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80後中學教師辭職回鄉當農民

80後中學教師辭職回鄉當農民

生產隊時,想當民辦教師因人而異,也難也不難。

壹, 有人當民辦教師,壹點都不難

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 末期前,我們生產大隊有兩個小學和壹個耕讀點。

那個年代的民辦老師,多數是大隊、小隊領導會計的妻子、妹妹、子女,有八、九個。因為是大隊辦學,用誰不用誰,大隊領導說了算。文化太低,有幾個小學都沒畢業,就是到學校混工分。再說,那時也不抓教學成績,學習毛主席語錄、老三篇等,濫竽充數沒問題。妳說,對於有頭有臉的人,當民辦,那不是小菜壹碟。

打倒四人幫後的1977年7月,鄧小平出來工作,開始抓科學、教育。壹個解放了的老幹部做公社教育辦主任,他決定全公社小學實行統壹考試,所有班級考試成績排大榜。

這壹決定,震驚了那些靠權勢、沒經過任何考察考試、輕輕松松上來的民辦老師們。他(她)們壹看風頭不好,不要說考學生,就是考老師也難及格,紛紛自動辭職。

二,我想當民辦,難於登天,後又峰回路轉。

當老師,是我從小的夢想。我是返鄉知青在生產隊勞動十幾年,為大小隊寫材料,寫畫毛澤東思想大學校幹壹個多月,公社組織集中大兵團修三年梯田,我是大隊施工員兼報道員,為生產隊300多畝水田丈量、制圖,連記工員掛墻上的記工大報單都是我畫。

可就是當不上民辦老師,因為我——富貴出身。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1978年7月末的壹天,我和幾個社員在隊所前糞堆倒糞。我們大隊小學老校長找到我,對我說:“咱大隊小學缺老師,我向大隊王書記要人,他說讓我找妳,妳看妳願意幹不?”我當然願意。當得知是缺個五年級畢業班班主任時,我有點猶豫,怕幹不好。轉而壹想,當民辦在過去那就是個白日夢,不打倒四人幫改革開放,我哪有有這個機會?我豈能放過,幹!

我沒有申請,沒有托關系,就這樣很容易當上民辦教師。後來考師範,從小學調到中學,由教導主任、副校長到校長兼支部書記,主政鎮中心中學。現在早已退休,晚年生活幸福,感恩改革開放。

難也不難。想當的人不少,當當不想當的或當不下去的人也有。根據我的經歷。

說難,壹般要初中畢業及以上學歷,身體 健康 ,有點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有上進心,業務要鉆。那時,有早學習晚辦公,紀律嚴,教師編造制緊,民辦當公辦用,課職務重,需要吃苦精神。教學生要耐心愛心等等。還有考試考核丶整頓。有關系考試考核不過關也退,我們蘇北鹽阜地區是這情況。

說不難。是民辦教師條件不是太高,開始耕小教師主要拿工分,有人不做。壹開始做正式民辦,小學21元、初中26元1月工資,其他什麽也沒有,還農村戶口。待遇不比大隊幹部好。主動辭職不幹也有。當然,憑彎子的也有,不多。

生產隊時期想當民辦老師的確不容易。

壹、那時以階級鬥爭為綱,唯成份論,家庭出身不好的不行,家庭有 歷史 問題的不行。為此,我村有壹名老三屆高中生務農終生,另壹名老三屆高中生七十年末當了民辦教師,後轉為公辦教師。

二、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村裏大都推薦的“根子紅、苗子正”的貧下農子女,且大都是大隊、生產隊幹部子女,或有關系的,文化水平較低,也有70年代的高中生。

三、七十年代末,農村缺老師的學校,是通過嚴格考試錄用的。這時,招民辦教師的事進入了尾聲。

八十年代分田到戶後,民辦老師不掙工分了,有的陸續開始辭職離開學校,另謀高就。

這是我所見的本地區的真實情況。

我是文革中的1972年的高中畢業生。畢業後沒有高考,城鎮戶口的被工廠招工了,農村戶口只有回鄉。回鄉的同學當中,有關系的當了民辦教師或者招為亦工亦農的工人。我父母是農民,沒有人情關系,畢業後只好回鄉當農民。幸好,我在學校經常寫墻報,能寫流暢的文章。回到家不久大隊書記就讓我到大隊部幫助寫寫材料,沒材料寫了就回家幹農活。當年底大隊書記找我談話,要我出任生產隊會計。我不想幹,他們威脅我,妳要出去沒有我們的準許,妳也走不了,我只好幹啊!在我擔任生產隊會計的二年內,我們生產隊工分值由之前的十分工三毛七上升到六毛八,徹底改變落後面貌。1975年我符合推薦上大學的條件,是公社推薦到縣裏的22名之壹。我本身沒有後臺,經不得風雨。和我同壹個大隊的同學向上寫人民來信說我的姑父家是富農成分,我上大學成了泡影。此後,縣裏招民辦教師,我大隊分到壹個名額。有幾個人要幹,有壹個還是大隊書記的親戚。大隊書記沒法決定,就讓全體黨員投票。我因為是高中畢業,而且擔任生產隊會計口碑比較好,黨員投票表決通過讓我擔任民辦教師。生產隊會計的賬目我任教後兩個月才移交。我在教師崗位上默默奉獻,先後擔任了鎮中心小學教導主任、副校長,並在2002年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在當時是鎮裏第壹人。現在退休多年了,想想這些往事無限感慨。

