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最早制造摩托車的國家之壹,著名的公司有哈雷戴維森和印第安。
哈雷戴維森摩托車已經成為壹個懷舊時代的象征。1907年,哈雷戴維森公司制造了第壹臺V型雙缸發動機,與傳統的單缸發動機相比,可以為摩托車提供兩倍的動力。這種發動機在美國摩托車制造史上占據了80多年的主導地位。20世紀30年代,哈雷戴維森摩托車的銷量在美國排名第壹。在20世紀40年代,它們受到了英國汽車的挑戰,因為它們更輕、更快。60年代初,小排量的日系摩托車湧入美國市場。從65438年到0969年,哈雷公司兼並了美國機械與鑄造公司,壯大了資本和資源市場。80年代末,哈雷戴維森摩托車全面復興,它生產的每壹輛摩托車都是質量的保證。
印度公司是壹顆遙遠的明星。曾經很輝煌。1899年,工程師奧斯卡·海德制造了壹輛機動兩輪車,開啟了印度公司的摩托車制造史。有壹段時間,印度公司用亮麗的色彩和出色的業績征服了買家,卻被幾個業主和壹些短視的投資行為搞得灰心喪氣。20世紀50年代,他們結束了歷史使命。
第二,日本
日本無疑是亞洲現代工業的代表,摩托車制造業也是。本田、鈴木、雅馬哈和川崎是日本最著名的四家摩托車公司。
日本摩托車制造的開始可以追溯到本世紀初,但真正形成規模是在二戰後。由於戰爭的災難,日本財政陷入混亂,公共交通癱瘓。市場急需廉價便捷的個人交通工具。在這種背景下,壹批公司應運而生,如本田。本田於1959開始向海外出口摩托車,隨後是鈴木、雅馬哈和川崎。當時日本國內市場四大公司競爭激烈,促使各公司在新車型的設計、制造和營銷上下功夫,迅速占領世界市場。當時世界上最成功的英國制片人也是原地踏步。到1961,本田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制造商。
日系摩托車的特點是外形美觀,駕駛舒適。壹些細節,比如指示燈、變速器、電動起動機、頂置凸輪軸發動機,這些都是日系摩托車的標配,即使是在125ml排量的車上,也能給買家帶來驚喜。
到1969,本田以壹輛CB750突破了英國廠商壹直堅守的大型摩托車市場,標誌著日本摩托車時代的到來,為第壹市場提供了配置合適的摩托車。
第三,德國
德國是摩托車的發源地,寶馬是最知名的公司。
寶馬成立的時候只生產飛機發動機,著名的藍白螺旋槳圖案就證明了這壹點。1921年,寶馬開始生產摩托車雙缸發動機;1923年,寶馬飛機設計師Marcos freese揭開了摩托車整車生產的序幕。500ml發動機安裝在車架內,氣缸向兩側延伸。這種簡單有效的設計方案壹直沿用至今。寶馬摩托車以其卓越的制造技術和高昂的價格而聞名。汽車銷售領域有壹個市場規律。壹輛車是否好賣取決於德國人對它的反應。這壹規則也適用於摩托車市場。寶馬以其非凡的品質享譽世界,旗下摩托車被多個國家的國賓禮儀團隊選用。
第四,中國
1951年8月,中國正式開始自行試制生產摩托車。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工廠完成了5輛重型軍用摩托車的試制,被中央軍委命名為井岡山牌。汽車最高時速可達110公裏。到1953,井岡山牌兩輪摩托車年產量突破1000輛。井岡山牌摩托車的出現標誌著中國摩托車工業的新時代。
近10年來,中國摩托車工業發展較快。從產品產量來看,年產量從1980的4.9萬輛發展到1990的97萬輛,到今天的1000多萬輛。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摩托車產量最大的國家,摩托車已經成為中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汽車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6年中國摩托車行業產銷大幅增長,再創歷史新高。全年摩托車生產總量2144.35萬輛,比上年177.67萬輛增加367.63萬輛,增長20.69%。累計銷量達到265,438+0,266.67萬輛,比上年的65,438+0,774,565,438輛增加3,526,5438+0.77萬輛,同比增長65,438+09.85%。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顯著提高,產銷兩旺帶動了經濟效益的快速增長。2006年全國105家摩托車生產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1629萬元,比上年增長15.59%,增加11008萬元;累計實現利潤24.75億元;比上年增長49.81%,增加8.23億元。
經過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中國摩托車工業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生產、開發和營銷體系,擁有相當數量的自主知識產權和壹批覆蓋市場的名牌產品。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摩托車行業迅速崛起。經過起步、發展、整合重組、跌宕起伏的艱辛歷程,通過摩托車工業戰線的艱苦努力,中國現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國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