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睡眠質量不應該只看睡眠時長夠不夠,還要看睡得好不好,睡得時間合不合適,醒來的時間合不合適。
我們壹個個說。
首先睡眠時長。
壹個人需要多少睡眠,和年齡有關。
嬰兒需要的睡眠時間最長,大概要16小時左右。
幼兒(1-2歲)需要11-14小時睡眠。
青少年需要8-10小時睡眠。
成人需要7-9小時睡眠。
上訴睡眠時間是人群統計學計算的結果,指的是絕大多數健康人在這個範圍內,回到具體的個人上,是允許有個體差異的。
因為基因原因,世界上真的存在“短睡眠者”,他們不需要那麽多睡眠,但這在人群中的是少數。
也就是說,有時候妳睡夠了8小時,還是困,有可能是妳睡8小時真的不夠。可以試試睡夠9小時,如果醒來神清氣爽,那不用問了,妳適合睡9個鐘。
第二,睡得好不好。
睡眠其實是隨著時間按周期進行的。壹個周期大概90分鐘,分為5個階段。
睡眠五階段
如果因為壓力等原因,深睡眠階段時間短,淺睡眠時間長,表現為易驚(吵)醒,妳會感覺到睡了又好像沒睡,說不上來的疲勞。
另外,第五個階段快速眼動睡眠,就是妳做夢的時候,也會有影響。
夢每晚都會光臨我們的睡眠,差異只在於有時能意識到,有時則不能。這主要看我們是否在某個睡眠周期中醒來,以及睡眠周期是否中斷。研究發現,人如果在某個睡眠周期結束時醒來,夢的內容常常無法被回憶,因為夢的性質屬於短期記憶,若不經多次重復或轉化為長期記憶,很快就會被遺忘。但如果睡眠周期被打斷,此時人又正在做夢,那麽這個夢的內容就能被記起來。所以那些報告自己壹晚上做很多夢的人,通常第二天醒來都特別困,因為睡眠周期不斷被打斷。這樣妳是休息不好的。
第三,醒來的時間合不合適。
如上所述,睡眠有周期有階段,如果我們剛好在壹個完整的周期結束後醒來,那我們應該是很精神的,但實際上,我們經常是帶著起床氣被叫起的,同時伴隨無法言說的疲勞,或者是要懵逼壹段時間才能反應過來。
起床氣和懵逼的感覺是怎麽來的?
研究人員找了壹群人測試最合理的午睡時長。
結果發現,選擇午睡10分鐘的人在醒後整體精神狀態最好;
午睡5分鐘和不睡午覺沒什麽差別(5分鐘也能叫午覺嗎?打工人的心酸);
最有趣的發現是,午睡超過30分鐘人,醒來後容易出現“起床氣”,同時頭腦昏昏沈沈。
因為午睡超過30分鐘,恰恰就是容易進入深睡眠的時間。
同樣,在早晨妳被鬧鐘叫醒時,如果恰好處於深睡眠階段,各種雞飛狗跳,還不肯起床,嗯,妳懂的。
最後睡的時間合不合適。
人類大腦有相應的激素調節晝夜節律。如圖,褪黑素的分泌具有明顯的晝夜節律,白天分泌受抑制,晚上分泌活躍,讓我們睡得更好。
晝夜節律圖
相信大家都熬過夜,同樣都是睡8小時,晚上11點睡到第二天7點起,和晚上2點睡到第二天10點起,以及早上6點睡下午2點起,醒來後的感覺是不同的。
所以睡眠還要看晝夜節律,別輕易讓自己倒時差。
綜上,想要睡得好,首先要了解自己適合的睡眠時長,現在基本的手機app或者手環都可以記錄睡眠時長。其次睡眠質量要好,睡眠時間要合適,用起床時間倒推入睡時間,盡量讓自己在淺睡眠階段醒來。
祝大家都有個好睡眠。