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成語經典 - PDW:SR-2M微型沖鋒槍是哪個國家研制的?

PDW:SR-2M微型沖鋒槍是哪個國家研制的?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美國制訂出臺了壹種稱為PDW(Personal DefeneeWeapon,即單兵自衛武器)的新型輕武器標準。這是壹類小巧輕便,可以單手或抵肩射擊,可選擇單、連發的小型自動槍械,在150米內有較高精度,並能夠有效對付帶有防護的有生目標。它主要裝備軍隊中那些二線作戰人員和技術兵種,如醫護兵、駕駛員、飛行員以及炮兵等,供他們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自衛使用。此前,這些人員裝備的多半是各種沖鋒槍和短突擊步槍。但發射普通手槍彈的沖鋒槍難以擊穿現代防護用具,精度和射程也不夠理想;短突擊步槍雖然威力和侵徹力能滿足要求,但體積和質量大、結構復雜,特別是短槍管導致發射藥燃燒不完全,槍口焰和噪音過大,士兵若未經過大量訓練很難掌握使用方法。PDW正是針對這些缺點,對武器的口徑、威力、質量和精度等多個指標進行綜合協調而誕生的。該標準出臺後,壹些世界級大型武器廠商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同類產品。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比利時FN公司的P90和德國HK公司的MP7A1。兩者的***同點是都發射新設計的小口徑高速彈,口徑小、初速高,對軟質防彈衣有較高的穿透性。由於彈頭長徑比較大,近距離內擊中目標後會在體內發生翻滾,停止作用頗佳,充分展現了PDW作為壹種新型輕武器的獨特優勢。

作為曾研制出AK47突擊步槍的世界級輕武器大國,俄羅斯自然不甘在單兵自衛武器這壹新領域落後於西方,研制出性能優異同時又符合國情的同類武器就成為俄軍工部門的當務之急。承擔這壹任務的是中央精密機械科學院,該院是俄羅斯著名輕武器研發機構,專為特種部隊研制特種槍械與彈藥。研制壹種新槍,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確定選用何種口徑、何種槍彈。類似P90或MP7A1所用的那種偏向於步槍彈的高速小口徑新彈固然性能出眾,但其缺點是在換裝價格不菲的新槍的同時,必須要換用配套的新彈藥。對龐大的俄軍來說未免代價過於高昂,此外也給後勤補給帶來很大壓力,這也是P90、MP7A1到目前為止只有部分國家的特種部隊和特警少量裝備的原因。對此俄國人自有解決辦法,他們開創了壹條不同於西方設計理念的獨特道路,即揚長避短,根據現有成熟技術儲備,結合壹些關鍵點的創新設計,低成本、高效率地拿出了自己的同類產品,結構新穎的SR-2M微型沖鋒槍,再次向世界證明了俄國輕武器工業的卓越實力。

早在SR-2M研制之前,該槍配用的新彈就已經由中央精密機械科學院開發完成。最早該院接到的任務是改進傳統的9×18毫米馬卡洛夫手槍彈,使之在保證通用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侵徹力。但到1990年代早期,俄國人發現馬卡洛夫手槍彈的威力已經挖掘到了極限,同時俄國新型軍用手槍選型工作正在緊張進行。最終采用何種彈藥,軍方壹度舉棋不定,但首要的壹點就是必須保證未來的新彈可以做到手槍、沖鋒槍通用,而且彈頭在穿透西方二級防護標準的防彈衣後,還能保持足夠的殺傷力,並且對有生目標的停止作用不低於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和,45柯爾特手槍彈。上述要求對於手槍彈來說,不可謂不高,最矛盾之處就是在保證有較高的侵徹力同時還能有足夠的停止作用。在經過~套科學嚴謹的計算後,科研人員最終確定了新手槍彈的技術指標:槍口初速每秒400到450米、彈頭重6到7克。正是基於這壹指標,該院最終推出了9×21毫米新彈的設計方案。1991年秋,代號為RG052的9×21毫米大威力手槍彈樣彈問世。它以特殊的彈頭結構滿足了設計要求,這種船尾形前收口鋼芯彈頭無論是侵徹力還是停止作用都非常優秀。針對身穿二級防彈衣的有生目標,該彈由沖鋒槍發射時有效殺傷距離為200米,由手槍發射時有效殺傷距離為100米,威力大大高於用同樣槍管長度的槍械發射的現有任何壹種普通手槍彈。

