府的監獄中,簡直沒有分別。

怎樣壹種空間才能把人和人群隔開而使人感到寂寞呢?我已經發現了,無論兩條腿怎樣努力也不能使兩顆心靈更形接近。

有了思想,我們可以在清醒的狀態下,歡喜若狂。只要我們的心靈有意識地努力,我們就可以高高地超乎任何行為及其後果之上;壹切好事壞事,就像奔流壹樣,從我們身邊經過。我們並不是完全都給糾纏在大自然之內的。我可以是急流中壹片浮木,也可以是從空中望著塵寰的因陀羅。看戲很可能感動了我;而另壹方面,和我生命更加攸關的事件卻可能不感動我。我只知道我自己是作為壹個人而存在的;可以說我是反映我思想感情的壹個舞臺面,我多少有著雙重人格,因此我能夠遠遠地看自己猶如看別人壹樣。不論我有如何強烈的經驗,我總能意識到我的壹部分在從旁批評我,好像它不是我的壹部分,只是壹個旁觀者,並不分擔我的經驗,而是註意到它:正如他並不是妳,他也不能是我。等到人生的戲演完,很可能是出悲劇,觀眾就自己走了。關於這第二重人格,這自然是虛構的,只是想象力的創造。但有時這雙重人格很容易使別人難於和我們作鄰居,交朋友了。

壹個在思想著在工作著的人總是單獨的,讓他愛在哪兒就在哪兒吧,寂寞不能以壹個人離開他的同伴的裏數來計算。

社交往往廉價。相聚的時間之短促,來不及使彼此獲得任何新的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在每日三餐的時間裏相見,大家重新嘗嘗我們這種陳腐乳酪的味道。

人的價值並不在他的皮膚上,所以我們不必要去碰皮膚。

好比妳扔兩塊石子到靜水中去,太近了的話,它們要破壞彼此的漣漪的。

這就是說,壹個人如果是活著的,他就隨時隨地有死亡的危險,其實這樣的死亡危險,由於他已經是壹個活著的死人而相對地減少了。

不管是睡覺或其他心不在焉,每壹個人都應該在清醒過來之後,經常看看羅盤上的方向。非到我們迷了路,換句話說,非到我們失去了這個世界之後,我們才開始發現我們自己,認識我們的處境,並且認識了我們的聯系之無窮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