老家,遼寧省壹個偏僻農村,從進村路過人家算起,走出村子需大半天的路程。兩山夾壹溝,人家稀稀拉拉的,總***十二個生產隊,每個生產隊住的人家都隔幾裏路。

我是七十年代中期入學,我入學時,感覺那時候政府很註重教育。我們壹個大隊有三所學校,最多時四所學校,三所分校,壹所中心校。分校都建在屯子兩邊,都是壹至三年級,中心校,小學,初高中都有。

我入學時在中心校,教我們的老師是小學畢業,而且那時教小學三年級以下都是小學畢業的。別看這些老師文化水平不高,但都有個狠勁,愛打學生,特別是男同學,有幾個沒愛老師打的,腦袋常常讓老師拿教鞭棍打起包。

那時候就發現個怪現象,學校除了幾個正式老師,大多數都是民辦教師,而且這些民辦老師,不是住在大隊付近生產隊的,就是學校正付校長的生產隊,還有個別老師跟大隊幹部有親屬關系。

我剛入學時,計劃生育還沒開始,那時候孩子是最多的時候,每家都有幾個學生,最多家都有五六個學生。我們中心校,有三百多個學生,老師近三十位,還不算分校師生。

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辭退了幾位年紀大的,文化淺的老師,又招了五六個下鄉知識青年當民辦老師。後來知識青年回城,又開始招往屆初高中畢業生。在農村,能當上民辦教師是令人羨慕的行業,不是所有畢業生都能當上的。說是通過考試錄取,其實都是暗箱操作,沒點關系,說妳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我入學時,還沒實行高考制度,都是各村,學校保送上大學。我認識的幾個保送上大學的人,不是大隊幹部的親戚,就是學校校長的親戚,他們都拿當民辦教師做跳板,只在學校當副科老師,幾個月就被保送上大學了。那年代,成份不好的,就是再有能力都不用。我家有個屯親,是高中畢業,因為字寫的特別好,幾次毛遂自薦去當老師,學校就是不錄用,後來得抑郁癥了,英年早逝。

我上小學五年級時,學校又招了幾個民辦教師,其中有曾經在大隊當過支部書記,後來調公社借用,他家的大姑娘,初中畢業生,長的人高馬大,壹張驢臉奇醜無比,學生給起個外號“大騍馬”,說話結巴,壹篇小學課文都讀不小來,就能當老師,不就是有個好爹嗎?後來主動跟我們班主任搞對象。我們班主任,是我們生產隊唯壹壹個民辦老師,高中畢業,也是托人才當上民辦教師,執教水平沒得說,就是沒有後臺。

班主任和她處對象那段時間,老師很郁悶,同學們都替老師心痛。那時候,學校每年都有壹兩位民辦教師轉正,她看上了班主任的氣質,班主任懼怕她爸的權力。後來他倆真成夫妻了,很多人都感覺惋惜。再後來,他兩口子都轉正了。

我每次回老家,都聽見他的花邊新聞,據說跟屯子裏幾位小媳婦有染。現在已經退休了,壹個月工資五六千,活的很瀟灑。

我七四年高中壹畢業就當民辦教師,16歲,工資13快錢……

感謝鄧小平77年恢復高考,否則,我這壹輩子都在山窩裏“混”了……

謹以此言,懷念回不去的少年人生。寄語鄉村貧苦出身的少年們,要敢於奮鬥,離開山溝,開拓未來……

生產隊時期,民辦教師不是隨便當的。也得靠關系。有的小學畢業生也能幹。不少初高中生照樣在農村勞動爭工分。當時定的地富反壞右子女更無緣民辦教師。。當然,多數民辦教師還是與時俱進的,是改革開放的進步力量。

難的是有沒有真才實學的基礎。另之具有過硬文化素材的熱血青年,是否又全面實事求是的被重視或啟用。

壹般人沒關系不敢想,我是六四年上小學,我老師也是小學畢業,小學三年級時換個老師是農中畢業。生產隊社員有老初中老高中畢業的,因為沒關系當不上民辦老師。

我是撿漏撿的民辦教師。77年寒假,大隊中小學,初二數學老師去縣中復習備考。大隊副支書、會計找我說,崔老師(我同學)年後不能上課了,學生暑假畢業。支書說看妳願不願意去代課。不過暑假後還能不能繼續教學,要看學校需不需要。妳考慮考慮,三天後我們再來。我說,不用考慮,我去。正月初五,通知我到校。到校後才知道是四選壹。校長說題出好了,咱考試壹下。到傍晚,會計通知我初六到校報到。就這樣當了民辦教師。學生升學率很理想,56名學生,升入第壹高中24名,第二高中4名,第三高中2名。全縣第壹。就這樣壹直教了下來,86年轉為國辦,97年當了校長,19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