新彈的誕生也為後續研制新型手槍和沖鋒槍鋪平了道路。經過壹系列研制工作,中央精密機械科學院推出了代號為RG055的新型自動手槍。新槍具有結構緊湊輕便、彈匣容量大、射擊精度好等優點。1993年,俄聯邦安全部隊對RG055自動手槍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新型手槍和新彈在有效射程、侵徹力和停止作用等方面均明顯優於現役手槍和彈藥系統。國家安全部門顯然對此相當滿意,此後又與中央精密機械科學院簽訂壹份研制合同,要求在RG055手槍的基礎上研制SR-1“維克托”自動手槍和SR-2“維列斯克”微型沖鋒槍。中央精密機械科學院在研制兩種新槍的同時,還對槍彈進行了改進。實驗結果表明,彈頭初速需要略微降低壹些,改進的彈頭鋼芯采用了不同的鋼材。新彈內部代號為RG054,於1996年開始列裝,俄軍的公開代號為SP-10。與RG052原型相比,SP-10的散布減小了壹半,大大提高了射擊的有效性。為了拓展新型槍械的用途和提高戰術效能,中央精密機械科學院還在SP-10手槍彈的基礎上相繼研制出了多種新型槍彈,采用不同種類的彈頭以滿足不同需要,並且它們的彈道特性基本壹致,可以保證通用性。主要包括:配用全被甲鉛芯普通彈頭的SP-11,能有效防止碰撞硬目標時發生跳彈,非常適合室內近距離作戰;配用半被甲空尖彈頭的SP-12軟尖彈,為保持彈頭外形在彈尖部設置了壹個白色塑料帽,該彈專為警察部門開發,碰撞目標後會迅速膨脹變形,能有效地提高停止作用並防止過分穿透目標,適用於飛機機艙這類對穿透力有限制要求的特殊場合;SP-13穿甲曳光彈,該彈外形與SP-10外觀壹致,只是鋼芯略短壹些,彈頭底部裝有曳光劑,屬於多用途彈頭,除了具有穿甲性能外,還能指示彈道。1996年,SR-1自動手槍在通過了全面試驗後,開始裝備俄聯邦安全部隊,1997年又進行了進壹步改進,定名為9毫米“謝爾久科夫”自動手槍,並經國防部批準後列裝部隊。同時彈藥代號也進行了更新,SP-10鋼芯彈改為7N29,SP-11全被甲鉛芯彈改為7N28,sP-13鋼芯曳光彈改為7BT3。

9×21毫米系列手槍彈的最大優點是體型適中,可以在手槍和沖鋒槍上通用。不過,這壹尺寸的彈藥並不是首次出現,此前以色列IMI公司就研制過壹種9×21毫米民用彈,試圖為民間射手和軍隊提供壹種比普通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威力大,但尺寸增加不明顯的新型彈藥。IMI的新彈彈殼略有加長,增加了裝藥量,由於仍采用傳統結構彈頭的緣故,該彈的實際性能並不出眾,使用面也不夠廣泛,最後與該公司的41AE手槍彈壹樣,成為民用市場上曇花壹現的匆匆過客。至於中央精密機械科學院是否參考過前者,那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兩者的彈殼尺寸的確非常近似。俄國人的新彈最大優勢是采用了壹種全新結構的彈頭,由此帶來了出色的綜合性能,最終使之成為壹個新的成功彈種。

需要說明的是,這種彈頭結構最早也不是出現在7N29上的,而是更早研制成功的9×19毫米7N21手槍彈。後者是為了提高普通9毫米巴拉貝魯姆彈的威力而設計的,發射藥量較大,因此膛壓偏高,達到美國“+P+”彈的水平。7N29鋼芯彈延用了7N21的彈頭設計,但將彈殼長度改為21毫米,在保持較高威力的同時降低了膛壓。7N29的彈殼和彈頭被甲均用雙面覆銅鋼板沖壓加工而成,配用無凸緣直筒形彈殼和伯爾丹底火。該彈使用的弧形平頂彈頭是全彈最大的亮點,其結構也屬於三件式設計,由被甲、聚乙烯襯套和鋼芯組成,由於不含鉛,算得上是壹種環保彈頭。與壹般的後收口鋼芯彈彈頭不同,這種彈頭采用前收口設計,鋼芯的尖部暴露在被甲前端。其鋼芯為弧形平底平頂的圓柱形,但所用材料不是普通鋼芯彈使用的軟鋼,而是經過熱處理的硬鋼芯,以便在貫穿硬目標時減小鋼芯的變形,提高侵徹力。包裹在鋼芯外圍與被甲之間的聚乙烯襯套相當於壹般三件式彈頭中鉛套的作用,可以使鋼芯和被甲結合緊密,並能緩沖彈頭擠進膛線時的壓力,減緩對膛線的磨損。鋼芯露在被甲外面的部分塗有黑色密封漆,防止生銹並阻隔水分等雜質進入鋼芯和被甲的間隙內。

這種鋼芯外露的前收口彈頭,由於鋼芯最先碰撞目標,因此減小了普通三件式彈頭的鋼芯在穿透被甲和鉛套時的能量消耗,可以增加侵徹能力,同時鋼芯的平頂設計能防止小著角時產生跳彈。這種彈頭在侵徹軟目標時鋼芯不會變形,但前收口被甲的邊緣會因為受到阻力而翻卷開來,彈頭直徑在貫穿過程中會逐漸增大,因此大大提高了彈頭對軟目標的停止作用。該彈可以在70米以內保證對4毫米厚合金鋼板實現100%穿透,這種威力壹般手槍彈望塵莫及,在近距離內的停止作用也是比利時5.7×28毫米彈和德國4.6×30毫米彈所無法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