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初投袁紹,袁紹對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數十日後,對袁紹謀士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三國誌·魏書·郭嘉傳》)!還說:“吾將更舉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卻說:“袁氏有恩德於天下,人多歸之,且今最強,去將何之”(《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還沒發現到袁紹的短處,不再多言,遂離紹而去。
起初,潁川名士戲誌才為曹操謀士,曹操對他甚為器重。無奈戲誌才早逝,曹操便寫信給謀士荀彧,書中說:“自誌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穎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三國誌·魏書·郭嘉傳》)荀彧見信後,向曹操推薦了郭嘉。曹操召見郭嘉,與其***論天下大事,高興地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三國誌·魏書·郭嘉傳》)。會見後,郭嘉也非常高興地說:“真吾主也”(《三國誌·魏書·郭嘉傳》)。曹操遂任郭嘉為司空軍祭酒,時為建安元年(196年)。自此,郭嘉以多謀善斷而深得曹操倚用。
同年,呂布以轅門射戟的方式解救了劉備,劉備不久便又得兵萬余人,引起呂布妒恨,率兵攻打劉備。劉備逃走,歸降曹操,曹操待其甚厚,讓劉備豫州牧。有人對曹操說:“備有英雄之誌,今不早圖,後必為患。”曹操問郭嘉該當如何,郭嘉說:“有是。然公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杖信以招俊傑,猶懼其未也。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如此,則智士將自疑,回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壹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說:“君得之矣”(《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於是給劉備增兵增糧,派其至沛(今江蘇沛縣),收集散兵以對付呂布。
他有壹雙望穿秋水的眼睛。
他有壹道洞穿人心的目光。
他就是曹操身邊最年輕、最詭奇的謀士——郭嘉
歷史評價
郭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曹操說:“難奉孝為能知孤意”(《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師不久逝世,年僅38歲。曹操哀痛不已,對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三國誌·郭嘉傳》)!乃表告天下:“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壹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三國誌·魏書·郭嘉傳》)。於是上表謚郭嘉為貞侯,其子郭奕嗣。
後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慨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國誌·魏書·郭嘉傳》)。當初,陳群責怪郭嘉不治行檢,多次在朝中控訴郭嘉,郭嘉卻神色自若。曹操則更加重用郭嘉,而陳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興。
郭嘉身為謀士,為曹操統壹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勛,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三國誌·魏書·郭嘉傳》),可惜郭嘉英年早逝,壯誌未躊,實為可惜。
三國誌評曰: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畫所料,是其倫也。
曹操表郭嘉「聞褒忠寵賢,未必當身,念功惟績,恩隆後嗣。是以楚宗孫叔,顯封厥子;岑彭既沒,爵及支庶。故軍祭酒郭嘉,忠良淵淑(淑:大都指女人的善、美 BY國語日報字典),體通性達。每有大議,發言盈庭,執中處理,動無遺策。自在軍旅,十有余年,行同騎乘,坐***幄席,東擒呂布,西取眭固,斬袁譚之首,平朔土之眾,逾越險塞,蕩定烏桓,震威遼東,以梟袁尚。雖假天威,易為指麾,至於臨敵,發揚誓命,兇逆克殄,勛實由嘉。方將表顯,短命早終。上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連毒恨這個字眼都出現了,可見其心目中的重要性)喪失奇佐。宜追增嘉封,並前千戶,褒亡為存,厚往勸來也。」
曹操因為痛失軍師而頻頻書信給荀彧,追思郭嘉:「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壹年,阻險艱難,皆***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凝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白話來說就是郭嘉是少數能夠完全理解、諒解曹操的賢內助),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見時事兵事,過絕於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則不生還』(因為郭嘉不能去南方,所以主公平天下都是往北方平的,真疼軍師呀)。然與***論計,雲當先定荊。此為不但見計之忠厚,必欲立功分,棄命定。事人心乃爾,何得使人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