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國民政府敗退臺灣後,在大陸留下了很多特務間諜,他們潛伏於各地,等待時機,出來搗亂。
經過建國後幾年的剿匪盤查,很多特務都被陸續逮捕,但仍舊有壹些潛伏的很深。在這些潛伏的特務中,有壹位級別最高,官至國軍少將,此人潛伏了8年,後來因為壹個4字成語暴露身份被捕,成為大陸最後壹個落網的少將級特務。
1950年被捕的慣匪特務
他便是鄭蘊俠。鄭蘊俠1907年生於江西臨川壹戶官宦家庭,父親鄭宗堯曾是留日高材生,在孫先生的大元帥府任職。鄭蘊俠由於成績突出,後來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參加北伐軍,在何應欽部任職。
抗戰時期,鄭蘊俠被CC系招攬成為壹員,率部參加過臺兒莊戰役、滕縣守城戰,後隨中國遠征軍遠征過緬甸。應該說在抗戰中,鄭蘊俠是有貢獻的。
不過抗戰結束後,鄭蘊俠很快就被中統納入麾下,成為特務,在CC系的指揮下,犯下了很多罪行,特別是重慶“滄白堂事件”和“較場口血案”。鄭蘊俠也因此受到中統賞識,被提拔官至中統少將。
影視劇中的中統
1949年底,隨著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壹路所向披靡,國軍節節敗退,鄭蘊俠所率領的特務組在解放軍排山倒海的氣勢面前,也頃刻間土崩瓦解,樹倒猢猻散。鄭蘊俠見大勢已去,只好逃命,但當時的重慶已被封鎖,鄭蘊俠沒能趕上最後壹班飛往臺灣的航班,只得秘密逃到成都,企圖從四川借道緬甸金三角,與國軍殘部會合。
1950年3月,鄭蘊俠逃到川南,但當時的西南剿匪正在轟轟烈烈的進行,邊境也被封鎖,鄭蘊俠無法出境,迫不得已又秘密潛回重慶,在軍統故人的幫助下,潛伏在涪陵壹家榨菜廠做小工。
幾個月後,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了,由於當時誌願軍的物資供應緊張,炒面和榨菜就成了前線最受歡迎的食物,涪陵的榨菜廠都開始馬不停蹄地趕工。敵特們接到上級命令,將榨菜廠也列為破壞目標,幸好我軍提前得到情報,派兵接管榨菜廠的防衛,才沒讓陰謀得逞。
抗美援朝時期誌願軍炒面
鄭蘊俠深知此地不宜久留,便又輾轉逃到了貴州務川縣偏僻的濯水鎮,從此隱姓埋名,當起了走街串巷的貨郎。濯水鎮人口少,地理位置偏僻,是藏身的絕佳地,時常有外地的小商小販過來做生意,鄭蘊俠的真實身份也沒人懷疑,他也在此成家立業,算是安定下來了。
雖然鄭蘊俠頂著個中統少將特務的身份,但他此時孤身壹人,與敵特也已失去了聯系,便想著在此度過余生。但誰知,鄭蘊俠隱姓埋名潛伏了8年,最終還是因小細節暴露了身份,引起了大家的懷疑。
鄭蘊俠對外聲稱自己只讀過幾年小學,識得壹些字,但熟悉他的人卻發現他十分精明,且精通算數,學什麽都特快,很多東西教過壹遍立馬就會,這種人不是天才的話,那就是刻意隱藏了自己的能力。
建國初剿匪
還有壹件事發生在1957年,當時的鄭蘊俠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了,作為代表被派到縣裏學習,結果在和領導的壹次聊天中,無意說出了壹句成語,就是這個4字成語讓領導對他身份產生了懷疑,覺得此人絕對不簡單。
鄭蘊俠說了哪個成語呢?不翼而飛。在當時那種全國大多數都還是文盲的情況下,能認識壹些字已實屬不易了,鄭蘊俠對外聲稱自己也只是讀過幾年小學,按照正常來講,“不翼而飛”不是鄭蘊俠這樣文化程度的人能夠破口而出的。領導也算警覺,4個字立馬就意識到眼前這個人不簡單。
影視劇中鄭蘊俠形象
經過暗中調查後,果不其然,鄭蘊俠的身份十分可疑,隨後鄭蘊俠被捕,這壹問才知道,他就是逃了8年的敵特少將鄭蘊俠。鄭蘊俠被捕後,也十分平靜,他早就料到會有這麽壹天,此時反倒覺得整個人都輕松了,再也不用過擔驚受怕的日子。
鄭蘊俠以為自己是必死無疑了,畢竟曾經犯過血案,但讓他意外的是,被捕後只被判了15年,而且獄中也並沒有遭受為難,相反過得很充實,生活質量也很好。1975年鄭蘊俠和很多國軍將領被特赦,出獄後他便返回了務川縣,做了壹名教師。進入80年代後,由於鄭蘊俠曾參加過抗戰和遠征軍,在生活待遇上還得到了很多照顧。
晚年鄭蘊俠
這種經歷隨著鄭蘊俠年齡的增加,越發讓他感到羞愧和自責,為了贖罪,他把後半生的精力全部放到了整理史料和做社會貢獻上。2009年7月10日,鄭蘊俠逝世,享年102歲,臨終前,鄭蘊俠留下了壹大遺憾未能完成,那便是“回較場口看看,想站在歷史面前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